(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圖書館 北京 100029)
伴隨著社會信息化和網絡化的進一步發展,圖書館已無法憑借自身資源完全滿足用戶的需求,以聯盟的形式共建共享資源已成為圖書館發展的必然趨勢。早在公元前200年,埃及的亞歷山大圖書館與普格姆圖書館之間就進行了館與館之間文獻共享(館際互借)的嘗試。〔1〕現代意義上的圖書館聯盟是網絡環境下的一種新型資源合作方式,以信息資源共享,促進各成員館間的館藏資源利用、提高圖書館讀者服務水平為最終目標。〔2〕而網絡環境下區域性高校圖書館聯盟是基于現代信息技術和網絡環境,以數字化的平臺為依托,為實現資源共享和利益互惠,以某一區域范圍內的若干高校圖書館為主體,聯合相關的信息資源系統,根據共同認定的協議和合同,按照統一的技術標準和工作程序,執行多項合作功能的聯合體。這里稱之為“區域性高校數字圖書館聯盟”。

表1 我國區域性高校數字圖書館聯盟情況統計
筆者按照區域性高校數字圖書館聯盟的定義,通過文獻調研和網絡調研的方法,將主要的區域性高校數字圖書館聯盟基本情況統計如下(如表1所示):區域性高校圖書館聯盟數為12個,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廣州、天津等經濟較發達城市以及浙江、河北、湖北、海南等省份,建設時間的區間在〔1994,2010〕,建設最早的區域性高校數字圖書館聯盟為廣州地區高校圖書館聯盟(1994年),迄今已有20年的發展歷史。

表2 國內區域性高校圖書館聯盟資源共享模式統計
目前聯盟采用的資源共享模式包括:聯合采購、聯合編目、聯合咨詢、原文傳遞、館際互借、特色數據庫建設、聯合目錄、館員培訓以及學術交流等,其中聯合目錄模式均采用的資源共享模式,聯合采購、聯合咨詢、原文傳遞、館際互借以及特色數據庫建設的資源共享模式被75%的聯盟所采用,可視為區域性高校圖書館聯盟所采用的主要的資源共享模式(見表2)。共享模式主要有以下幾大類。
2.2.1 基于OPAC系統和導航系統的聯盟資源共享模式
聯盟采用聯結整合不同圖書館的OPAC系統的形式即聯合目錄,將不同平臺上的異構OPAC數據庫進行整合,建立同一平臺、同一界面、同一檢索下的資源整合檢索系統。目前參與統計的區域性高校圖書館聯盟均采用聯合目錄的共享模式,實現了共享資源的一站式檢索。〔3〕目前各平臺采用的后臺支撐技術主要有三種,一種是自建系統支撐,如北京地區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保障體系是由北京郵電大學圖書館提供后臺支持〔4〕;一種是基于CALIS系統的后臺支撐,如湖北省高等學校數字圖書館;再就是基于超星公司百鏈云圖書館元數據搜索引擎技術,如北京財經類高校資源共享平臺及昌北高校圖書館聯盟等。天津高校數字圖書館聯盟和浙江省高校數字圖書館也采用建立導航的模式提供資源的分類瀏覽功能,便于讀者檢索。
2.2.2 基于文獻傳遞和參考咨詢的資源共享模式
網絡大大延伸了文獻傳遞和參考咨詢的工作空間,使得文獻傳遞和參考咨詢工作能夠基于網絡平臺實現高效個性化的服務。依托各館數字資源為社會提供免費的網上參考咨詢和文獻傳遞服務,如昌北地區高校圖書館聯盟可同時提供網絡參考咨詢和文獻傳遞服務。廣義的網絡文獻傳遞服務包含原文傳遞服務和網絡提交申請單的館際互借服務。本次統計的12家聯盟中有7家提供網絡文獻傳遞服務,其中可以提供原文傳遞的有11家之多。

圖1 BALIS原文傳遞系統和北京財經類院校資源共享平臺原文傳遞量統計圖
筆者統計了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圖書館所參與的兩家聯盟自開通服務始的原文傳遞量,其中北京地區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保障體系〔5〕2012年的數據截止到11月,北京財經類院校資源共享平臺〔6〕2013年的數據截止到9月。如圖1所示,兩家聯盟的原文傳遞量均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且漲幅巨大。北京財經類院校資源共享平臺2012年的傳遞量高達78743條。
2.2.3 基于聯合采編的聯盟資源共享模式
資源的采訪和編目也是區域性高校圖書館聯盟資源共享的重要模式。參與統計的66.7%的聯盟采用了聯合采購的模式。在聯合采購模式中,申請加入聯盟采購的程序并不復雜,大多聯盟僅需報名即可,聯盟可以較低的價格團購原價昂貴的數據庫,既節省了成本,也省去了各館分別調研和談判的時間。因此,大部分聯盟成員都愿意參與聯合采購這種形式。
聯合編目功能,對于各聯盟來講,需要成員館共同協調技術手段、編目準則和人力資源等眾多因素,限于目前不同圖書館在編目細節上設定有所不同,聯合編目功能在目前階段是較難實現的。僅海南省教育科研數字圖書館采用聯合編目的資源共享模式。
2.2.4 基于合作交流的聯盟資源共享模式
特色數據庫建設是目前各區域性高校圖書館聯盟正在探索的創新功能,所統計的聯盟中已合作搭建特色數據庫的有海南省教育科研數字圖書館、廣州地區高校圖書館聯盟、天津高校數字圖書館聯盟和浙江省高校數字圖書館4個。其中天津高校數字圖書館聯盟和浙江省高校數字圖書館在特色數據庫建設投入巨大,目前已合作搭建的特色資源數據庫已高達30多個,數據庫類型涉及歷史、地域文化、科技、綜合等多個領域。
館員交流與培訓指的是圖書館聯盟以舉辦培訓班、研討班、學術研討會等形式,通過設立專門的培訓部門或者聘請外部專家等多種互動方式,統一各成員館在編目、咨詢和信息技術等方面的培訓,方便各成員館工作人員進行業務提升和交流,便于熟悉其他成員館的特點和工作方式。目前已有近50%的聯盟采用此項資源共享模式,如北京地區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保障體系〔7〕(BALIS)設有專門的培訓中心,由北京師范大學圖書館負責,定期舉辦培訓班、研討會等,便于館員交流成長。
當前的資源共享模式的應用對提升區域性高校圖書館聯盟的服務具有重大作用。現分析當前模式對聯盟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提升,可為聯盟建設的效益評估提供參考。
經濟效益主要是指信息服務單位在向用戶提供信息服務過程中所獲取的全部貨幣收入的總和。但就聯盟效益來講,很多經濟收益具有一定的滯后性和模糊性。盡管信息資源并不直接產生物質財富,但是其為科研生產所用,間接所產生的經濟收益,都會促進社會財富的增長。〔8〕
聯盟資源共享的經濟效益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降低資源的購置成本,提高各館資源的保障率。任何形式的圖書館聯盟的建設初衷都包括對降低資源購置成本效益的考量。聯盟的任何資源共享模式都可以直接或間接地實現資源購置成本的降低;各成員館通過聯合采購的形式,提高與資源供應商的談判能力,降低單筆資源的購置經費;同時可從聯盟的角度出發,各成員館按各自采購重點進行采購,有效減少資源的重復購置,節約購置用款,將文獻購置經費利用效率最大化,進而提高各館文獻資源的保障率。
(2)有效節省時間,提高資源的利用率。聯機合作編目、聯合目錄、統一檢索平臺等資源共享模式都可以有效節省圖書館員或者用戶的時間。聯機合作編目使資源著錄標準化,提高各成員館著錄效率;聯合目錄和統一檢索平臺實現了成員館資源的統一整合呈現,便于用戶查詢和檢索信息,提高了信息獲取和傳遞的速度。
(3)在各成員館文獻購置經費有限的情況下,利用聯盟擴大資源獲取范圍。通過聯盟資源共享,擴大讀者可獲取的資源范圍。由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圖書館所牽頭搭建的區域性高校圖書館聯盟——北京財經類院校資源共享平臺〔9〕的數據顯示,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圖書館尚未購買但是貿大讀者可經由財經平臺獲取的數據庫數達50個,數據庫類型涉及財經類專業數據庫(如色諾芬中國證券市場數據庫、Accounting&Tax)、法學專業數據庫(如月旦法學知識庫)、英語學習資源、綜合型數據庫等多個種類。側面反映出從聯盟獲取的資源量還是非常巨大的。
社會效益指的是聯盟通過為社會提供的知識服務所產生的對社會有益的方面,包括社會對圖書館認知能力的提升等。區域性高校圖書館聯盟資源共享所產生的社會效益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更大程度滿足用戶需求,實現信息資源價值的更大化,提升圖書館服務價值。通過聯盟的形式實現資源共享,通過館際互借和原文傳遞服務,滿足用戶在本館資源外的文獻需求,將信息資源的使用價值擴大化,對于提升圖書館的使用率和服務價值具有重要意義。
(2)有助于完善成員館功能、提升館員素質,進一步擴大圖書館的服務水平和社會影響力。通過聯合參考咨詢的區域性高校圖書館聯盟資源共享模式實現館際服務的交流和共享,在極大程度節省人力資源的同時,拓寬圖書館服務的廣度;通過聯合建設特色數據庫、聯合培訓等增強館際人員合作與交流,提高人員整體素質和業務能力,對于擴大圖書館整體服務水平,提升圖書館社會影響力具有重要意義。
(3)有助于改善聯盟內部成員間及圖書館各部門間協同能力,提升各館乃至整個聯盟的社會認同感和知名度。由于聯盟資源的共建和共享并不是圖書館某個人或者某一部門可以獨立承擔的,需要各館之間、各部門之間、各館員之間的通力合作。充分調動聯盟內部成員的協同參與程度,便于館內各部門之間以及館際各部門之間的交流和合作,有助于調動全館員工的積極性,提高各館乃至整個聯盟的社會認同感和知名度。
目前我國區域性高校圖書館聯盟正處于不斷壯大發展階段,其資源共享模式亦在不斷地開拓創新。在立足基礎共享模式的同時,應用新型的技術手段和機制方法,拓展共享模式的廣度和深度,對于進一步提升聯盟的整體效益具有重大意義。
區域性高校數字圖書館聯盟的工作基礎是資源,核心是服務。以用戶為中心完善和發展聯盟當前的資源共享模式,如開展多校聯動的網絡參考咨詢工作和建設有面向用戶服務的導航系統。在合作參考咨詢的基礎上針對不同用戶開展個性化信息服務,對信息資源進行個性化整合,根據用戶的專業特征、研究興趣和信息需求向其提供和推薦教學科研所需要的資料和信息,以不同的服務方式、不同的信息類型和信息傳送途經來提供“適銷對路”的信息服務〔10〕,充分發揮信息的最大效用。
聯盟內的各成員館要充分依托聯盟平臺,挖掘特色館藏資源,建設特色數據庫。借助聯盟的力量,定位特色館藏,在籌措特色館藏建設基金、人力、物力等方面通力合作,在資源合理使用的范疇內,實現本區域范圍的特色館藏數字化。以天津高校數字圖書館聯盟為例,目前已建設了一批高質量的學科專業特色數據庫和地方特色文獻數據庫,如天津農學院的動植物病害智能診斷專家系統、天津工業大學的紡織特色外文文獻全文數據庫、天津商業大學的旅游、制冷及設備資源特色數據庫、天津美術學院的美術特色資源庫、天津師范大學的心理與行為研究特色資源數據庫、天津財經大學的中國錢幣研究與鑒賞數據庫等,通過建立一定的使用機制和利益機制,充分利用合理使用原則,在版權許可的范圍內實現各高校特色資源的共建和共享。
當前絕大多數區域性高校數字圖書館聯盟具備網絡平臺提供現有的資源和服務。現有的技術保障體系已為區域性高校圖書館聯盟提供了天然的技術平臺。區域性高校圖書館聯盟還可以借助動態網絡平臺的協調管理方法,采用網絡動態檢驗體系,隨時了解各成員館的協議執行情況并及時發現問題。
館員素質的高低直接決定了服務質量的優劣乃至整個圖書館的發展。加強業務培訓和工作交流非常重要。可以采用定期舉辦培訓班、研討會、網絡課堂等形式,加強館員交流,提升館員業務修養,為聯盟整體效益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礎。
1.王真.圖書館聯盟建設研究.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11:209-211
2.白新勤.高校信息資源共建共享的新態勢.情報科學,2013(3):62-67
3.劉麗.我國區域性高校網絡圖書館網站建設現狀調查分析.情報理論與實踐,2009(1):59-62
4.嚴潮斌.BALIS館際互借管理研究.大學圖書館學報,2011(6):47-54
5,7.北京地區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保障體系.〔2013-10-12/2013-10-15〕.http://balis.ruc.edu.cn/index.html
6,9.北京財經類院校資源共享平臺.〔2013-10-12/2013-10-15〕.http://www.5e.5read.com
8.徐詩豪.高職院校信息資源共建共享的成本與效益分析——以廣東省圖書館區域聯盟為例.圖書館學刊,2010(12):43-45
10.游麗華等.高校圖書館區域性合作與資源共享共建的研究.福建農林大學學報,2013(1):10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