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戚 艷
新聞的靈魂就是主題。將新聞報道的主題思想進行良好的挖掘,不僅是記者由感性認識逐漸轉向理性認識的過程,而且也是記者不斷深入挖掘新聞價值的過程。本文針對新聞報道主題發掘存在的思想意義,進行簡要分析。
所謂獨特性主題,實質就是指記者所需要采訪的題材,一定具備鮮明、獨特等特征,也可稱為“特殊性”主題。只要將其中的事物與人物等特點進行掌握,主題就會自然而然地體現出來。例如,在報道《冬天里的春天》這一新聞時說道:經過一場瑞雪之后,看到各種事物均銀裝素裹。記者此時采訪某縣的農村,該農村具有號稱的“第一棚”,在寬廣的田野當中,具有一個很大的塑料溫棚,各種各樣的食品在溫棚里懸掛著,當你身臨其境的時候,一絲絲暖意涌上心頭,讓人們在冬天里感受到美好的春天。這類題材本身就具備新鮮性,即使某些人認為這是一種平凡且常見的新聞題材,但是只要抓住其中的獨特性,將題材中事物或人物獨有的特征挑煉出來,努力找出思想意義,就能發掘出具有獨特性主題的新聞。
在新聞報道中的隨意性主題發掘,也可稱為隨機性主題發掘,就是記者在進行新聞采訪的時候,無意發現不一樣的題材,無需通過專門的采訪而獲得的新聞題材。這種隨意性的主題發掘,也具有很大的思想意義,它體現了記者的新聞敏感度,也體現了記者隨機應變掌握新聞題材的能力。某些好的新聞,往往是經過“無心插柳”取得的意外收獲,但并不是一味的“意外”,大多則是需要記者在新聞采訪的同時,多注意觀察身旁的一些新聞線索。例如:某年某名記者在進行某地區新農村建設的采訪時,在無意之中發現一輛急救車到村里接一位危重患者到市里醫院進行搶救。通過了解之后得知,這位患者是一位剛滿兩歲的兒童,由于患有先天性雙側髖關節脫位病癥,其股骨頭長位不良,只能壓制行走,若沒有及時得到治療,就會導致下身全癱,直接影響到未來的生活質量。這位患兒農境困難,擔負不了沉重的醫療費用。某單位領導得知后,主動捐款,并幫助聯系更好的醫療專家為其醫治。這是一個讓人感動的故事,也是一個具有價值的新聞。這就是典型的隨意性主題的發掘,該類新聞報道都是在現場發現的。由此可知發掘隨意性主題在新聞報道中也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對于“新”化的新聞主題發掘,需要分析所選的題材是否新穎。一條具有價值的新聞報道,著眼于新聞主題的“新”,即新的習慣、新的事物、新的問題或理念等。例如:某年春天,需要進行報道《梨花依舊笑春風》的相關新聞,如何體現以及發掘該新聞的“新”?首先要求記者進行深入采訪與開掘,尋求出某地出現的一些新問題,以及與梨花相關聯的材料。經過不斷探索、調查,發現在某縣具有萬畝酥梨發展的新問題,并且每年舉辦一次梨花節,展示各式各樣的“謝花酥梨”,從而體現梨的易儲、色鮮、酥脆等特征。由此可見,新聞主題“新”的發掘,在報道中具有重要意義。所以,記者要在“年年歲歲花相似”的過程中進行探索“歲歲年年花不同”的新穎事物,進而獲取好的新聞題材。
新聞報道注重“事實”,只有報道真實的新聞信息,才能產生有效的積極作用。然而對于事實性主題的發掘需要記者具備敢于揭露矛盾的膽識,多與尖銳的焦點或熱點進行交鋒。例如,在《風雨之后過湯莊》這篇新聞報道中,記者只抓住其中一個典型的事例,即遭受嚴重災害后沒有人幫助麥播的故事。某年秋天,一名記者下鄉采訪農民的麥播現狀,待到達該農村后,發現方圓五里都是“倒地”的秋作物,只見一些農民不斷地在搶收剩余的麥子,卻沒有看見任何鄉村干部進行協助排水救災。針對這一問題,該記者采訪一名村民,村民很憤怒地說道:“我們也是焦急種不上麥種,但是干部也沒有慰問!”之后該記者就將這篇新聞如實報道,從而引起了市政府等領導的關注與重視,并對某些懶散干部進行了嚴厲的批評,同時嚴格要求干部應盡其責,將麥播工作快速完成。從這個例子得知,事實性主題的發掘具有重要意義。因此,選用具有事實性的題材,不僅需要熟練的技巧,而且也需要較強的能力。在發現類似尖銳問題或焦點時,要敢于去掌握,敢于如實地進行報道,才能體現新聞的現實性與有效性。
俗話說:“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新聞報道主題的發掘過程是一個艱辛的過程。得到一個具有思想意義的題材,還需要不斷去發掘、探討,才能報道出有價值的新聞。
[1]余曉林.談如何提煉深化新聞主題[J].新聞世界,2009(11).
[2]鞠春艷.尋找最佳角度寫出“靚”新聞[J].新聞傳播,2011(5).
[3]楊玲.運用新聞背景深化主題初探[J].大慶社會科學,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