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施小占
關于高職教材編輯策劃工作的思考
□ 施小占
教材革新是教育改革的起點,新時期高職教育改革以此為基點,推行多元化的技能教育理念。高職教材出版中編輯策劃是教材質量的把關環節,關乎整個高職階段的教育成果。優良的高職教材離不開編輯策劃者對高職教材的深度認識和嚴謹專業的研發團隊,本文針對高職教材編輯策劃工作的現狀以及未來發展趨勢展開論述,探討未來教育發展中對高職教材編輯策劃的要點。
高職教育;編輯策劃;教育改革
高職教育具有理論與實踐高度結合的特點,其教材的編寫必須突出高職教育的特色,尤其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對人才的培養提出了多元化要求,高職教材的編寫不僅要體現市場需求的特點,也要符合現代教學理論的發展,更要突出對學生思維的多角度啟發,使得高職教材在理論基礎上體現出“基礎”和“實用”,而在技能培養上體現出“能做”和“會做”。因此,在課程動態導向和職業能力培育上注重職業和理論相結合的綜合素養提高。對此,作為高職教材編輯策劃工作者,必須增強自身的綜合教育意識,不斷夯實高職教育階段的基本理論,深刻理解該階段的教育目的,將高職學生的未來職業發展和學校教育任務緊密結合起來,在教材編寫環節嚴格把關,才能對未來高職教育的發展起到基礎性保障作用。
傳統觀點認為,高職教材和本科教材的區別僅僅體現在難度上,導致在高職教材的編寫上主觀地降低編寫要求,在編輯策劃中忽視了高職教育中學生的特殊性,故而高職教材大多是本科教材的壓縮版,完全沒有高職教育所能體現出的差異性和實踐性,在知識點的涵蓋上基本類同于本科教材,唯獨難度普遍有所降低。正是由于這種簡單的編輯理念,使得現階段對高職教材的出版“百家爭鳴”,該現象嚴重影響了我國高職階段的教育質量。從學生角度出發,這種缺乏針對性的教材使得高職學生在學習中很難做到面面俱到,畢竟高職學生和本科生在基礎上存在一定的差異,久而久之學生對教材理論知識顧此失彼,最終與教材編排的目的背道而馳。
此外,在高職教材的出版中,編輯策劃者大多來自學術界,盡管在理論研究上熟練掌握高職教材的脈絡,然而對高職學生未來職業崗位的實際經驗不足,使得教材在側重點的編排上大打折扣,這也是現階段高職教材中最典型的現狀,許多學生在即將走向工作崗位時覺得工作所需要的技能基礎和高職階段的理論知識基本脫節,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教材的針對性不夠。
高職教育的目的是為學生未來的職業生涯作鋪墊,使得學校教育和崗位技能接軌。然而現階段我國高職教材在學生技能培訓上的側重力度不足,學校教材一味地強調課堂理論化,忽略了課堂教育和校外技能培訓的有機銜接,某種程度上影響了學生未來職業生涯的發展,因為高職院校的畢業生在學歷上不具備和本科生的競爭優勢,職業技能相關證書成為其主要的競爭手段,因此高職教材編輯策劃是否針對該階段技能培養的特征,將成為高職教材出版環節的核心要點,也是現階段高職教育改革的重點。
現階段對高職教材的編輯策劃評估機制尚未完善,某些高校或者出版機構為了提升聲譽盡可能地采用以學校為特色的教材編輯,某種程度上在教材內容的策劃上存在主觀隨意性,甚至某些高職院校直接由任課教師完成各學科的教材選用,這種模式無形中增加了高職教育的隨意性,缺乏以學院或者以學校為單位的集體研討體系,由于作出選擇的任課教師大多是具備多年教齡的資深教師,某些觀點與新時期發展不相適應,直接后果是教材在新穎性上大打折扣。
另一方面,不同教材版本中對同一基本知識的表述方式差異較大,這也是現階段高職教材編輯策劃環節亟待解決的問題,其根本原因是編輯過程中對總體規范文件的遵守不到位,使得教材在措辭和概念描述上存在主觀性。
隨著教育普及化程度的提高,校園需求量的提升,高職教材出版量大幅增加,對編輯策劃的工作量提出了嚴峻的考驗。為了滿足經濟利益的需求,部分傳媒機構對編輯策劃人員的門檻要求較低,人員的專業素養良莠不齊,因此存在相當一部分編輯策劃工作者對高職教育的特征認識不到位,最終影響高職教材質量的提高。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高職教材出版呈現出空前的繁榮景象,在內容、形式的發展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諸多出版機構紛紛“登場”,無形中增加了高職教材在編寫、審閱、出版各環節的競爭,對編輯策劃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職教材的針對性要求教材內容不僅體現理論知識的全面性,更重要的是要為高職學生未來的職業崗位服務,體現一定的專業基礎性,這就要求編輯策劃環節一定要注重高職教材的針對性,為高職學生量身打造出適合該階段的優質教材。適合高職學生的優質教材必須從社會角度出發,根據校外職業等級培訓機制,以資格證書考核標準為參考,有目的地將行業技術灌輸到課堂教育,提高職業教育的實用性價值。
打造優質高職教材,對編輯策劃工作的要求必須建立在課程內容的有機整合基礎之上,對策劃者來說,教材內容的有機整合必須具備對整個教育過程的高度認識能力,在創新性和理論性上都有突出的特色。根據高職學生的基礎狀況,有的放矢地制訂教材編輯方案,斟酌如何將產業化經驗注入高職教材,只有和產業化接軌的高職教材方可體現出編輯策劃環節的針對性和高職教材的含金量,同時,才能有效提升高職教育的課堂成果,為培養綜合人才作出更大的貢獻。
編輯策劃工作的基本要求是對整個高職教育過程有深刻的理解和認識,必須立足于綜合技能化的教育理念,以教學大綱為指導,有機整合課堂教材與社會實踐,因此對高職階段的教育本質必須徹底領悟,以基本理論為依托,在新教材的編排上注入編輯策劃者的創新意識。比如,當今社會高度發達的信息化理念是新型高職教材的主要發展方向,編輯策劃工作在理論認識的基礎上必須兼顧對信息化技術的理解和認識,將傳統理論模型和國際前沿科技有效整合,深化從課程設計到策劃出版過程中的整體性認識,使得教材章節之間、知識板塊之間體現出密不可分的有機整體性。
對高職教育的整體認識也是編輯策劃工作的基本素養,體現了編輯者在教材把關環節的新課程觀、教材觀以及對學生職業發展的綜合技能培養觀念。高職教育對學生走向社會起到承前啟后的作用,教材在策劃環節中必須賦予時代特征,體現教育的核心作用,這也是對高職教育認識的基本要求。此外,現階段對高職教材的認識也要賦予不同領域的文化色彩,這樣能夠保證學生在理論基礎的掌握上盡可能提升自身的人文素養,滿足新時期綜合教育的要求。
高職教材編輯中對經驗的總結分析至關重要,尤其對于處于課程改革過程中的教材編輯更是如此。優質教材在師生群體中的反饋信息能夠對編輯策劃工作起到引導作用,借鑒成功的經驗能夠使高職教材編輯策略更加科學和富有社會價值,同時根據社會發展和學生意識形態的轉變,丟棄傳統的、滯后的編輯理念,盡可能使得現階段高職教材體現出其社會價值。
編輯經驗的積累除了對現有國內編輯案例的分析總結以外,借鑒并且引進海外案例中的編輯策略將成為我國高職教材的新鮮元素。譬如,在職業教育上不同國度所倡導的教育理念各不相同,英國側重于對職業教育的多維化培養,在教材打造上引入了多角度視野,使得學生的職業發展前景更加廣闊。然而美國在職業教育方面強調多元化模式,側重對象的多樣化以及評估內容的多層次性。因此借鑒不同政體制度下的教材編輯策略不僅能夠拓寬學生的視野,更重要的是能夠從根本上豐富學生的思維模式。
教材的編輯策劃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學術界和行業專業人士共同參與。優質高職教材的編寫需要專業研發團隊的創新思想和對未來社會發展需要的準確把握,只有將高職教材編輯策劃作為一種研究課題,組建理論和經驗素養較高的專業研發團隊,才能打造符合現代化發展需求的高職教材。
研發團隊的建設首先需要具備創新教材的意識。教材編輯策劃的研發具有較高的學術境界,因此其起點務必立足于未來社會發展的需要。研發團隊的教育理念務必要同國際教育思想盡可能接軌,避免國內教材研發的滯后性,尤其在當今經濟全球化環境下,國內社會意識形態已普遍與國際發達國家相融合,在高職教育理念上研發團隊必須保持與時俱進,保證高職教材在策劃環節注入新鮮的創新思想,讓高職學生在較低的起點上獲得高質量的校園教育和超前的國際創新意識。
教材的編輯策劃必須依托于成熟的規范化體系,從事高職教材的編輯策劃者除了具備完整的高職教育體制觀以外,必須遵循現有的規范體系,按照既定的標準進行決策,將宏觀內容的選擇和章節學時的制定等諸多因素都視為編輯環節的參考因素,在統一規定的框架內充分發揮編輯者的主觀能動性,提供最優質的編輯策略。
高職教材的編寫策略無疑和技能培養緊密結合,在規范化體系的約束下,盡可能地采納一線教師的觀點,并且需要對高職學生做全面的市場調研,力求編輯策略和學生興趣有機結合。高職教材的規范化體系必須注入現代化信息技術的元素,通過編輯策劃工作將標準規范體系、資源評估體系、市場調研體系等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同時,采用現代化多媒體技術對現已采用的編輯策略以總結性報告的形式反饋出來,針對現階段社會發展現狀以及已有的編輯策略經驗,制定符合多元化發展模式的編輯策略,使得高職教材的編輯趨于多維化和數字立體化。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現階段對高職教材的編輯策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編輯人員必須通過自身素養的提升以及加深對高職教育的領悟,打造富有針對性的新型高職教材,避免課堂教材與高職教育特征相背離的現象。同時,借鑒已有的編輯策劃經驗可以對未來編輯策劃工作起到有效指引作用。高職教材的編輯策劃離不開規范化管理體系的約束,尤其在現代化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的當代,構建符合時代特色的規范體系是打造優質高職教材的保證。
[1]賀志洪.高職教材策劃,細節決定成敗[J].科技與出版,2007(9).
[2]劉瀟.我國高職教材出版問題探究[D].蘇州大學,2008.
[3]汪守建,賈長云,朱敏.高職教材編寫的思考[J].機械職業教育,2004(12).
作者:施小占,蘇州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