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 磊
農作物病蟲可視化預報是推進病蟲害預測預報結果向農民快速傳遞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近幾年,農作物病蟲電視預報在我國呈蓬勃發展之勢,受到廣大農民群眾的熱烈歡迎。
農作物病蟲可視化預報作為新時期推廣植物保護新技術的現代化窗口,采用現代信息技術,將農作物病蟲發生趨勢、防治技術、防治藥劑等信息制作成電視節目,以電視為媒介向社會進行發布。它具有傳播快捷、時效性強、圖文并茂、形象直觀、通俗易懂、覆蓋面廣、入戶率高等特點,較以前的紙質媒介更具優勢,在提高廣大農民群眾的病蟲防治水平,提高農業生產綜合能力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從2006年開始,遼寧省朝陽市區域病蟲監測網與朝陽廣播電視臺合作,在黃金時間不定期播發農作物病蟲可視化預報,并且每期節目滾動播出4次。截至目前,共制作播發農作物病蟲可視化預報271期。筆者結合工作實踐談談以下幾點經驗和體會:
防治農作物病蟲害同預防自然災害發生一樣,重在提前預警。為此,筆者與朝陽市區域病蟲監測網經常溝通,按照植物保護專家團隊作出的預測,每期農作物病蟲可視化預報節目都是提前拍攝、制作,在病蟲防治適期前7—10天播出,這樣可以充分發揮可視化預報的指導作用,農民群眾可以提前準備防治藥劑,適時開展防治,減少損失。如播發的《防止玉米螟大發生》、《市植保站提醒:注意防治葡萄霜霉病》等可視化預報,都是在病蟲大發生之前拍攝播發,及時把農作物病蟲害發生趨勢和防治方法等信息傳遞到千家萬戶,為指導全市廣大農民及時開展病蟲害防治工作發揮了重要作用。
同時,對一些遷飛性、流行性和爆發性的病蟲,做到隨時發現隨時拍攝制作,第一時間播出,為農民的防治工作提供重要參考。如播發的《燕山湖水庫發生大面積蝗災》、《小麥蚜蟲大面積發生》等節目,都是在病蟲發生初期或中期進行拍攝制作的,在電視播出后,又把節目刻成光盤在病蟲發生區域進行播放,指導農民抓緊進行防治,把損失降到最低。
在播發的271期農作物病蟲可視化預報中,根據農時季節及病蟲的發生趨勢,重點對常見的、損害較大的和爆發性的病蟲及時進行可視化預報,做到緊扣農時季節、病蟲發生特點和綜合防治要點。在朝陽地區,玉米、高粱、白菜、葡萄、蘋果等作物種植面積較大,因此在制作農作物病蟲可視化預報過程中重點突出這幾種作物的病蟲防治,圍繞這些作物的不同時期易發生的病蟲,每年每種作物都要制作可視化預報5期以上。對一些種植面積較小的作物,一般一年只制作可視化預報1—2期。
同時,病蟲的形態特征和危害癥狀是可視化預報節目的主要內容之一,節目主要提醒農民群眾害蟲和病害典型的形態特征和農作物各生育期典型的受害癥狀,做到突出、清晰、醒目,對于肉眼不易觀察到和不易識別的害蟲和病原菌,則通過電子顯微鏡進行拍攝,或者使用資料圖片和錄像,使農民更容易識別掌握病蟲的形態特征和危害癥狀,做到準確判斷,適時防治。
防治技術是可視化預報的核心內容,因此要按照植物保護專家的建議和意見,在解說詞中突出病蟲的關鍵防治時期,防治病蟲的藥劑種類、施藥濃度(用藥量)、施藥方法以及用藥的注意事項,以達到及時、準確、安全地指導農民進行大面積的病蟲防治工作。
電視是視聽合一的傳播,人們能夠親眼見到并聽到如同在自己身邊一樣的各種活生生的事件。它超越了讀寫障礙,是最大眾化的宣傳媒介。
農作物病蟲可視化預報的主要受眾是廣大農民,受到文化程度等條件的制約,農民群眾在收看收聽到病蟲防治專業知識和術語時,一時難以理解和掌握,因為在制作可視化預報的時候要注意做到口語化,力求通俗易懂。結合現場采訪植物保護專家,將專業性很強的植保知識,通過圖像、同期聲、字幕、聲音、動畫和影視制作技巧,制作出圖、文、聲、像并茂的農作物病蟲可視化預報電視節目,讓農民易于接受,方便應用。
過去,遼寧省朝陽市的很多地區存在農民盲目用藥、反復用藥、亂用藥的被動防治病蟲現象。因此,農作物病蟲可視化預報節目要擔負起教育和引導的作用,要在廣泛地普及植保知識的同時,還要使廣大農民掌握防治技術,減少盲目用藥次數和農藥施用量。
我們在制作可視化預報節目過程中,通過專家們的講解,把國家明令禁止使用的甲胺磷等5種高度劇毒農藥的政策進行強調和說明,并對一些高效、低毒、無殘留的農藥新品種進行了推薦,提高廣大農民的用藥安全意識,擔負起了媒體的社會職責。
農作物病蟲可視化電視預報節目自開播以來,得到了朝陽市委、市政府相關領導的高度評價,深受鄉(鎮)農技人員和廣大農民的歡迎。2012年8月我們在朝陽市6個鄉(鎮)的抽樣調查結果顯示,農作物病蟲可視化電視預報節目在農村收視率高達87%,成為大多數農民必看的電視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