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春媛
自從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政治經濟的發展,我國社會在政治經濟發展等各個層面發生著急劇的變化,面臨著一系列的社會轉型。社會轉型是指社會在體制轉型、社會結構、社會形態等方面的變化,我國農村社會的轉型就是肇端于社會經濟結構、文化形態、價值觀念等變化而導致農村社會由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由封閉半封閉社會向開放型社會、由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由貧困社會向富裕社會轉型。我國的社會轉型大致可以劃分為轉型初期、中期及后期三個階段,目前正處于社會轉型之中期階段。社會轉型對我國農村地區社會政治的影響相當大,一方面,轉型推進了農村小康社會的進程,農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農民的自主意識普遍提升;另一方面,在農村社會轉型過程中,由于農村勞動力不斷外移,農村地區的家庭結構變化很大,傳統家庭功能逐步弱化,青壯外出,老弱留守,產生了一系列社會問題。這些社會問題要求農村基層黨組織以強烈的服務意識、靈活的活動方式、貼心的服務行動來處理這些社會問題。農村基層黨組織直接面向基層群眾,能否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農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是我黨執政能力強弱的直接體現。當前農村社會矛盾易發多發,農村穩定至關重要。如何在新的時代條件與新的工作要求的情況下,面對新情況、新矛盾、新問題,更好地推進農村基層黨建工作,是當下農村基層黨建工作研究之重要課題。
面對轉型期農村社會廣泛而深刻的改革,農村基層黨組織面對新環境,遭遇新問題,這就需要農村基層黨組織順應社會轉型之變化,主動適應,認真分析社會轉型之特點,積極應對,努力把握社會轉型規律,在社會轉型的實踐中不斷改進工作,創新方法,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的作用和功能。例如,江西省永新縣縣委縣政府通過發展經濟、強化服務、整合資源三項措施,在較短的時間內,扭轉了該縣農村黨建的困難狀況,有力推動了該縣新農村建設。基層黨建工作是黨組織建設的重要環節,是黨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加強基層黨建工作,是各個時期黨的建設和發展基石。要做好農村基層黨建工作,貴在把基層黨建工作做實,而不是形式主義的應付檢查、走走過場,要把農村基層黨建工作落實到群眾關心的熱點上與基層工作的難點上,求真務實、持之以恒推動農村基層黨建工作。
欲做好農村基層黨建工作,首先要加強農村基層領導班子建設與黨員隊伍建設。農村基層領導班子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新農村的核心力量,是新農村建設的領頭羊,對農村基層黨建工作與建設社會主義和諧新農村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新的歷史時期,加強農村基層領導班子建設與農村基層黨員隊伍建設,著力打造一支高素質的基層黨員干部隊伍,可更好地服務群眾,凝聚人心,促進和諧,可進一步拉進黨組織和群眾的距離,開創基層黨建工作新局面。加強農村基層領導班子建設與農村基層黨員隊伍建設,一方面要抓好支部書記建設,建好一個支部,帶好一支隊伍。推進好新農村建設,支部書記最重要。基層黨支部書記是農村基層的執政骨干,是黨員群眾的帶頭人。俗語有言:“有錢有物不如有個好支部,給錢給糧不如給個好支書。”對于農村來說,一個好的支部書記就是新農村建設的引領者。因此,農村基層支部書記一定要嚴格考察,認真把關,既要遵循德才兼備的標準,堅持把公道正派、有心有力為民辦事的能人、賢人選拔、培養為支部書記。對于農村基層支部書記,既要堅持黨管干部原則,也要注重群眾評價;既要倡導奉獻精神,又要注重機制激勵;既要完善選拔機制,也要強化教育培訓。通過各種機制激勵與教育培訓,不斷提高他們的政治素養和問題意識,提高應對新時期農村的各種矛盾和困難的能力,帶領農村基層黨員和干部群眾勤勞致富,有效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另一方面,進一步加強農村黨員作風建設,嚴肅黨的紀律,提高黨員為人民服務的自覺性。黨員素質和形象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全村各項工作的開展。要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就必須有一支作風過硬的黨員隊伍。對于農村基層領導班子建設與農村基層黨員隊伍建設薄弱問題,可通過培訓、交流、學習、幫扶等措施去改善提高;亦要建構機制來改變扭轉,通過激勵保障機制、發展使用機制、風采展示機制等去激勵,以機制促班子建設;也要認真抓好農村基層后備干部隊伍建設。
其次,做好農村基層黨建工作,需要加強農村基層黨建的宣傳教育。社會轉型期間,面對思想來源趨向多元化、價值觀念趨向功利化、社會思潮呈現復雜化、生活方式趨向世俗化的問題,要進一步加強農村基層黨建的宣傳教育。既要改變傳統的強制性、灌輸式的宣傳教育方式,亦要正確處理好民眾利益訴求的合理性。農村基層黨建的宣傳教育,應圍繞新農村建設,以理想信念為核心,對農村基層黨員群眾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科學文化教育、政策法制教育和技術技能培訓,宣傳新文化,傳播新觀點,全面提高農村基層黨員群眾的思想政治素質、文化素質、法律素質。
再次,要做好農村基層黨建工作,應加強農村基層的民主法治建設。面對新時期黨員和群眾民主參與的新要求、村民自治的新情況、法治建設的新任務,農村基層黨組織要主動適應社會轉型的新要求,破除舊思想、舊觀念,不斷加強農村基層民主法治建設,改進領導方式和工作方法,提高服務意識,創新服務形式,把過去以行政權為依托的無所不包的管理型、封閉型、人治型向服務型、開放型、法治型轉變,由人治到法治,由統治到善治。
最后,要做好農村基層黨建工作,必須不斷推進農村基層黨建工作創新。農村基層黨建工作創新,既是推進黨的先進性建設的題中之義,也是基層黨建工作保持活力和永久發展的內在動力。黨的基層黨建工作是圍繞黨的中心工作任務和各地的實際情況來展開的。農村黨建工作走創新之路,是順應發展農村經濟、帶領群眾致富奔小康的時代要求。《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就提出:“黨的基層組織要適應新形勢新任務要求,創新活動內容方式,找準開展活動、發揮作用的著力點,在擴大黨員參與面、提高實效性上下工夫,增強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筆者認為,當前農村基層黨建工作創新須圍繞“有利于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有利于發揮黨組織和黨員的作用,有利于密切聯系群眾”開展,進一步加強基層黨組織自身建設,著力探索新形勢下農村基層黨建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逐步完善農村社會保障立法,不斷推進村民自治制度創新,不斷創新黨建工作機制,以機制促發展。農村基層黨建工作既要注重理念創新,突出基層黨建工作的針對性,也要注重機制創新,突出基層黨建工作的科學性,又要注重領域創新,突出基層黨建工作的靈活性,更要注重載體創新,突出基層黨建工作的實效性。
農村基層黨組織處在農村工作的最前沿,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發揮先鋒模范帶頭作用,是黨團結和帶領農民群眾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中堅力量。如何提高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力,充分發揮黨員干部及黨員的榜樣模范與自富帶富作用,是新形勢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關鍵所在。只有深入農村調查研究,科學決策,創新方法,拓展思路,才能切切實實地做好轉型期農村基層黨建工作。
[1]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R].人民出版社,2009.
[2]周放.創新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構建城鄉統籌的基層黨建新格局[J].探索,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