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國麗
(湖北科技職業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3)
《導游基礎知識》是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導游方向的一門專業主干課程和專業核心課程,是導游從業人員取得導游資格證的必考科目之一,在課程體系當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同時,其課程內容也是今后學生從事旅游服務工作所必備的基本知識,在旅游職業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從課程的特點和高職學生的特征出發,結合高職院校以培養導游專業學生職業素養的教學理念和通過導游資格證考試為原則的實際情況,探討了《導游基礎知識》課程教學方法的教學改革策略。
《導游基礎知識》課程的教學目的主要有三:第一,作為一門專業技能課,引導學生認識其重要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之產生學習動力,讓學生開闊視野,拓寬知識面;第二,讓學生通過全國導游員資格考試,獲得從業資格證書,為今后的實習和就業創造更好的機會;第三,學以致用,讓高職學生在拓寬知識面的同時提升自己的導游講解能力,對于學生今后從事旅行社行業的旅游服務工作來說十分重要。
《導游基礎知識》作為導游人員從業資格證考試的必考科目之一,在筆試和面試環節都有涉及。目前,湖北省省導游資格證考試分筆試和面試,其中筆試部分有導游專業知識和導游相關知識兩張卷子。導游專業知識這張試卷是由導游業務和導游基礎知識兩門課程的內容構成,題型為50道單選題、50道多選題和50道不定性選擇題。另外,導游基礎知識部分的考題中全國導游基礎知識和湖北省導游基礎知識的比例是4∶6。面試環節中,10個抽簽講解的景點是湖北省導游基礎知識的范圍。從湖北省導游資格證考試的情況來看,考試題量大、考試難度大,尤其是對平時積累比較少的高職學生來說,要想在一個學期的時間內掌握考試要求的知識點內容是有一定難度的,這也就提高了這門課程教學的難度。
這門課程涵蓋了歷史、地理、民俗、建筑、園林、宗教、飲食等等,真正地體現出導游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要求。雖然大多是概括性的介紹,但是涉及的知識面廣,內容多而雜,信息量大,學生需要記憶的知識點多。另外,全國導游基礎知識的內容與《客源國概況》《旅游學概論》《中國旅游地理》和《中國旅游文化》等專業課程的部分教學內容有重復,盡管我們專業教學計劃中是以《湖北導游基礎》作為課程名稱,但是本門課程開設的學期正是導游資格證考試的時間,所以有必要對全國導游基礎知識的考點進行歸納總結。因此,在課堂教學中關于重復性內容主要歸納總結知識點,不做過多闡述,讓同學們通過做選擇題對這些重復性內容進行鞏固。
本課程涉及宗教、民族民俗風情、古建筑等領域的一些知識,尤其是宗教方面的,比較抽象晦澀,學生接觸少,難以理解和記憶。如佛教寺院的建筑布局和神像供奉,各少數民族的民居、服飾、飲食、宗教民俗和精神民俗等,對于學生來說大多比較抽象。學生感到難記且難以消化,僅靠教師講述和學生看書很難掌握和理解,需要設身處地體驗和借助現代教學設施條件來實現更好的教學效果,還需要學生有一定的文化積淀才能體會,這無疑加大了教學的難度。所以,對這部分內容需要在課堂上多花些時間進行多種方式的學習以達到理解記憶。
高職學生相比于一般綜合性高校的本科生,對中學階段知識的積累不是很扎實,比如全國導游基礎知識中不少知識點就是中學階段地理和歷史課堂學過的知識點,但對于大部分高職學生來說卻都不記的。因此,對于部分看似簡單的全國導游基礎知識內容的知識要點可以通過列表的方式進行歸納總結讓同學們能夠快速掌握。
盡管高職學生相比于一般綜合性高校的本科生的知識儲備不夠扎實,不喜歡安安靜靜地看書,但大部分高職學生性格活潑、有靈活的應變能力,具備當導游的巨大潛力。但是從事導游專業具備豐富的知識是必要的,可以通過讓學生聆聽旅行社行業資深專業人士的講座或關注全國導游大賽的選手情況等認識到導游專業學生拓寬知識面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這樣他們便對讀書不太排斥,會對學習知識型課程產生極大的學習興趣,還會課下通過看書、看益智類綜藝節目、上網等多種方法來學習各方面的知識。因此,學習本門課程的目的不僅僅是通過導游資格證考試,更重要的是讓同學們認識到從事導游工作需要做個留心人,主動通過各種渠道和方法不斷地積累知識,逐漸成為能說會道、見多識廣的旅游人。
本人所在院校的《導游基礎知識》這門課程分全國導游基礎知識和湖北導游基礎知識兩個部分的內容,其中全國導游基礎知識中不少內容同學們已經在《旅游學概論》、《中國旅游文化》、《中國旅游地理》等專業課程中學習過,還有一部分全國導游基礎知識的知識點會在同學期開設的《客源國概況》中詳細講述。因此,對全國導游基礎知識這些重復的教學內容可以采用歸納總結、列表的方式提煉知識點,還可以做測試題的方式幫助同學鞏固這部分知識點,以幫助同學們備戰導游資格證考試。
另外,對于全國導游基礎知識中關于宗教、民俗、古代建筑等比較抽象難懂的知識點,可以在課堂上多花些時間通過看視頻、聽相關景區的導游講解或圖片對比展示等方法盡可能地讓同學們對這些知識點做到理解記憶。課下時間里,同學們還可以走進相關旅游景區去實地考察或學習,還可以通過閱讀相關的專業書籍,從而讓同學們帶著學習興趣主動去擴寬自己的知識面。
最后,對于湖北省導游基礎知識這部分的內容,考慮到班上的90%的學生都是來自湖北省的學生,可以以小組為單位讓同學們課下搜集資料制作ppt以模擬導游的身份講述湖北省內各個地市知名的自然和人文旅游景區的旅游特色。以這樣的方式指導同學們學習省內的導游基礎知識,不僅可以更有效地掌握地方導游基礎知識,還可以鍛煉同學們的團隊合作能力和在臺上的語言表達能力,更可以增強同學們宣傳家鄉旅游的榮譽感。
《導游基礎知識》這門課程作為高職院校導游專業學生的專業課程,其教學內容十分豐富,既有中國的歷史文化基礎知識、地理知識、民俗知識、古典園林、古代建筑知識,又有大量的外國民俗知識,其內容的復雜性、包容性、豐富性是其他學科無法比擬的。如果單純運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學生要在短短的一個學期內掌握和消化如此之豐富的知識是十分困難的。因此,針對高職學生基礎知識不扎實的實際情況,在教學活動過程中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有利于全面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較快地掌握知識,為日后從事導游工作打下較堅實的知識基礎。運用多媒體方法進行輔助教學,比如圖片展示、視頻播放、影視展播等,可以將導游基礎知識中高度概括化的各種知識以生動形象的方式向學生展示,避免了教師單向的填鴨式的灌輸知識的弊端。比如在講授“中國古代建筑”這一章節時,關于古代建筑的一些構件名稱,如“藻井”、“彩畫”、“須彌座”、“斗拱”,教師如依照課本文字照本宣科,學生難以理解,而通過圖片展示、視頻播放等多媒體的教學手段,將這些建筑構件的形態直觀的展現在學生眼前,就會使其對這些知識點有一個準確的理解,既提升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加深了對專業知識的記憶。
學習是為了“學以致用”,是為了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所以在教學中應適當增加實踐教學環節。在課堂上開展實踐教學環節的方式有很多種,比如在學習“中國的風物特產”這一章講到茶葉的種類和特色時,將各類茶葉拿到課堂上展示,并現場沖泡,讓學生眼見為實地了解各種茶葉的色、香、味、形。還比如,可以在課堂中增加情景教學環節,如在以小組為單位講述自己家鄉的自然和人文景觀資源的時候就是讓同學們通過資料收集如何將自己掌握的知識點以導游的身份講述出來,就是在鍛煉同學們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導游講解中的能力。
考慮到目前湖北省導游資格證考試兩張筆試試卷的試題全是150道選擇題構成,題量大、難度大,所以本門課程作為導游資格證的必考之一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需要針對導游資格證考試的要求來進行課堂教學方式的調整。第一,可以把課前上次課內容回顧的方式采用讓同學們做選擇題的方式來進行鞏固。第二,可以為同學們布置大量的選擇題作為每章的課下作業;第三,為了讓同學們很好地應對面試環節,需要鍛煉大家臺上的語言表達能力,所以在講述地方導游導游基礎知識的時候可以在課堂上讓同學們上臺把自己家鄉的導游基礎知識講出來。第四,通過網上QQ或課間答疑的方式對同學們在備考導游資格證考試期間關于導游基礎知識方面的內容進行課下輔導答疑。第五,在課堂教學中讓同學們認識到知識面的拓寬需要日積月累,在課堂上認真聽講、積極配合老師布置的實訓環節,在課下讓同學們多看地理、史書、宗教等方面的課外書,用心通過多種方式積累各方面的導游基礎知識。最后,還可以建議同學們多上網學習有導考經驗的同學在網上的備考經驗交流。
總之,高職導游專業人才的培養,是綜合素質的培養,必須深化教學改革,形成一套完整的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并培養其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教學方式。《導游基礎知識》這門導游專業的知識型課程的學習,不僅是要拓寬同學們的知識面幫助他們通過導游資格證考試,更要培養同學們注重日常知識積累的職業素養。
[1]曹炳政. 《導游基礎》課程教學方法改革探討[J]. 北京市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5,(2).
[2]張宏鋼. 《導游基礎知識》教學的思考與創新[J]. 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