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小玲
(塔里木大學 人文學院,新疆 阿拉爾 310058)
認知風格,是認知心理學的一個術語,亦稱認知模式或認知方式,是指個體在認知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習慣化的行為模式。學習者的認知風格是學習者在理解、儲存、轉換和利用信息過程中所偏好的相對穩定的態度和方式。認知風格種類繁多,如具體-抽象型,場獨立-場依存型,沖動-思慮型,齊平化-尖銳化,歸納-演繹型等等。其中,場獨立與場依存型被認為是第二語言習得中最常見的認知風格, 在第二語言習得研究中受到最廣泛的關注。本文從場依存型與場獨立型認知風格與學生個性心理的關系出發,分析了認知風格差異對語言學習的影響,并進一步指出了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教學策略以提高教學效果。
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們不難發現不同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及學習效果等有著很大的差別,這些差別是由學生不同的個性心理特點造成的,而不同的個性心理直接反映出不同的認知風格。因此,教師要善于識別學生的個性,從而了解學生的認知風格。
人的個性表現為個人特有的意識傾向性和比較穩定的心理特征,從神經系統分類可分為四種:興奮型、活潑型、安定型和抑制型。興奮型的學生行動上活潑主動、精力旺盛、反應迅速,具有明顯的外傾性。活潑型的學生跟興奮型的學生相似,表現為好動、敏感、反應迅速,具有外傾性。安定型的學生表現為行動上活潑性較差,反應較緩慢,安靜沉著,有節制,具有內傾性,這類學生不善于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活動。抑制型的學生喜歡單調環境,有些孤僻,行動遲緩,具有明顯的內傾性,他們幾乎不愿意參與任何課堂活動。
雖然學生的性格特征可分為四種,但還是能跟場依存型和場獨立型認知風格聯系起來。據觀察,興奮型、活潑型的學生大多屬場依存型,因為場依存型的學生性格多屬外傾性。安定型的學生多屬場獨立型,因為場獨立型的學生多屬內傾性。而抑制型的學生沒有明顯的認知風格,也許我們對這類學生還沒有足夠的了解,總覺得他們性格、行為有些古怪,讓人難以捉摸,這就要求老師們在教學中要特別關注這類學生。
場依存型的學生比較注重周圍環境的影響,關注社會信息,喜歡與別人交往,能坦率談論自己的感情和思想,這些特征有利于他們在自然環境中學習外語,即非課堂教學。因為場依存型學生有較強的社交才能,他們會主動尋求更多的機會與老師、同學交往,喜歡參加各種各樣的外語活動,如:英語角、英語沙龍、英語文化周、英語演講比賽等。他們善于做直觀的語言練習,如:語言表達、解釋詞匯的豐富內涵、會話活動等;喜歡具有人情味、社會內容的語言材料,以及富有個人色彩、充滿幻想和幽默的語言材料;喜歡各種特征同時并存的學習方法,且學習方法講究實際,要求學習環境有意義,但不善于指導自己的學習,喜歡教師為主的教學安排。
場獨立型的學生傾向于獨立于外界,獨立于他人,不注意獲取社會信息,也不受外界信息的影響。他們善于做分析性語言訓練,如翻譯;善于理解和使用正確的句子結構,注重語音的正確性,善于理解以語義為基礎的詞匯;喜歡抽象的、充滿思想的材料;喜歡重點突出的、系統的、有次序的、逐步積累的學習方法;善于確立自己的學習目標以指導自己的學習。
就大學英語教學而言, 教師如能了解學習者在認知風格上的差異性, 制定有針對性的學習任務,創設不同的學習環境,注意發揮學習者認知風格的優長,并運用相應的教學策略正確指引學習者的認知風格,將極大地促進學習者的英語學習,從而提高大學英語教學的教學效果。
1.善于識別學生認知風格的類別
教師在接手一個班的英語課時,必須對整個班的學生情況了解清楚,如:基礎水平、性格特點、認知風格等。其中認知風格極其重要,它有助于教師根據學生不同的認知風格確定不同的教學方法。因為認知風格是客觀存在的,每種認知風格都是利弊并存。大量研究發現,學習者的學習行為依賴其認知風格,不同的認知風格對應著不同的學習行為特征。所以,英語教師應根據不同認識風格的特點,一方面引導學習者在實踐中辨認和了解自己的認知風格;另一方面,教師也應盡快了解每位學習者的認知風格,并針對他們認知風格的差異性因材施教。那么怎樣才能識別學生的認知風格呢? 首先,教師要善于觀察,要從學生課前預習、課堂發言、課上記筆記等活動中進行觀察,要注意觀察學生的個性特點。其次,在學生剛入學時,可以就語言學能、學習動機和學習方法方面的問題進行問卷調查。
2.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世界上沒有絕對無效的教育方式,教育方式只有在不適合學習者特點的情況下才是無效的。對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既應注重程序教學中的知識邏輯,也要重視學習者的認知風格。教師要使學生的語言習得過程快捷、有效,就需要針對每個學生不同的認知風格及特點,給予恰當的指導,使教的活動適時、適量、適度,因人而異,有的放矢。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針對場獨立型的學生,教師可以多采用面談法、討論法。教師應以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和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為主。課堂上,老師須注意培養學生勤于思考大膽提問的習慣、鼓勵學生勇于發表不同的見解并督促學生相互討論各種問題。在聽說訓練活動中,教師要特別為場獨立性強的學生提供更多的練習機會,如陳述文章中心意思、復述各段落大意,以及指出同學回答中的錯誤等。針對場依存型的學生應多采用指導法、啟發法。教師的教學指導原則、教學方法應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為中心,改變學生的依賴思想,強調自主學習的重要性,并使他們在外語學習中有意識地培養這一能力。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制訂學習計劃,督促學生自覺預習所學知識并培養學生記學習日記的習慣。讓學生通過書面記錄,對學習過程進行回顧、分析,對課堂內外的語言學習經歷和成效進行思考,這是提高學生自我意識、自我分析、自我評估的有利條件。
3.均衡實施匹配性與失配性的教學策略,促進學習者認知風格的轉化
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既應注重程序教學中的知識邏輯,也要重視學習者的認知風格。但是有些時候,教師為了適應一部分學習者的認知風格,往往會造成對另一部分學習者失配的現象。若經常這樣,就會造成一部分學習者可以較好地適應教師的教學策略,成績顯著提高;但另一部分學習者雖竭盡全力,成績卻持續下滑。因此,教師要避免過度實施匹配策略,采取均衡的匹配性教學策略。匹配策略對知識的獲得直接有利,它能使學生學得更快、更多,但無法彌補學習方式或機能上的欠缺。例如,偏愛獨立學習的學習者,在獨立學習時能夠集中注意進行記憶、思維等認知活動,學習效率高。如果與他人一起結伴學習或進行小組學習,他們卻可能因認知過程受到干擾而降低學習效率,出現“社會干擾現象”。而喜歡小組學習的學習者,在與其他同學一起學習時,則往往因為受益于相互激勵、互相啟發,而取得較好的效果,表現出“社會促進作用”或結伴效應。因此,教師應該識別并幫助學生客觀地認識自己所偏好的學習方式。對于學習方式不同的學生,教師應均衡地實施匹配策略,以使每一類學生均有機會按自己偏愛的方式接受教學的影響,避免只對一種學生實施過度的匹配而忽視其他學生的需要。例如,對于偏好獨自學習、不善交際的學生,教師應鼓勵其積極投入小組學習活動,學習、實踐與他人合作、交流與表達。對于以掌握動作技能為目的的學習任務,要求不喜歡動手操作的學生也一定要親自操作,以確保學習質量。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適時地選擇具有綜合性的教學策略,既具匹配性,同時又不乏失配性,通過采用有意識的錯位失配策略以鼓勵靈活多樣的方式學習,使學生適應不用的學習任務和學習情境,更好地提高學習的效果。
4.掌握多樣的教學方式
正如學習者應掌握并靈活運用不同的認知風格一樣,大學英語教師也應根據實際的教學情境,掌握豐富多樣的教學方式,滿足風格各異的學習者的需求。具體的教學方式包括掌握式、練習式、自我檢查式、互動式、指導發現式、集中發現式、發散發現式和自我教學式等等。英語教師在掌握了這些教學方式的目標、特征和實施方法后,就可以根據教學目標、內容、環境和學習者的認知風格等特點加以選擇和運用。
對場依存型與場獨立型學習者的研究,為大學英語教學提供了有力的幫助,使教師在教學中能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只有不能把學生對號入座,進行明顯的分類。只有時刻依照學生的具體情況和隨時隨地的變化,遵循客觀規律,才能真正給予學生適時、適量、適度的教學指導,才能切實收到因材施教的良好效果。同時,教師也要注意自身的風格類型,認清兩種風格類型的長處和短處,避免對此作出或優或劣的價值判斷。教師要針對學生的認知風格,在教學中采用綜合性的、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因材施教,進而逐漸形成教與學的良好互動,以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1]H.A.Witkin, C.A.Moore, D.R.Goodenough, P.W.Cox.Field-Dependent and Field-Independent Cognitive Styles and Their Educational Implications.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1997.
[2]R.T.Pithers.Cognitive Learning Style: a review of the field dependent-field independent approach.Journal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Volume 54, Number 1, 2002
[3]彭云.場獨立型和場依賴型認知風格與對外漢語教學[J].語言教學研究, 2008,(4).
[4]王添淼.基于認知風格理論的對外漢語教學策略[J].漢語學習,2009,(4).
[5]朱中都.場獨立性與場依賴性風格對外語學習的影響[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