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麗
(聊城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山東 聊城 252059)
馬克思曾指出:“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所謂徹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1]因此,馬克思主義理論要大眾化,就必須反映我國當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的特點,必須對當代中國的重大理論問題進行有力的闡釋。由山東大學周向軍教授等學者組織編著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重大理論問題——七個是什么,七個怎么辦》(以下簡稱《重大理論問題》)一書,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的幾個重要理論問題進行了令人信服的闡釋。其特點十分顯著,與時俱進地推進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要把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變為我們處理各種問題的有力武器,所以通俗易懂,增強感染力是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基本要求。
列寧曾精辟地指出,“最高限度的馬克思主義等于最高限度的通俗化”[2]。馬克思主義通俗化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本性的要求。把馬克思主義與大眾生活聯系起來,不是降低了馬克思主義的品位或者把馬克思主義庸俗化,而是真正把馬克思主義落到實處的客觀要求,是使人民大眾真信、真學、真用的前提。《重大理論問題》一書具備了通俗性的基本要求,通篇使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大眾喜聞樂見的語言、恰當的修辭方法、藝術化的結構安排,結合大眾熟悉的歷史故事,身邊的實際,深入淺出地闡述了我們事業發展的根本性問題,對深奧的理論問題作了生動的解釋。
《重大理論問題》一書采用樸素深刻的提問方式,突顯出問題的世界觀高度,強調出問題的方法論色彩,彰顯出問題的價值論取向,充分體現了世界觀、方法論、價值論的統一。書中語言表述盡量通俗化,標題別開生面,引人入勝,把深刻的理論融化在生動的故事里,用群眾的語言表達出來,從而更加貼近生活,貼近實際,易于為大眾了解和接受。通過一問一答的形式,用鮮明的觀點、深入的分析、透徹的說理,全面準確通俗地回答了廣大群眾關心的重大理論問題。
任何一個構成體系的理論,需具備五大要素:前提、核心、形式、時效和價值要素。從《重大理論問題》一書的框架結構來看,完整具備了五大基本要素。
一是前提要素,包括邏輯前提和歷史前提。該書主要講述中國共產黨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歷史進程中產生的兩大理論成果: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兩大理論成果是在馬列主義這個理論邏輯前提下的創造性發展,繼承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基本觀點、基本精神和基本方法,貫穿了馬克思主義的實事求是的精髓,是探索民主革命道路和社會主義道路的必然產物。
二是核心要素,主要是對規律的闡述。《重大理論問題》既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普遍規律,又揭示了在中國這樣一個經濟文化比較落后的國家,努力探索出新民主主義革命規律、社會主義革命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共產黨執政規律等特殊規律,還揭示了如何根據中國最大的實際,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黨建等各個領域進行建設等眾多個別規律。
三是形式要素,體現為概念系統和邏輯結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兩大理論成果是由科學的概念、范疇、命題構成的邏輯體系。這些概念、命題貫穿了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等理論領域,涵蓋了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外交、黨建等實踐領域,構成完備的科學體系。體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這一理論體系的邏輯嚴密性、系統整體性、結構層次性。
四是時效要素,主要指實踐檢驗和指導意義。就中國而言,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人民不懈探索實踐的智慧結晶,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是黨最寶貴的精神財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一個不斷開放和發展的過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過程中形成的理論成果也必將繼續在實現中國夢的實踐中得到檢驗、豐富和發展,對于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無疑具有長期普遍有效的指導價值和實踐意義。
五是價值要素,包括立場、方向和目的。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出發點和歸宿點是以人為本。即以中華民族的解放為本,以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為本,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本,以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本,以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為本。這一鮮明的價值立場體現了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人文關懷和人文精神。
《重大理論問題》一書綜合了以上五大要素,結構嚴密,邏輯性強,具備完整的體系特征。
馬克思曾指出:“問題就是公開的、無畏的、左右一切個人的時代聲音。每個時代都有屬于它自己的問題。”[3]毛澤東更是強調:“問題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有沒有解決的矛盾,哪里就有問題。”[4]“問題意識”作為一個哲學命題,是人們對存在問題的能動性、探索性和前瞻性反應,它不僅是一種面向本體和前提的思考,更是面向現實生活世界的思考。從人類歷史發展看,問題不僅是科學研究的起點,更是實踐發展的契機。
《重大理論問題》一書的內容充滿強烈的問題意識。通過層層設問的形式把我國當前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的重大理論問題進行了令人信服的闡述。書中涉及的七個問題也是現實中的重大理論問題,關系到我們黨和國家舉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樣的精神狀態、朝著什么樣的目標繼續前進的重大理論問題。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說明了我們為什么這樣做,我們應該怎樣做,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旗幟鮮明、毫不含糊。書中體現出強烈的問題意識,作為思維的動力,促使人們去發現問題、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馬克思指出:“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質力量只能用物質力量來摧毀;但是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5]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最終目的在于指導我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我們學習理論的落腳點在于實踐。《重大理論問題》一書以通俗的語言、嚴密的結構、強烈的問題意識來闡釋理論,不僅有利于理論入耳、入腦、入心,也有利于鼓舞群眾積極投身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
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在現時代面臨著多元文化的挑戰,在廣大人民群眾中大力宣傳、普及馬克思主義,特別是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武裝人們的頭腦顯得非常重要。要把馬克思主義與廣大人民群眾的世界觀、價值觀、信仰觀教育緊密聯系起來,要和千百萬人民群眾的生活、社會實踐相結合,使馬克思主義為大眾所理解、接受和信仰,成為人們精神世界的坐標和實踐的指南。
[1]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1.
[2]列寧全集(第36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2,467.
[3]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289.
[4]毛澤東選集(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39.
[5]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