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國
(中共如皋市委黨校,江蘇 如皋 226500)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就是要“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個總目標深刻反映了改革發展的總趨勢和新要求,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為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總的方向。
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一個國家制度建設和制度執行力的集中體現。就我國而言,國家治理體系主要是指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制度體系,包括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經濟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以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等各領域的體制機制。國家治理能力則是指運用制度體系管理國家和社會各方面事務的能力,包括治黨治國治軍、促進改革發展穩定、維護國家安全利益、應對重大突發事件、處理各種復雜國際事務等方面的能力。
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二者之間是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意義重大。
新中國成立后,我們黨不斷探索,積累經驗,建立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國家治理體系。總體上說,我們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適應我國基本國情和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的。但是,我們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方面還有這樣那樣的不足和缺陷,還有許多亟待完善和提高的地方。要確保全面深化改革任務的完成,就必須進一步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長期以來,我們比較強調物質文明層面、精神文明層面的現代化建設,相對來說,在制度層面、治理層面的還是比較落后的。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就是要使國家治理體系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和科學化,從而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國家的效能。
現代國家治理要建立在一套完備的制度體系之上。國家治理體系的現代化就是國家制度體系的現代化。
從我國的現實國情看,完善制度體系建設要從如下方面入手:一是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完善現代市場體系、宏觀調控體系、開放經濟體系。二是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三是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體制和生產經營機制,建立健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現代文化市場體系。四是深化社會體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推進社會領域制度創新,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形成科學有效的社會治理體制。五是加快建立生態文明制度,健全國土空間開發、資源節約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的體制機制。六是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加強民主集中制建設,完善黨的領導體制和執政方式。深化改革與完善制度體系建設要更加注重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發揮制度體系的綜合治理功能。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已經從傳統的一元治理模式走向政府、市場和社會三元并存的現代治理模式。包括政府、公私企業、社會組織和公民個人在內的多元主體,都是管理公共事務的重要參與者,都在國家治理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功能。
治理過程的制度化、規范化和程序化是現代國家治理體系的一個重要特征。規范治理過程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強化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因此,需要構建決策科學、執行堅決、監督有力的權力運行體系,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廉潔政治和透明性政府。規范治理過程的另一個重要途徑就是推進法治建設,建立法治化的國家治理體系。
作為現代國家至少要具備四種治理能力:一是維護公共秩序的能力。穩定和良好的公共秩序是深化改革、促進發展的重要前提。二是推進制度改革的能力。改革是促進發展的重要動力,也是構筑良好公共秩序的重要基礎。三是促進發展的能力。促進發展包括經濟增長、經濟結構的優化、經濟增長質量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等。四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能力。公平正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也是維系國家治理合法性和有效性的重要基礎。
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就是要適應時代發展要求,既改革不適應實踐要求的體制機制,又不斷構建新的制度和體制機制,使各方面制度和體制機制更加科學、更加完善,推動黨和國家各項工作制度化、規范化和程序化,不斷提高黨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能力。重點把握三個方面的原則:一是要有利于激發社會活力。在當前利益多元化、文化多樣化的條件下,國家治理既要確保公共利益和主流道德價值不受侵害,也要根據實際情況尊重差異、包容多樣、考慮個別,特別是要保障憲法確認的個人自由,承認合法合理的個性化追求,讓公民和社會組織充滿生機活力,使社會保持動態平衡穩定狀態。二是要有利于擴大人民民主。十八屆三中全會突出強調了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和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國家治理要以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為根本,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充分發揮我國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優越性。三是要有利于實現社會正義。公平正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國家治理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努力營造公平的社會環境,促進形成正義的社會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制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就要努力使現階段我國社會各方面利益關系得到妥善協調,人民內部矛盾和其他社會矛盾得到正確處理,社會公平正義得到切實維護和保障。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既要加強制度建設,更要把治理能力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關鍵是要在三個方面取得更多的實質性進展。一是要抓住經濟體制改革和政治體制改革兩個關鍵,統籌規劃,協調發展。大力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法治中國,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建設法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加快推進治理方式和治理模式的現代化,提高社會治理的水平。二是要提高各項制度的執行力。大力推進貫徹落實工作,制定并嚴格執行具體可行、管用有效的政策措施,真正把各方面制度和體制機制的優勢轉化為管理經濟社會事務的實際效能。三是要大力推進創新,不斷適應新情況、積極探索新思路。
在實踐中大膽探索創新,不斷積累新經驗、獲得新成果。同時,也要善于吸取國外經驗,深入研究,吸取其合理精華,為我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