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衍歡
綜藝娛樂節目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使受眾身心放松,為電視臺創造收視率。近年來,隨著綜藝娛樂節目的競爭日益激烈,優秀的主持人也變成了香餑餑。主持人一直以來都是綜藝娛樂節目取勝的王牌,所以,對于主持人的包裝也受到各綜藝娛樂節目的重視。表演藝術成為眾多綜藝娛樂節目主持的首選形式,實踐證明,表演藝術運用在綜藝娛樂節目的主持當中,確實具有不錯的效果,也成為主持界的一道亮麗風景。然而,表演藝術分寸把握不當就容易造成綜藝娛樂節目低俗化﹑庸俗化。所以,必須在其間尋找一個平衡點,使其傳播效果達到最優狀態。
眾所周知,綜藝娛樂節目的一大看點,就是主持人的主持風格。綜藝娛樂節目不同于新聞欄目,在新聞節目當中,主持人的個性受到較大程度的限定,主持人必須在一個固定的條框當中,高水平地完成播報任務,其中對主持人更多的是專業性的要求。然而,綜藝娛樂節目顯然與新聞節目有所不同。綜藝娛樂節目之所以能夠贏得較多的受眾的原因,一個是節目本身輕松活潑,簡單易懂,使更多的受眾能夠在觀看綜藝娛樂節目的過程中,獲得身心的放松;另一個原因就是主持人的主持魅力,使得其吸引大批忠實的受眾,為他的節目創造高收視率。而當前主持人在綜藝娛樂節目中慣用的一種主持模式,即表演藝術型主持,這種主持形式,也極大程度地增強了綜藝娛樂節目的可視性。因為,在綜藝娛樂節目當中,觀眾不僅可以看到表演者精彩的表演,還能夠看到主持人的精彩表演,這本身就為節目制造了賣點。例如,在廣西衛視播出的一檔綜藝娛樂節目——《挑戰冠軍王》,這檔節目是廣西衛視在2010年打造的,其前身就是2009年在廣西衛視開播的《家庭X行動》。《挑戰冠軍王》貫穿整個節目的主線都是以挑戰為主的刺激性競技項目,然而,在節目播出的過程中,也適當地穿插了主持人的表演藝術。如主持人大新和沈鵬鳴就經常在節目當中制造一些有趣的表演,這種形式不僅增強了節目本身的可視性,也為該檔節目增添了不少亮點。
綜藝娛樂節目最擔心的一點就是與觀眾之間有距離,這種距離是制約準受眾向忠實受眾轉化的重要因素①。從以往對受眾的調查中,可以分析得出,造成受眾與主持人之間產生距離感的一個重要原因,即觀眾認為光鮮亮麗的主持人與自己是兩個世界的人,主持人往往是生活在一個高端的“貴族社會”,而一般觀眾則都是生活在平民社會,這使觀眾與主持人之間產生天然的距離。而當主持人將表演藝術融入到綜藝娛樂節目當中時,觀眾可以看到主持人同樣擁有常人的喜怒哀樂,從而拉近主持人和觀眾之間的距離,創造良好的氛圍。
信息時代的到來,使得綜藝娛樂節目的主持人不再只是傳播信息的工具,單純的傳播方式也很難達到良好的傳播效果,恰到好處地運用表演能夠彌補傳統節目主持中把主持人當成介質的缺陷,大大提高綜藝娛樂節目的傳播效果。
信息傳播過程中的最終接收者是受眾,受眾也是作為消費者的身份在對信息進行消費②。信息的傳播者一定是希望自己所傳播的信息能夠受到大眾的歡迎,而要實現這一目標,就必須對受眾心理有所研究。以往,觀眾對于綜藝娛樂節目的要求可能只是停留在幽默、有趣上,對于綜藝娛樂節目的要求不是很高。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受眾對于綜藝娛樂節目的需求已經發生了本質性的變化,如今觀眾越來越希望在節目當中可以欣賞到一些不同的東西,可以看到主持人的不斷創新。所以,在對綜藝娛樂節目主持人的要求上,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不僅需要主持人擁有俊朗或清麗的外貌,更希望主持人能夠反應敏捷、機智幽默﹑不斷創新。表演藝術之所以可以將表演和藝術聯系在一起,正是因為它是主持人反應能力與智慧的良好體現,而將表演藝術恰當地運用在綜藝娛樂節目的主持當中,正好能夠滿足觀眾對于節目主持人的期待,使其將節目的傳播效果達到最佳狀態。
設立節目主持人的目的,是為了能夠更好地展示節目本身的魅力。一個好的主持人,不能一味地呈現自身,而是要讓觀眾將注意力吸引到節目上去,讓觀眾領略到節目形式和內容的“美”。從更深層次說,電視綜藝節目主持人的“表演”,已不是一種純個人性質的行為,而是代表了整個社會的一種文化趣味,要引領當下大眾審美的價值取向。
目前,綜藝娛樂節目有一個很明顯的特點,即在整個節目的進行過程當中,節目主持人的風頭過大,將嘉賓的風頭壓下去了,給觀眾的第一感覺就是主持人喧賓奪主③。其實,綜藝娛樂節目主持人喧賓奪主并不是其最主要的弊端,更為嚴重的一個影響是造成了節目主題的偏離。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在主持過程中,主持人角色意識不足,主持人畢竟不是演員,他是整場節目的串聯者和引導者。不恰當的表演,很容易造成節目主題的偏離,弱化應有的傳播效果。
表演藝術無疑能夠為綜藝娛樂節目吸引一大批的忠實受眾,但這只是基于合理使用的前提之下;如果使用不當,或者說是對于表演藝術的分寸把握不當,就會引起受眾對節目主持人,乃至對該檔娛樂節目的反感,從而給節目帶來負面的傳播效果。當前的一些綜藝節目,不得不讓人反思。主持人的表演過于夸張,讓受眾在觀看整個節目的過程中,感受到的不是愉悅和快樂,而是反感和排斥。這種失去分寸的表演使綜藝娛樂走向了低俗化道路,完全失去了節目寓教于樂的導向作用,使受眾在節目當中感覺不到主持人的誠意,從而產生抵觸心理。除此之外,浮夸的表演使不少觀眾認為主持人是在作秀,只是為了能在節目當中制造轟動效應,并不是為了真正的主持藝術而努力。而且,就現在的綜藝娛樂節目來看,主持人的表演還存在著一種模式,即程式化表演,主持人在表演過程中,并沒有形成自己獨特的表演風格,只是在不斷地模仿,形成一個又一個的“范兒”,這很容易使觀眾對節目心生反感和厭惡,從而帶來負面的傳播效果。
適當的表演在節目主持中是必要的,關鍵還是看其表達形式能不能夠被大眾接受。表演藝術的最終目的,是在舞臺或熒屏上塑造出具有鮮明個性、體現時代主流價值觀、為觀眾所接受的人物形象。作為節目主持人的表演,除了展示自身的風采和個性魅力,更應該準確地展示出節目形式和內涵的“美”,而不是作秀。這就需要主持人深入揣摩和理解節目的主旨,不斷提升自身的表現力和現場掌控能力,讓節目達到良好的傳播效果。本文分析了表演藝術在綜藝節目主持中的積極影響與負面不足,主持人在主持過程中需要拿捏好表演藝術的分寸,權衡度量,積極發揚優勢,巧妙規避缺陷,讓綜藝節目主持在表演藝術的配合下煥發出勃勃的生機。
注釋
①吳翔:《淺論綜藝節目主持人公共形象的塑造》[J],《新聞世界》,2012年第11期。
②陳柏仲:《非角色表演在節目主持中的運用研究》[J],《長春大學學報》,2013年第7期。
③陳曦:《淺談綜藝娛樂節目主持人的常用語言技巧與語言功用》[J],《法制與經濟》,2013年第4期。
一、2013年度廣西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項目名稱:關于中國娛樂電視節目中主持人的表演及規約研究——以廣西個案節目為試行點。項目編號:SK13LX182。
二、2012年度學校青年科研基金項目。項目名稱:關于中國娛樂電視節目中主持人的表演及規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