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毅,田曉寧
(青海民族大學 工商管理學院,青海 西寧810007)
目前工商管理專業在培養創新型人才方面存在諸多問題,通過對青海民族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培養創新型人才的調查,旨在找出存在哪些問題。通過此次調查,結合國際國內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我們試圖探究出一種適合青海民族大學特色的工商管理專業創新人才培養的新模式,革除傳統培養模式的弊端,力爭為社會培養出更多更優秀的創新型人才。
青海民族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目前有6個本科專業:會計學、財務管理、工商管理、旅游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市場營銷;2個本科專業方向:財務管理—稅收籌劃、旅游管理—飯店管理。工商院還擁有工商管理省級重點學科和工商管理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共計7個教研室,專任教師30人,其中財會類方向10人、工商管理類方向9人、旅游管理方向11人;雙肩挑教師3人;工商管理方向碩士生11級10人,12級7人,13級 4人,總共21人,導師15人。學院有17個教學班級,676名本科生,MBA在校生243人。學院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目的,以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為主題,以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培養為目標,突出“注重理論基礎、強化實踐技能、培養創新精神”特色,構建以應用為主旨和特征的課程和教學內容體系,走產學結合之路。
在專業建設方面,優先建設社會認可度高、就業質量好的會計、財務管理專業,精心打造旅游管理專業,其次根據學院的資源統籌建設其余專業。根據招生情況、就業質量等暫停或停辦就業情況差的相關專業。完善了人才培養目標。面對大類學生選專業過程中出現的專業選擇人數較少 (30人左右),但仍可開設的專業時,學院重新組合與調整了限選課模塊的課程。
工商院建立健全了大類培養模式,讓學生到大二以后根據市場就業情況和個人偏好選擇專業。大類培養模式,讓學生在選擇就業前,通過各專業內教師做推介性專業介紹和就業前景分析,讓學生充分了解每一個專業的課程體系設計、師資力量、培養目標定位及就業前景等詳細情況。通過學生申請、本人簽字確認等環節,來確定學生所選的專業。
通過例會就日常教學規范、教學態度、師德、考試紀律、教案、課件制作和使用、備課等教學環節提出具體要求。同時,加大教改力度,加快課程建設力度,加強多媒體課件建設。目前,95%的專業課程建立了多媒體課件,教學效果良好。
首先,推行精品課建設質量工程。先后推進了財務會計省級精品課程建設,市場營銷和旅游學校級精品課程的建設,派教師參與從政之要與學科文化等全校性講座課程,旨在打造精品課程和精品講座。其次,建立說課制度。通過每學期開學初全院公開說課活動,來檢查教師備課情況。通過說課,可以實現專業內教師相互溝通各門課程教學內容的目的,避免相互重復,有助于合理分配有關課程的教學課時。第三,調整課程體系。積極調整課程體系,適應新教改變化要求。部分課程根據專業定位的變化進行了調整,如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社會保障理論”課調整為“公共關系學”、財務管理專業的“企業價值評估”課調整為“企業會計制度設計”等。第四,積極推廣雙語教學。為了適應新教改要求,學院積極開設了雙語課程,學院目前開設了《人力資源管理》和《國際貿易》兩門雙語課程。
總之,工商院在學科建設的過程中,既要把握發展的節奏,又要根據工商管理各專業人才的市場需求波動,不斷適時調整招生的數量和培養的模式,還要敏銳捕捉各專業整體發展的必然趨勢和內在特點,充分把握各專業發展的機遇期,將專業建設與動態的外部環境變化相結合,使專業的發展能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最終實現工商管理學科的可持續發展。
青海民族大學工商院在創新型人才培養方面也存在諸多問題,下面通過對工商院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和訪談,總結出了工商院在培養創新型人才方面存在的問題。以下是針對青海民族大學工商院學生所做的問卷調查:
(1)您認為工商院現有的課程設置有助于提升創新能力和創新人才的培養嗎?
通過對工商院50名學生的問卷調查,回收50份,其中有效問卷50份,45%認為工商院現有的課程設置不利于提升創新能力和創新人才的培養,25%認為一般,20%認為可以,10%認為不知道。
(2)您認為工商院在實踐教學經費方面的投入充足嗎?
通過對工商院50名學生的問卷調查,回收50份,其中有效問卷50份,15%認為工商院在實踐教學經費方面的投入充足,25%認為一般,45%認為不充足,15%認為不了解。
(3)您認為工商院注重培養企業家精神嗎?
通過對工商院50名學生的問卷調查,回收50份,其中有效問卷50份,20%認為工商院注重培養企業家精神,25%認為一般,45%認為不注重,10%認為不清楚。
(4)您認為工商院缺乏雙師型教師嗎?
通過對工商院50名學生的問卷調查,回收50份,其中有效問卷50份,65%認為工商院缺乏雙師型教師,20%認為一般,10%認為不缺乏,5%認為不了解。
(5)您認為工商院擁有有效的實踐教學操作標準嗎?
通過對工商院50名學生的問卷調查,回收50份,其中有效問卷50份,15%認為工商院擁有有效的實踐教學操作標準,25%認為一般,40%認為沒有,20%認為不了解。
(6)您認為上課過程中每位學生掌握的知識一樣嗎?
通過對工商院50名學生的問卷調查,回收50份,其中有效問卷50份,85%認為上課過程中每位學生掌握的知識不一樣,10%認為差不多,5%認為一樣。
綜合以上調查,可以看出青海民族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在培養創新型人才方面存在六個問題。一是實踐課程設置不合理;二是實踐教學經費投入不足;三是企業家精神培養不足;四是缺乏雙師型教學人才;五是缺乏教學評估體系;六是同學們學習的勁頭不足。這些不足表現在下列方面:
(1)工商院實踐教學基地建設多流于形式,實際發揮作用不大,還不能滿足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的需要。青海民族大學雖然開設了大學生創業培訓教育,但也只是停留在理論知識的講解上,還缺乏實戰性的演練和實訓基地。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大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也導致了企業家精神培養的缺失。青海民族大學工商管理學科各專業是從2000年開始陸續設立和招生的,學科建設的基礎薄弱、投入始終趕不上發展的速度,師資緊缺、實驗設備不足的現象一直存在。學校由于認識上的不足,使得實踐教學經費投入明顯不能滿足需要。目前,工商院實踐教學主要限于一些財務軟件的運用和電腦實驗室的建設方面,而對大型實驗設備和證券仿真實驗室等方面的建設尚未開始。在調研中發現,學校曾采購了一些沙盤和教學用具,但由于試驗場地的限制,很多購買的硬件設備閑置,一放了之,并未投入到實踐教學當中去。
(2)作為地方民族院校,我們無法選擇生源、無法提高生源質量、無法優化生源結構,學生中學習風氣普遍不濃厚。同時,由于學生基礎參差不齊,導致教師在教學中無法統一教學標準,面對教學對象顧此失彼,不僅學生怨言較多,教師教學壓力也大,教學效果始終不理想。青海民族大學是一個民族院校,而工商院也有很多少數民族同學,學生質量參差不齊,所學知識卻都相同,這就導致有些學生學的輕而易舉,而有些學生學習卻很吃力的現象發生。這不利于學生總體學習水平的提高,很容易打擊同學們學習的積極性。再從工商院采用的教材來看,99%以上的教材以理論教學為主,帶有實踐教學的教材不到開設課程的1%。這是導致學生創新能力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
(1)教學方面。為了解決學校存在的問題,青海民族大學采取了很多的措施。如先后召開20次教學工作專題研討會并多次開會就日常教學規范、教學態度、師德、考試紀律、教案、課件制作和使用、備課提出工作要求。加快課程建設力度,加強多媒體課件建設,95%的專業課程建立了多媒體課件,教學效果良好。調整加入了增強學生實踐能力的課程,如針對財會類專業增加了金融企業會計,財務軟件課程相對增加了教學內容。
(2)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建立了專業資料室。2012年度圖書資料更新力度較大,共購置了近717冊價值30000余元的圖書,建立大學生書架。要求學生多讀書以擴大學生的閱讀量,每讀一本書要求交讀書心得。目前大學生書架上架圖書已達996冊,雜志225冊,光盤104套(書籍、雜志、光盤來源系學院教師及學生捐贈,都是最新的書籍,方便學生獲取最新的一些信息資源)。另外還建立網上圖書館、通過網絡硬盤www.dbank.com,上傳電子圖書,供同學免費下載最新的專業資料。
(3)科研方面科研工作有計劃、有措施、落實到位,近3年在研國家級科研項目5項,省部級科研項目7項,正式發表學術論文80余篇,出版教材和著作6部。在此基礎上,學院繼續動員、組織教師申報高等級課題。為進一步發展旅游管理專業,學院組織旅游專業6名老師進行專業發展講座,效果顯著,得到學生的好評。
(4)籌建實驗班。為了全面落實教育部有關會議精神和我校教改工作要求,根據青海民族大學關于2012年本科教育教學綜合改革項目卓越財會人才實驗班(競爭項目)立項要求,從2012年起,學院實施江河源拔尖創新人才實驗班項目:江河源卓越財會人才實驗班。2012年選拔招收實驗班學員40名。2013年選拔招收實驗班學員40名。根據實驗班培養目標:“以培養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和財會職業素養的高層次專門人才為目標,以在校期間取得注冊會計師資格等證書和具備較強外語和計算機技能為特色,優化課程體系,注重實踐環節,強化師資配備,構建個性化人才培養模式。”實驗班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13年12級實驗班英語四級過關人數為23人,過關比率為58.97%。計算機二級過關人數為18人,過關比率為46.15%。因為班級學習成績優異,在2013年度獎助學金評選中5名學生獲得國家勵志獎學金。2013年一大批學生先后獲得全國、地區英語、演講、歌曲等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等。
雖然采取了得力措施,青海民族大學還是存在一些問題,為了解決工商院在培養創新型人才方面存在的這些問題,本文對工商院部分教師進行了調查與訪談,以便盡快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以下是針對教師進行的問卷調查:
(1)您認為工商管理學科如何才能培養出合格的創新型人才?
通過對工商院部分教師進行調查與訪談,得出以下結果:10%認為工商管理學科要培養出合格的創新型人才需要靠學生自主學習,30%認為需要加強實踐教學,35%認為需要培養創新意識,25%認為需要增加企業實習機會。
(2)您認為培養雙師型師資隊伍是否有必要?
通過對工商院部分教師進行調查與訪談,得出以下結果:90%認為培養雙師型師資隊伍有必要,5%認為沒有必要,5%認為無所謂。
(3)您認為應如何加強實踐性課程和實踐性教學環節?
通過對工商院部分教師進行調查與訪談,得出以下結果:20%認為加強實踐性課程和實踐性教學環節需要校內模擬實驗,30%認為需要學生利用假期或統一安排時間自行實踐,40%認為需要學校統一組織安排到有關部門實習,10%認為其他。
(4)您認為最好的實踐教學方法是什么?
通過對工商院部分教師進行調查與訪談,得出以下結果:10%認為最好的實踐教學方法是依據教材循序漸進以教師講授為主;25%認為教師講主要觀點,結合案例,組織、啟發學生研討;35%認為案例教學為主,組織、啟發學生研討;20%認為教師講主要觀點,放手讓學生查找資料,寫論文;10%認為其他。
(5)您認為在授課過程中應怎樣保證每位同學都能學到知識?
通過對工商院部分教師進行調查與訪談,得出以下結果:10%認為在授課過程中要保證每位同學都能學到知識需要靠學生自主學習,10%認為需要增加課時,70%認為需要針對不同的情況因材施教,10%認為其他。
通過對工商院部分教師的調查,結合相關文獻,可以總結出工商院在今后培養創新型人才方面應該采取的改進措施。
一是增加實踐環節課程所占比重。應圍繞提高教學質量加強教學質量建設,制定了《工商管理學院本科教學管理制度》,嚴抓課堂考勤、授課過程等的管理,教學質量明顯提高,教風建設效果顯著。應加強精品課程建設,完成了財務會計精品課程建設、財務管理精品課程建設、市場營銷學精品課程建設、旅游學精品課程建設、全校性講座課程建設、基礎會計講座課程建設、商務禮儀講座課程建設、人力資源管理英漢雙語課程建設等工作。
二是加強實踐教學經費的投入。工商管理專業屬于軟科學范疇,是專門對贏利性組織經營活動進行研究,并探討企業管理的理論、方法以及技巧的一門學科,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和應用性。只不過它實質上更加強調的是對于實踐技能的培養,這是傳統的教學方式不能滿足的。然而隨著社會科學技術的進步,信息技術獲得了長足的發展,這就為工商管理類專業開展實驗教學提供了有利條件。在此基礎上,院領導應充分認識到實踐的重要性,增撥經費,用來購買實踐所需的各種設備,開發實踐基地,為工商院的實踐教學打好基礎,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三是培養同學們的企業家精神和創新精神。為培養同學們的企業家精神和創新精神,除了要積極組織工商院學生參加學校舉辦的大學生創業培訓教育,還要加強校內校外實習基地的建設,為學生提供實地演練的機會。要強化實踐教學。實踐教學中讓學生研究分析的效果與課堂上單純讓學生分析討論問題的效果不一樣,前者更能激發學生思維能力,對學生研究問題更具有吸引力。工商院結合不同專業特點開展了系列實踐教學活動,加大了課程中的實踐教學環節,倡導教師以《行動計劃》中強調的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為教學目標。安排旅游專業老師到省旅游局、青海大學、旅行社等單位進行了專業發展調研。要修訂工商管理培養方案,在工商管理專業培養方案中加入生產實習環節。本學期安排了六周時間,安排11級工商管理專業學生51名去瑞和鋁業、中國電信、泰康人壽保險公司進行生產實習。要加強校企聯系,整合企業資源對學生進行實踐教育。本年度工商院選派15名學生去北京達內集團,進行了為期10天的企業認知培訓。本學期我們又與達內集團和千峰科技公司達成意向,擬在每年選送30-40名學生去企業培訓。
四是加強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建設。要通過爭取到全國MBA教育指導委員會與福建新華都慈善基金會合作開展的 “中國西部MBA教育師資發展項目”,該項目由新華都慈善基金會提供了總金額人民幣450萬元的資金捐贈,主要支援海南大學、寧夏大學、昆明理工大學、青海民族大學、石河子大學、云南財經大學等六所西部院校的MBA師資培訓。通過該項目,我校可選派15名MBA師資在今后的兩年半內接受南開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廈門大學、浙江大學、中山大學的脫產進修。工商院每個學期選派3名MBA師資到浙江大學進行脫產進修。鼓勵教師考博,支持教師提升專業水平。工商院選派財會專業、旅游管理專業各1名老師去天津大學做訪問學者,人力資源專業的1名老師去美國進修。工商管理專業1名老師考取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企業管理專業博士研究生。旅游管理專業4名老師就讀旅游管理專業博士研究生。要支持財會專業教師考取相關會計師資質證書,目前學院財會專業教師中有高級會計師三名、高級統計師一名、茶藝技師一名。學院支持旅游管理專業教師在相關旅游行業掛職進修,目前1位老師在授課之余掛職進修。學院正在起草雙師型教師進修工作量核定辦法,提交學校以規范雙師型教師進修管理。要注重課堂教學,注重培養方案的及時修訂,注重教師的進修學習,注重對教師的督促,注重優秀教師的示范作用,連續幾年工商院教師都獲得了青年教師講課比較省級優秀獎。良好的師資隊伍,是我們教學的保證。我們要求教師及時更新知識,以最新的知識教授學生,在教授知識的同時注重對學生的引導。
五是實施因材施教的“分類分級”教學模式。為了使全院不同生源基礎的學生,人人能夠成才、人人得到發展,在對學生分類的基礎上進行分類指導和分級培養。如鼓勵學習基礎與經濟條件好的學生去考研、考注冊會計師,學習基礎差、經濟條件好的學生去輔修第二學位和考一般資質證書,督促基礎差還不學的學生坐在課桌前,引導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去勤工助學。使好學生學得出色,差學生能夠學會,最終畢業時都得到了相應地提高和專業性地培養。在推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工作中,應讓學生一入學就對自己的職業生涯和學業生涯進行設計和規劃,使學生對自己應該學什么、什么時候該學什么、不同階段時點的學習方式、個人時間精力的統籌分配都有清醒的認識。
六是協調好“教”與“學”的關系,并使之齊頭并進,同時發揮出協同作用。為了激發我院師生“教”與“學”的熱情,學院主要采用“拉式管理”的手段開展工作。因為硬性規定老師完不成什么工作任務就會怎樣,規定學生不能干什么而只能干什么,可能會引發他們的抵觸情緒,從而使一些工作的推進遭到抵制。所以,教師方面,工商院通過不定期的、開放式的教學研討會、教學觀摩等活動,實現教師間的互相交流、互相促進,力求盡快打造出一支精、強、(創)新的專業教學團隊。工商院的教師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內部自發教學競賽、不斷自我完善、以培養高質量學生為榮的工作局面。專業教師一旦真的明確了自己的工作職責,教風也就隨之好轉。年輕老師多得是激情,引導好會干得特別出色,如工商院有的班主任利用晚自習帶差生默寫英語單詞,有的班主任則憑借多年國外留學的優勢帶本班學生練習英語口語。還有些班主任請高年級成績突出的同學到班級中交流學英語、學專業課、過等級證書的經驗和方法,或請已工作同學介紹應聘技巧、專業前景。學生方面,從全天候監控學生的學習、生活出發,圍繞學生可做的各項工作入手,狠抓學風。通過引導學生進行考證、考研等,再借助嚴格的三級考勤管理制度,使工商院學生的學習風氣得到了極大地提高和改善。目前全院學習氛圍濃厚,大多數學生已經投身到自覺學習、持續性學習的軌道中。近幾年,工商院多數專業的畢業生已經呈現出高等級專業證書持有率高、穩定就業率較高、就業質量較好、用人單位認可度高的局面。
七是狠抓本專科生就業工作。大學生就業問題不僅關系到國家的人才發展戰略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推進,而且還直接影響著國家的經濟發展與社會的穩定。工商學院作為全校最大的學院,2011年本專科應屆畢業生達300人,占全校畢業生的七分之一,巨大的就業壓力下,通過學院各項工作的層層推進,仍然取得了總體就業率92%的成績。其中包括會計學、財務管理、稅收籌劃專業的財會類專業的總體就業率為96.77%,高質量就業率為63.92%。表面的數字可能會帶來后期較好的招生局面,但是數字下面積淀的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
就業促進工作已經成為學校常態工作,送走一茬,接著又是一茬。所以,工商院通過盡早部署、全面部署來逐步推動包括財會專業在內的各專業各屆畢業生的就業。為促進11屆就業工作,工商院又推出了“各專業教師團隊對口負責本專業畢業班就業”的辦法,即按照工商院工商管理類、財會類、旅游管理三大專業方向,組建以畢業班班主任為核心的三個專任教師團隊,以分專業包干、分工協作的方式,由專任教師團隊對口負責各專業畢業班的就業工作,各專業就業情況直接和第二年的招生計劃掛鉤,整體就業率的上升說明效果明顯。
[1]姚正海.關于工商管理類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考[J].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7):17-18.
[2]于連濤,劉偉主編.創新與創業教育[M].青島: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2004:99-109.
[3]J.F.Volkwein:Changes in Quality Among Public Universities[J].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Vol.60,No.2,1989.
[4]張建華.生存——20個卓越的企業領袖20家有影響力的企業25年生存發展歷程[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4.
[5]胥悅紅.推進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的策略[J].民族教育研究,2007,(4):101-105.
[6]李秀榮.一般高校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芻議[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06,(12):176-178.
[7]刁振嘉.工商管理實驗教學淺談[J].才智,2014,(1):22-25.
[8]岑麗陽等.工商管理本科人才培養改革研究——創新篇[J].高教論壇,2007,(4):136-139.
[9]吳天舒.談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改革思路[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3):35-46.
[10]向秀英.地方商科院校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創新思路探討[J].湖南商學院學報,2007,(4):77-78.
[11]叢茂國.現階段我國大學生就業問題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