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珠女
(簡珠女:廣州市天河區泰安小學 廣東廣州 510665責任編輯:張海新)
到了小學中高年級,學生往往覺得寫話難、無話可寫。學生的作文形式單一,內容枯燥空乏,缺乏生活氣息。他們的作文用詞簡單、語言貧乏,甚至標點符號、分段等都會出現較多的問題。
為什么會這樣呢?根據對現狀的調查分析,我覺得當前小學低年級寫話教學現狀令人擔心。低年級教師對寫話教學不夠重視,只重視識字、寫字教學,對寫話教學,缺乏有效的指導。導致很多學生到了三年級居然連簡單的話也寫不完整、寫不通順。這樣讓他們突然寫幾百字的作文,無疑是“一步登天”,學生自然會叫苦連天。
在多年的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我發現低年級學生的寫話欲望非常強烈,可是他們表達能力有限,識字量有限,要寫一段完整的話有一定難度。但是,我又發現,學生們都很喜歡說話,想象力非常豐富。因此,教師的引導、扶持、訓練都非常重要。因此,在這幾年低年級的教學中,除了讓學生大量識字認字,我還利用各種各樣的形式訓練寫話。
一是從基本句式到四要素句子。一個完整的句子必須有“誰 (什么)干什么 (怎么樣)”。有很多學生回答問題都不完整。例如,教師提問:“圖上畫了什么?”學生直接回答:“公雞。”在語文課堂上,我們必須訓練學生要回答完整的句子,“圖上有公雞”。在一年級上學期準備“每天一句話本”,讓學生練習寫基礎句式。等學生基本句式寫完整后,要求練習寫四要素的句子 (時間、人物、地點、事情)。
二是填空式的寫話練習。教師要給學生的寫話“搭梯子”,降低難度,達到訓練目的。例如:(時),(誰)來到(地),看到____。他想____,于是,他____。通過這種填空式的寫話訓練,力求讓學生進入角色,了解寫話的基本模式。
三是重視課本句子的練習。課本的句式訓練是編寫教材的人員根據 《語文課程標準》年段目標設置的練習,教師一定要重視,加強練習。在寫話開始時,先讓學生仿寫。讓學生充分利用教材,適當教給方法,讓學生流暢地寫出來。等學生嘗試到成功的體驗后,可以鼓勵學生大膽說、大膽寫,寫出與眾不同的地方。
低年級的學生的認知規律決定了寫話訓練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要遵循從易到難,從簡到繁的客觀規律。在一年級我們可以訓練寫一句話,在二年級訓練寫一段話。訓練的內容要細化,這周訓練什么,下周訓練什么,都要有條不紊地進行。寫一句話也可以把內容分為若干部分。例如:觀察到的、聽到的、想到的……每個方面都寫一寫,堅持寫。最后,由一句話過渡到一段話,一段話過渡到成篇的話。
一是畫一畫,寫一寫。選擇有趣的景物,讓學生畫畫。畫畫對于學生來說,有基礎有興趣。學生容易抓住特點,畫好后再寫一寫畫的意思。這樣,用畫畫的樂趣消除寫話的枯燥乏味,長期訓練,讓畫畫與寫話相得益彰。
也可以按小組給學生準備一本 《循環寫話本》。學生自己畫圖后,再根據圖中內容寫話,學生之間互相傳遞寫話,可以互相學習借鑒,取長補短。
二是演一演,寫一寫。低年級的課文,形式多樣,圖文并茂,內容豐富。有的課文可以讓學生參與角色的扮演,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當學生的興趣被激發后,再讓學生寫一寫,會取得較好效果。
三是觀一觀,寫一寫。低年級的學生還沒有一定的生活體驗和留心觀察的習慣,寫話的練習離不開教師的指導和幫助,教師要有目的地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帶領學生走進生活,體驗生活,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是學生進行寫話訓練的突破口。
一是多讀語文書中文章,多背誦語文書中的優美句子、段落。每天利用早讀時間,背誦精彩的課文,積累好詞佳句、對聯、諺語、古詩……做到“爛熟于心”。這樣,才能在無意間的說話、寫話中自如地運用。
二是讓經典入眼、入耳、入心。經典是我國文化的瑰寶,我們要傳承利用。我們大力開展經典誦讀活動,營造環境、創造時間,讓經典成為學生的精神食糧。學生通過誦讀經典,提高了語文素養,豐富了文化底蘊,提高了寫話質量。
《語文課程標準》對低年級寫話的要求是:不必過于強調口頭表達與書面表達的差異,應鼓勵學生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說的話用文字寫下來,消除寫作的神秘感,讓學生處于一種放松的心態。因此寫話訓練不能僅僅拘泥于根據教材安排的寫話要求,在教師指導下進行“成段成篇”的寫話練習,而要機動靈活地采取多種形式進行日常隨機小練筆。如:組詞成句、抄寫句段、看圖寫話、觀察寫話、拓展寫話、仿照寫話、學編童話、情景寫話、日記片段、寫應用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