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眾多價值觀的出現、碰撞對人們的思想狀況產生了重大沖擊。當代大學生面對愛情時,對愛情的真諦理解不充分,出現情愛價值觀缺失現象。文章對大學生情愛價值觀缺失的現狀及其危害、形成原因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解決對策,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情愛價值觀,從而利于個人進步與健康成長、社會和諧發展。
【關鍵詞】當代大學生;情愛價值觀
大學生活階段是人的一生中,最為寶貴的階段,也是一個人情愛價值觀形成與變化的關鍵時期。情愛價值觀是存在于男女兩性之間最為強烈而持久的感情,不僅僅有“愛”的存在,更要有濃厚的情感,男女雙方要對愛情負責,長相廝守。情愛是處于青春期的大學生不可回避的主題,并伴隨著社會的發展,滲入到大學生學習、生活的各個方面。大學生要正視情愛價值觀,理解愛的真諦:愛是責任,愛是尊重,要認真對待愛情的過程,尊重愛情的雙方,擔當愛情的責任。大學生要學會去愛,樹立正確的情愛價值觀,受益一生。
一、當代大學生情愛價值觀缺失的現狀
(一)戀愛需求強烈化、非婚化
在學海里苦苦奮斗了十二個春秋的學子們,終于進入了大學這個神圣的殿堂,成為天之驕子。然而,隨之而來的課余時間多,生活的寂寞卻常常讓大學生不知所措;為了排除這種空虛,大學生把談戀愛當成了生活需求。很多大學生認為“愛情就是要及時享樂”, “不為婚姻而戀愛,也不因戀愛而必須結婚”,把戀愛用來排除寂寞,填補空虛,不是為了尋求共度婚姻的伴侶婚姻。
(二)擇偶時過多注重對方經濟收入、前途,忽視個人人品
伴隨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畢業生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一些女大學生產生了“學的好,不如嫁的好”的想法,認為如果找了一位有經濟實力的,有良好發展前途的男朋友,至少可以讓自己少奮斗二十年。從非誠勿擾中馬諾的一句震驚眾人的名句:“寧愿坐在寶馬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車上笑”,代表了很多年輕女孩的心聲。社會上很多婚姻介紹所都推出富豪征婚,前去應征的女大學生趨之若鶩,意圖通過和富豪結婚,對生活一步到位。這些現象表明了很多大學生對愛情盲從,貪圖虛榮,對戀愛忽略了感情基礎,注重眼前利益,只看到個人經濟實力與前途,沒有看到對方的才能與人品,忽略了理想的愛情是:只有戀愛雙方的受教育程度、文化修養水平相當,才能在今后生活的道路上,共同奮斗、共同拼搏、相互勉勵、相互支持。
(三)過度寬容婚前性行為,婚前同居現象增多
當代大學生中,很多學生對性生活充滿向往,這也是影響大學生情愛價值觀的重要因素。大學生對新事物充滿了好奇心與挑戰精神,樂于接受先進思想和開放觀念,對于性開放的接納程度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讓高校的教育者們感到吃驚。筆者曾經做過調研,高校周圍的快捷酒店、主題賓館、家庭旅社,甚至是鐘點房等,每天生意爆滿,顧客基本上都是高校大學生,在學生中還存在“一夜情”、“腳踏兩只船現象”等社會不良現象。這部分學生對情愛觀的理解就是,既然談戀愛,就要滿足對方的生理與心理需求,忽視了愛是一種尊重,既要在心理上互相尊重,也要尊重所愛者的獨立性與個性,不能把對方當做僅僅滿足生理需求的對象。
大學生婚前同居現象在近年來呈逐年上升趨勢,這部分大學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感,容易沖動,和戀人一起在校外租房同居,而且他們還把這當做個人自由,不愿意受到學校、老師的管理和約束。
(四)戀愛行為公開化、過度親密,不注重對自己和他人的影響
隨著社會的變遷,時代的發展,社會對大學生戀愛的態度已經由“禁”到“放”,特別是隨著新《婚姻法》的頒布,很多高校提出,只要不違背法律,在校大學生戀愛或者結婚,學校不能硬性阻攔。高校的寬松態度也給學生戀愛提供了自由環境。在校園里,學生情侶的卿卿我我,相互依偎成為了一道絢麗的風景。女生宿舍門口每天熄燈前,都站滿了等待女友的男生或者是難舍難分的情侶們,大學生對自己的戀情,不再遮遮掩掩,而是大膽的公開在校園視野中。作為在校大學生,學習是主要的任務,但是很多大學生忽視了學業,他們心理、生理逐漸發育成熟,過多的將精力投入戀愛中,對戀愛熱切程度過分濃厚,在校園公開場所里與戀人過分親昵,毫不避諱身邊往來的行人,做出種種讓他人難以接受的舉止不文明行為。這種旁若無人的戀愛方式影響了校園環境,引起了他人的反感,更易于引起戀人間的欲望沖動。
二、情愛價值觀缺失對大學生造成的危害
(一)對大學生的學業造成危害
大學生過于情感化,對價值觀的選擇缺乏理性判斷,在愛情和學業發生沖突和矛盾時無法選擇,過多的將時間與精力投入到愛情中,占據了正常的學習時間。大學生的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付出時間和精力;而要圓滿地完成學業,需要付出加倍的努力。因此,在打下牢固學識基礎之后,大學生才可以從事如戀愛等學業以外的活動。學業基礎不夠牢固情況下的戀愛,會對學業造成不利影響,情況嚴重者還會引起大學生情緒上的較大波動,從而造成厭學、輟學等嚴重后果和不良現象容,影響了學習效果和學業的順利完成。
(二)對大學生的身心健康造成危害
處在熱戀中的大學生會為一些小事而極度興奮或極度煩惱,這都會帶來高度的心理緊張。持續的心理緊張對心理健康是不利的。同時婚前性行為、同居意外懷孕等問題會給雙方身體上帶來危害,對心理上帶來過重的心理負擔。
(三)對大學生的人際關系及個人發展造成危害
首先,由于愛情是具有排他性的,很多大學生對愛情的意義不能正確理解,處理不好愛情與友誼的關系、失戀后的前情侶間的關系,將帶來人際關系上的煩惱。其次,大學生在情感問題上易于激動,自控能力差,會產生一些過激行為,違反學校規章制度或者是觸犯法律,影響自己的學業。另外,戀愛受挫后會給人帶來極大的痛苦,失戀的大學生在身心都會受到沉重的打擊,甚至有的人還會失魂落魄,喪失人生目標,覺得人生意義不復存在,甚至走上輕生的道路或一時憤起,傷害他人。如2009年1月,重慶一大學生因失戀在新年第二天跳入長江欲求輕生,后在重慶水上消防支隊接到報警后,經過3次緊張施救后,輕生男子才被成功救起。endprint
(四)對大學生的價值觀造成危害
很多女大學生由于涉世不深,缺乏社會經驗,在選擇伴侶時,傾向于選擇有高收入和社會地位的人,減輕自己的就業壓力、生活壓力,崇尚“土豪”,“拜金主義”,貪圖一時的享受,缺乏社會判斷能力易于受到利益誘惑。很多女大學生受到金錢和奢侈生活方式的誘惑,以自己的青春和美貌作為資本,被有錢人包養。在網上盛傳一份“上海女大學生包養價格表”,在這份價格表中,上海高校女生的包養年生活費價格從2萬元到50萬元不等,一般學校排名越靠前,價格也越高。
女大學生當“二奶”、被包養,似乎在今天已然掀起不了什么波瀾,在屢屢曝光的“丑聞”面前,很多人已經顯示出道德審丑的疲態。如今女大學生“二奶”,已經成為了一些處于經濟或身份強勢人群享用的對象,抑或是一些普通老百姓茶余飯后的“談資”。而其固有的道德缺陷,卻在性與談資的社會娛樂背景下悄然蒸發,甚至于獲得一些人觀念上的認可。這些大學生在面對錢色交易時的無謂態度,不勞而獲,貪圖享受,讓人擔憂,她們對情愛價值觀的迷失,導致了道德滑坡。
三、大學生錯誤情愛價值觀形成的原因
(一)只注重愛情過程,不注重愛情結果
在大學生中流傳著一句順口溜“不求天長地久,只求曾經擁有”。一些大學生把戀愛當作在大學生涯中的一種感情體驗,把戀愛當作一種感情體驗和消遣文化,借著談戀愛的名目來尋求刺激,滿足精神與生理享受,借此尋求刺激。這種行為實質上只強調愛的權利,而否認了愛的責任。愛情是一種責任,要對戀愛的過程負責,更要對戀愛的結果和戀愛雙方負責,違背了我們傳統的婚姻道德觀:“志同道合、舉案齊眉、相敬如賓”,要在戀愛中,尋求一個能與自己在未來的人生路上志同道合、同舟共濟的終身伴侶,步入婚姻的殿堂。
(二)主觀事業第一,客觀愛情至上
很多大學生把愛情放在首位,一旦墜入情網就難以自拔,由于受到強烈的感情與戀愛中的激情沖擊,身體、心理各方面都受到嚴重的影響。很多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變得“兒女情長,英雄氣短”,實現人生奮斗目標的熱情一天天冷卻,愛情逐漸成為生活的惟一追求,這樣影響到自己的學業、就業,甚至是長期發展。
(三)愛情承受能力較弱
很多大學生面對愛情,心靈脆弱,承受能力較弱,戀愛只求成功,喜悅戰勝一切,戀愛弱不成功,克服不了自己的情緒,擺脫不了“感情危機”,走不出“失戀的陰影”,對愛情喪失了信心,放棄對愛情的追求。
(四)戀愛觀念開放,道德責任淡化
上世紀90年代的大學生,談戀愛的目的是尋找志同道合的伴侶,對戀愛認真,對婚姻負責。他們最大限度的把自己的感情控制在社會道德所允許的范圍內,極少有越軌行為的發生,使愛情沿著健康的軌道發展。雖然中國傳統文化及倫理道德對大學生的影響較深,但隨著社會的進步,大學生的戀愛觀念逐漸開放,傳統道德責任逐漸淡化,戀愛動機不端正,戀愛目的不認真,對性行為抱著極度不嚴肅的態度,認為這是“個人自由”可以不受干涉,隨心所欲。
四、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情愛價值觀的措施
(一)發揮個人主觀能動性,理解愛情的真諦
首先,大學生要正確對待愛情,正確處理好戀愛、學業、事業三者之間的關系。戀愛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但并不是人生的全部。學習是大學生的主要目的,學生應該以學業為重,事業高于愛情,不宜過早地戀愛;其次,大學生要端正戀愛的動機,戀愛的目的是為了尋找志同道合、白頭偕老的終身伴侶,而不是安慰解悶,尋找刺激,更不是單純為滿足性的需要。戀愛對象的選擇是一個認真而復雜的過程,戀愛的雙方要有共同的理想、共同的品德和情操,能夠共同奮斗,創造自己的幸福,相伴一生。戀愛動機的好壞,直接關系的戀愛的成功與否。大學生的戀愛觀應該是理想、道德、事業和性愛的有機結合;最后,大學生要學會正確處理戀愛挫折,正視現實,增加自己的心理承受力,愛情是雙向、相互的,以雙方的愛情為基礎,失去任何一方,愛情就會失去了平衡,戀愛即告終止。這時失戀的一方無論對另一方愛得有多深,都是不現實的。
(二)以“育人為本”為原則,以軟性措施為主,加強對大學生的教育引導
高校對大學生要以“育人為本”為原則,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情愛價值觀,幫助他們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在他們遇到情感困惑和問題,表現出焦慮、煩躁等不良情緒時,要適當和適度的進行合理的疏導,不能強硬的干涉和阻撓,在生活上、學習上多多給予關心,幫助他們正視問題,解決問題。
(三)對大學生開展健康、科學的性知識教育
大學生還處于人生的成長階段,涉及性教育的方面還很少,對于異性也還只處于一朦朧的種羨慕和向往階段。如果缺乏性教育,在與異性交往過程中很容易犯錯誤,甚至出現越軌行為。高校要對學生開展健康、科學的性知識教育,幫助他們掌握一定常識,控制自己的行為,對于行為產生的后果要積極妥善解決。減輕心理或生活上的壓力和障礙,有利于大學生的健康成長。
(四)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大學生具有年輕、精力充沛、思想活躍、朝氣蓬勃的特點。高校要加強校園文化建設,一是要通過開展知識競賽、演講比賽、文藝演出等各種文體活動等豐富學生的業余生活,使大學生增長個人能力與人際交往、溝通能力,活躍身心;二是加強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充分利用網絡與多媒體資源,積極開展心理健康咨詢活動和性健康咨詢服務,幫助大學生端正情愛價值觀,調節同學因戀愛受挫而引起的心理問題和心理失衡,從而培養健全的人格。
(五)加強對大學生的社會道德責任感教育
高校要引導大學生充分認識到自己的社會道德責任,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學生戀愛與否和學生的理想、事業心緊密聯系。我們要引導學生追求事業、理想和前途,領會戀愛、婚姻的真實含義,學會“自尊”和“自愛”,發展愛的能力,培養愛的責任,培養無私的品格和奉獻精神,要培養善于處理矛盾的能力,有效地化解消除戀愛和家庭生活中的矛盾糾紛,對愛情負責,對伴侶負責,對社會負責,才能創造出幸福美滿的生活,從而利于個人進步與健康成長、社會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宇航.社會轉型期大學生情愛觀的變化與挑戰[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2):88-94.
[2] 王守紀.愛的藝術與愛的教育——弗洛姆愛的理論及啟示[J].外國中小學教育,2004(5):43-46
[3] 大學生失戀找同學聊天突然間跳江自殺[EB/OL]. 華商報——重慶時報,2014-01-23. http://news.sohu.com/20090104/n261548956.shtml.
[4] 情感話題:女大學生“求包養”誰的悲哀?[EB/OL].人民網,2014-01-23. http://qgblog.people.com.cn/GB/emotion/195005/196552/12237192.html.
作者簡介:于娟娟(1980- ),女,安徽淮北人,安徽大學人事處,政工師,安徽大學2012級公共管理碩士,研究方向:高校人事、黨建、黨務、思想政治工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