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嘉怡 謝穎茵 陳美杏 肖玲
【摘 要】作為志愿者隊伍中堅力量的在校大學生,具有一定的思想覺悟,熱心社會公益事業,通過志愿服務向社會展現了當代大學生積極向上、樂于助人的精神面貌,對塑造大學生健康人格產生深遠的影響。但是在這種奉獻精神得到一定程度的發展的同時,也受到了不小的阻礙。
【關鍵詞】大學生;志愿者;志愿精神;志愿服務
志愿者是指不受私人得益的驅使、不受法律強制,而基于某種道義、信念、良知、同情心和責任感,從事社會公益事業的人或人群。中國青年志愿者協會為志愿者的定義為:不為物質報酬,基于良知、信念和責任,志愿為社會和他人提供服務和幫助的人。
對于志愿服務精神,其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慈善性活動。近年來,中國青年志愿者的行動領域不斷擴大,開展的如火如荼,呈現出一片良好的發展景象。我國的青年志愿者們在全社會樹立起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時代新風,并且發揚了我國青年的光榮傳統,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巨大貢獻。
一、大學生志愿精神的重要性
大學生的志愿活動,對于受助者、社會以及個人而言都具有重要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的幾個方面。對社會而言,志愿活動具有以下積極意義:一是有助于建立和諧社會。志愿工作提供了社交和互相幫助的機會,加強了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及關懷;二是促進社會進步。社會的進步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和努力。
志愿活動不但對受助者和社會具有積極的意義,對志愿者個人而言更是意義非凡的:一是奉獻社會。志愿者通過參與志愿工作,強化了年輕人們的社會責任感。二是豐富生活體驗。志愿者利用閑余時間,參與一些有意義的工作和活動,增強他們對對志愿服務的感性認識。
二、大學生志愿服務的現狀
志愿服務是個體為了鄰人、社區、社會的福利而進行的非營利、不支酬、非職業化的行為,此類行為體現了中華民族助人為樂、扶貧濟困的傳統美德。現今大學生認為應該積極參與各類志愿服務活動,有利于豐富大學生的社會經驗,健全人格。但仍有相當大一部分的大學生在自身主觀因素或者外界客觀因素的影響,缺乏一定的志愿服務意識。為了了解當今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從而提出解決辦法,我們以調查大學生志愿服務情況為實踐主題,以問卷調查的方式征集在校大學生對于志愿服務的相關了解及參與志愿服務的積極性。問卷發放時間為從6月4號到7月4號,共發放141份,收集了141份有效問卷,深入調查了大學生從事志愿服務活動的情況。
大學生對志愿服務的消極態度受不同的主觀因素影響:
上述兩個表格反映了大學生參與志愿服務的原因以及解決志愿者服務與學業發生沖突的選擇。調查數據顯示,大一、大二、大三的學生希望通過自己的互助奉獻精神回報社會,造福社會。對于大四的畢業生來說,希望通過參與志愿活動能夠為自己的增加社會閱歷,為將來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甚至認為只是豐富大學生活,隨眾參與而已,沒有其他別的目的。
從以上兩個表格可以看到,大學生參與志愿服務根本益處能夠促使大學生增強和鍛煉自己的能力,豐富自己的生活閱歷,樹立正確的人生理想。但是,大學生志愿者對于參與志愿服務也有自身的瓶頸,大學生選擇參與志愿活動的主觀動力不足。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有,一方面是由于大學生自身對志愿服務活動的認識定位不準,他們認為參與志愿服務只是浪費時間,不僅要付出勞動力,卻得不到回報。另一方面,大學生缺乏對國情、社情和民意的直接了解,更缺乏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實踐鍛煉。
大學生對志愿服務的消極態度受不同的社會環境因素影響:A、時間因素、與個人的學習生活時間相沖突92.2%。B、經濟因素63.41%。C、天氣原因48.23%。D、法律因素,相關活動對志愿者人身財產安全不夠保障39.72%。E、其他20.57%。
在眾多阻礙大學生志愿服務的因素當中,時間因素(與個人的學習生活實踐相沖突)占的比例最高,說明了大學生志愿服務受自身的主觀因素影響較大。但同時,客觀因素的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其中,經濟因素占了相當大的一個比例。天氣因素也是影響大學生參加志愿服務的重要因素之一。
由此看來,在開展志愿服務活動過程中,經濟是需要著重考慮的一個方面。大學生提供志愿服務主要是奉獻自己的時間、體力、精神和愛心,相關服務費用自擔無疑會加重學生及家庭的經濟壓力。目前大學生志愿者保障機制還不是很完善。大學生從事的志愿服務多為校內組織,經費主要來源于在學校(學院)撥款,自籌或個人負擔。爭取更多的法律支持,完善法律對志愿者權益的保障也是一個需要努力的方向。除此之外,大學生本身也要協調好個人學習生活的時間與參與志愿服務的時間,努力克服天氣因素帶來的不便。
三、如何培育大學生的志愿精神
現在大學生在學校不僅僅要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更要增加社會閱歷和實踐,培養他們全方位綜合性素質。在大學生這個青春階段的志愿服務中,能讓他擁有一顆博愛的心。
對于學校而言,這是個極大的任務。主要放在對大學生志愿精神情感人的培養,首先要為大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培育志愿者精神的人文環境,提高大學生主動參加志愿者活動的自覺性,鼓勵大學生積極參加志愿者活動。其次,大學生應當重視思想政治教育的學習,認識到參加志愿者活動的重要意義。最后,大學生還應當認識到參加志愿者活動還能夠將自己的專業知識應用于實踐,提高自己的個人能力。
對于社會來而言,大學生的志愿服務意識是現代社會中寶貴和不可忽視的社會資源。首先,對志愿服務立法。立法保障也是國際志愿服務之所以能持續發展的一個根本原因。無額定志愿服務的法律地位有助于提高人們對志愿服務的認識,有利于進一步提升志愿服務在社會發展和進步中的地位和作用。再者,就是政府的支持。政府相關執行力度不夠和志愿者資金缺乏仍然是當前阻礙大學生志愿服務意識增長的重要因素。
志愿者奉獻給社會的不僅僅是服務,同時也向全社會昭示了一種精神,那就是”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者精神。學校、家長應當把孩子當獨立的個體來尊重,給予他們真實的志愿服務的機會,使他們在志愿服務中鍛煉成長。作為家長,應該要做到以下幾點來幫助孩子們更好地培育志愿者精神:endprint
(一)要有責任心。父母應多向小孩灌輸雷鋒精神,奉獻社會等,幫助孩子形成正確的奉獻精神概念。
(二)要放心。作為父母,我們應該要相信社會的真善美,不要把小孩關在籠子里,而是放手讓他們走出去,幫助有需要的人。
(三)要熱心。家長作為孩子健康成長的引路人,當孩子萌發志愿精神愿望時,應積極引導鼓勵。
當孩子在實踐活動中遇到挫折時,應給予關懷、幫助,讓孩子深深體會幫助與被幫助的溫暖。在現在這種缺乏奉獻意識、物欲橫流的社會氛圍中,培養學生的奉獻精神就變成了一件極其艱巨又極富有挑戰性。
四、結語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人們的收入不斷增加、生活不斷改善,志愿服務也逐漸融入到人們的生活。基于此,針對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中存在隱患問題的研究,分析主觀與社會環境兩種因素影響,結果反映出了大學生對志愿服務活動的認識定位不明確,缺乏穩定性、自覺性與積極性,志愿精神的持續性不強。
大學生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已經成為中國志愿服務的主體,對于大學生志愿精神的培育就顯得尤為重要而迫切。一是培育大學生志愿精神有助于和諧社會的構建。大學生弘揚志愿精神,用行動幫助他人,奉獻社會,有利于促進社會公正,緩解社會矛盾,促進社區自治,最終建立和諧社會。二是培育大學生志愿精神有利于社會活動服務的需要。三是培育大學生志愿精神有利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建設。大學生弘揚志愿精神,有利于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極大激發了大學生奉獻社會的熱情與潛力。
參考文獻
[1] 王盟.淺析大學生參與志愿者服務活動的態度及現狀[EB/OL]. http://tuanwei.lzu. edu.cn/.2010.
[2] 陳東.淺論美國志愿服務經驗及其借鑒價值[J].廣東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06 (64).
[3] 張銀.我國自愿性慈善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問題思考[J].濟南大學學報,2004(5).
[4] 管理試行辦法.中國北京,2002年3月.
基金項目:課題名稱:如何培養大學生志愿精神,項目編號:1262112022,小組成員:徐嘉怡,謝穎茵,陳美杏,肖玲,楊光磊,江文捷。endprint
(一)要有責任心。父母應多向小孩灌輸雷鋒精神,奉獻社會等,幫助孩子形成正確的奉獻精神概念。
(二)要放心。作為父母,我們應該要相信社會的真善美,不要把小孩關在籠子里,而是放手讓他們走出去,幫助有需要的人。
(三)要熱心。家長作為孩子健康成長的引路人,當孩子萌發志愿精神愿望時,應積極引導鼓勵。
當孩子在實踐活動中遇到挫折時,應給予關懷、幫助,讓孩子深深體會幫助與被幫助的溫暖。在現在這種缺乏奉獻意識、物欲橫流的社會氛圍中,培養學生的奉獻精神就變成了一件極其艱巨又極富有挑戰性。
四、結語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人們的收入不斷增加、生活不斷改善,志愿服務也逐漸融入到人們的生活。基于此,針對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中存在隱患問題的研究,分析主觀與社會環境兩種因素影響,結果反映出了大學生對志愿服務活動的認識定位不明確,缺乏穩定性、自覺性與積極性,志愿精神的持續性不強。
大學生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已經成為中國志愿服務的主體,對于大學生志愿精神的培育就顯得尤為重要而迫切。一是培育大學生志愿精神有助于和諧社會的構建。大學生弘揚志愿精神,用行動幫助他人,奉獻社會,有利于促進社會公正,緩解社會矛盾,促進社區自治,最終建立和諧社會。二是培育大學生志愿精神有利于社會活動服務的需要。三是培育大學生志愿精神有利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建設。大學生弘揚志愿精神,有利于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極大激發了大學生奉獻社會的熱情與潛力。
參考文獻
[1] 王盟.淺析大學生參與志愿者服務活動的態度及現狀[EB/OL]. http://tuanwei.lzu. edu.cn/.2010.
[2] 陳東.淺論美國志愿服務經驗及其借鑒價值[J].廣東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06 (64).
[3] 張銀.我國自愿性慈善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問題思考[J].濟南大學學報,2004(5).
[4] 管理試行辦法.中國北京,2002年3月.
基金項目:課題名稱:如何培養大學生志愿精神,項目編號:1262112022,小組成員:徐嘉怡,謝穎茵,陳美杏,肖玲,楊光磊,江文捷。endprint
(一)要有責任心。父母應多向小孩灌輸雷鋒精神,奉獻社會等,幫助孩子形成正確的奉獻精神概念。
(二)要放心。作為父母,我們應該要相信社會的真善美,不要把小孩關在籠子里,而是放手讓他們走出去,幫助有需要的人。
(三)要熱心。家長作為孩子健康成長的引路人,當孩子萌發志愿精神愿望時,應積極引導鼓勵。
當孩子在實踐活動中遇到挫折時,應給予關懷、幫助,讓孩子深深體會幫助與被幫助的溫暖。在現在這種缺乏奉獻意識、物欲橫流的社會氛圍中,培養學生的奉獻精神就變成了一件極其艱巨又極富有挑戰性。
四、結語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人們的收入不斷增加、生活不斷改善,志愿服務也逐漸融入到人們的生活。基于此,針對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中存在隱患問題的研究,分析主觀與社會環境兩種因素影響,結果反映出了大學生對志愿服務活動的認識定位不明確,缺乏穩定性、自覺性與積極性,志愿精神的持續性不強。
大學生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已經成為中國志愿服務的主體,對于大學生志愿精神的培育就顯得尤為重要而迫切。一是培育大學生志愿精神有助于和諧社會的構建。大學生弘揚志愿精神,用行動幫助他人,奉獻社會,有利于促進社會公正,緩解社會矛盾,促進社區自治,最終建立和諧社會。二是培育大學生志愿精神有利于社會活動服務的需要。三是培育大學生志愿精神有利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建設。大學生弘揚志愿精神,有利于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極大激發了大學生奉獻社會的熱情與潛力。
參考文獻
[1] 王盟.淺析大學生參與志愿者服務活動的態度及現狀[EB/OL]. http://tuanwei.lzu. edu.cn/.2010.
[2] 陳東.淺論美國志愿服務經驗及其借鑒價值[J].廣東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06 (64).
[3] 張銀.我國自愿性慈善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問題思考[J].濟南大學學報,2004(5).
[4] 管理試行辦法.中國北京,2002年3月.
基金項目:課題名稱:如何培養大學生志愿精神,項目編號:1262112022,小組成員:徐嘉怡,謝穎茵,陳美杏,肖玲,楊光磊,江文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