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升高
【關鍵詞】聯系生活 初中數學
教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4)05A-
0037-01
初中數學可以說是小學數學和高中數學的一個銜接點,是小學數學的提升,是為高中數學的進一步學習的基礎。小學數學更強調生活與數學應用的結合,高中數學則更關注數學的理論性。初中數學作為過渡,必須將生活實際和數學理論知識相結合,這樣才能實現有機統一,提高初中數學教學質量。
一、生活導入,真實性教學
初中教學擺脫了小學教學的輕松,增加了課程目標上的任務量,如何讓學生順利過渡是初一數學教學中的重要問題。如果能結合學生喜聞樂見的生活問題進行導入,用真實的事例和場景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定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七年級數學下冊《相交線與平行線》時,為了讓學生更容易理解相交線和平行線的內涵,筆者讓學生以教室的墻角來當做正方體的一角,讓學生們理解相交線,加深對于相交線、平行線的性質的認識。又如,在教學人教版七年級數學下冊《平面直角坐標系》時,筆者給學生們帶來了圍棋的棋盤讓學生認識,圍棋的棋盤可以說是一個很典型的平面直角坐標系的大致模型。同時,利用圍棋棋盤的刻度明確告訴學生,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一定要確保單位長度的統一。此外,筆者還利用圍棋棋盤,向學生講解了位移、平移的概念。由于學生對于圍棋棋盤這類日常的東西很熟悉,因此,用圍棋棋盤作為教具更加形象、生動地將數學理論知識具體化,有利于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
二、趣味添加,生活性習題
導入是課堂的開始,而如何進行教學則是決定課堂質量的關鍵。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筆者發現在授課的過程中添加生活元素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減少學生走神現象,還能夠為課堂增添趣味。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九年級數學上冊《概率問題》時,筆者先問學生有沒有參加過抽獎活動。學生們都回答說抽過。筆者又問有哪些學生真的抽到過大獎?學生們都搖搖頭。再問:你們想過自己得獎的幾率嗎?學生們都搖搖頭。筆者趁機引出這節課的主題——概率的計算。轉盤式抽獎一般會將一個圓盤劃分成等面積的幾個部分,每個部分上面顏色不同,或者數值不同等。這種圓盤式的抽獎概率計算是最基礎的,學生們十分感興趣,整節課由淺入深,由生活引入知識,提高了整個數學課堂的教學質量,學生們也學得興趣盎然。
三、課后錘煉,實踐性作業
我們都知道,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同樣的,實踐也是檢驗學習效果的重要途徑。數學教學的一個難點就是如何使得學生牢固掌握課堂上學到的知識,理解教學內容。面對同一問題,不同的教學研究者都有著自己的方法或手段。不過有一點是肯定的,課后作業的布置也是鞏固教學內容的重要環節,往往能在實踐中發現學習中忽略的問題,進而不斷完善知識體系。那么,究竟何種形式的課后作業能夠清楚地展現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呢?在筆者看來,聯系生活,注重實踐,這是最好的提高教學效率的途徑。
如,筆者在教學人教版七年級數學下冊《數據的收集、整理與描述》時,由于這一章的主要特點就是理論內容占很大的部分,學生只依靠記憶是達不到高效學習的。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消化、吸收這一章節的知識,筆者給學生布置了一份作業:調查附近8位鄰居家的用電量,用我們所學的幾種統計模型表示出來,并進行數據分析。這個作業看似簡單,但是它實際上包含了收集數據、整理數據以及統計圖表的繪制等知識。根據筆者在上課時講到的知識,學生們首先進行了調查問卷的設計。在剛剛進行第一階段時,學習中忽略的問題也就顯現了出來:由于課本上簡單的例子只是起到教學引導作用,不能解決實際生活中的不同類型的問題,這樣就間接導致部分學生根本不清楚如何進行調查問卷的設計方法,調查問卷的內容應該包括什么。在作業的批改環節,筆者進一步發現學生在數據描述方面存在理解上的錯誤,比如一個學生在數據結果的分析結論一欄寫道:柱形圖比扇形圖更加形象。這樣的觀點顯然是對柱形圖和扇形圖理解的誤差,沒有正確認識到不同的描述方式有不同的優勢。通過這次作業,筆者發現了學生在知識掌握方面的漏洞,這些作業所反饋的信息可以讓筆者在講評課時更有針對地進行梳理。同樣的,學生在進行實踐性的訓練時也會發現自己知識掌握方面的欠缺,通過作業這個平臺進一步填補自己知識掌握的漏洞,更好地進行知識網絡的構建。
總之,生活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學習素材,同時利用生活與我們每個人的貼近感也可以更好地將數學融入學生的腦海,使學生更加輕松地理解書本上的知識。生活是一個大百科全書,利用生活作為數學教學強有力的輔助工具,將會使得數學更有魅力,讓課堂更具活力與激情,教學效率也將進一步得以提升。
(責編 林 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