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藝林
【關鍵詞】初中語文 課外閱讀 指導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4)05A-
0050-01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初中學生“學會制訂自己的閱讀計劃,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260萬字,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背誦優秀詩文80篇(段)”。這一規定再次強調了語文閱讀的重要性,充分體現了“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的基本規律。筆者認為,關注初中生的課外閱讀,對于提高語文教學實效和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具有重要的作用。那么,教師應該如何以課標的理念指導初中生的課外閱讀呢?
一、尋找并推薦適合初中生閱讀的書
初中是學生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因此,培養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很重要。筆者認為,教師應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以學生的興趣為中心進行思考,為學生尋找并推薦優秀的課外書籍。
(一)課外讀物要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
初中低年級學生的閱讀能力較低,因此,教師應該選擇內容淺顯、生動有趣、情節鮮明的課外讀物,如短篇小說、童話、寓言等。中高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掌握了一定的閱讀技巧,閱讀興趣較為廣泛,不僅對動植物世界有興趣,而且對史地書籍及人物傳記等也有著濃厚的興趣,因此,教師應多向學生推薦此類書籍。此外,初中生課外閱讀還存在明顯的性別差異,如男生愛看冒險、旅游等題材的書籍,女生愛看情感、生活等題材的書籍。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存在的差異,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向學生推薦優秀的課外讀物,并且數量要多,讓學生有選擇的余地。
(二)引導學生閱讀經典名著,凈化學生的精神世界
我國知名學者余秋雨先生認為,幼小的心靈純凈空闊,由經典名著奠基可以激發他們一生的文化向往。實際上,我們并不期待經典名著能夠教會學生學會語文,但是經典名著能夠溫暖學生的心靈。從學生的角度來看,經典名著不僅僅是《唐詩三百首》和我國四大古典名著,他們有著自己心中的經典,如《魯濱遜漂流記》,安徒生、格林兄弟,甚至迪斯尼樂園的故事等。只要課外讀物符合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并且能夠促進學生吸取課外讀物的精華,可以純凈學生的精神世界,那么也應當成為學生的經典讀物。
二、指導初中生課外閱讀的方式應多樣化
(一)追求個性化的閱讀方式
有的教師在向學生推薦課外讀物時,往往會將自己對某一本書或某一類書的感受灌輸給學生,以為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作品。在這樣的課外閱讀教學指導中,學生成為了被動的接受者,缺乏個性化閱讀體驗。課外閱讀是一種個性化的讀書活動,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閱讀方式。較好的做法是:教師列出書目與學生自由選擇相結合。教師列出書目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閱讀攝取文化養料,這些書籍的內容應涉及人文、科技、自然科學等領域,而讓學生自由選擇是為了滿足他們的閱讀心理需求,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廣泛的、自主的、個性化的閱讀。
(二)減輕學生閱讀后的負擔
要求學生在課外閱讀時做摘抄或寫讀后感,這是很多老師對學生課外閱讀的基本要求,因為這樣能夠檢測學生課外閱讀的情況。其實,教師的做法帶有一定的強制性。此外,有的教師還將課外閱讀視為課內教學的補充和延伸,作為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一種途徑。實際上,教師的這些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學生課外閱讀的負擔。筆者認為,在課外閱讀過程中,教師可以提倡學生做摘抄或寫讀后感,但不能作為對學生的硬性要求,因為保護學生的閱讀熱情是課外閱讀指導的首要任務。當然,課外閱讀配合一定的讀書實踐活動也是一種減輕學生閱讀負擔的方法,如引導學生在閱讀后舉辦朗誦會、討論會、故事會等,讓學生通過讀書實踐活動明白讀書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可以與人進行交流的活動。
三、珍視學生課外閱讀的獨特體驗
教師如何對待學生的課外閱讀體驗,這是一個現實而嚴峻的問題。學生閱讀就會有體驗,而體驗的不公正遭遇會影響到學生閱讀的動機,因此,教師需要認真對待。課外閱讀是一種純粹的學生與文本之間的對話和互動,這種與文本的交流受到學生的知識、閱歷、經驗等因素的影響,因此,學生對課外讀物的解讀存在一定的差異。比如,閱讀哈利·波特系列圖書,有的學生讀到的是魔法,有的學生讀到的是友情,有的學生讀到的是智慧。對于學生的不同閱讀體驗,教師要有正確的認知,即這種差異是正常的、合理的,同時也應該允許這種解讀差異的存在。只有這樣,學生的課外閱讀才會是鮮活的、有個性的,才能真正成為學生生命的一部分。
課外閱讀能夠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擴大學生的閱讀量,豐富學生的知識面,教師只有掌握一定的指導策略,保護學生閱讀的積極性,才能讓學生始終保持閱讀的熱情,真正達到語文課標中提出的對課外閱讀的要求。 (責編 歐孔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