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小素
【關鍵詞】《分數與除法》 說課設計
多媒體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4)05A-
0073-02
多媒體教學是一種有益于課堂教學的教學手段,它可以有效地利用各種資源,增強示范效果,提高師生互動的質量。教師采用多媒體開展教學,能夠做到科學合理地分配時間和學習資源,減輕教師的教學壓力和學生的學習負擔,充分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教學效果。人教版小學數學第十冊《分數與除法》一課的教學設計運用了多媒體輔助教學,優化了教學過程,提高了教學效率。下面,筆者就《分數與除法》一課的說課設計談一談多媒體在教學中的運用。
教學目標
1.學生在認識分數意義的基礎上,理解分數與除法的關系,能夠用分數表示兩個數相除的商。
2.經歷探索分數與除法的關系的過程,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分析等能力。
3.利用探究活動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和掌握分數與除法的關系,會用分數表示兩個數相除的商。
教學難點
理解用分數表示兩個數相除的商的意義。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筆者借助電子白板,運用多媒體設備創設問題情境,進行直觀演示,并將教學流程分為以下3個環節。
第一環節:復習舊知,啟動問題研究
在這個教學環節中,筆者選擇“商是整數的除法”來引入教學,多媒體課件依次出示練習題,如下所示。
1.列式計算。
①把6張餅平均分給3個人,每人分得多少張餅?
②把1張餅平均分給2個人,每人分得多少張餅?
學生口答,教師板書。
6÷3=2(張)
1÷2=0.5(張)
2.把1個蛋糕平均分給3個人,每人分得多少個?
學生口答,教師板書。
1÷3=0.33……≈0.3=(個)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以上3道除法算式,同時提問學生它們的商分別可以用什么數表示?
教師小結:兩個數相除,商可以用整數或小數表示,還可以用分數表示。
教師導入新課教學。板書課題:分數與除法。
評析:在新舊知識的銜接上,教師為學生架梯登樓,在新知的生長點上設疑,創設了認知沖突情境,喚起學生運用舊知識去獲取新知識的欲望。
第二環節:自主探索,總結分數與除法的關系
(一)教學課文例1
1.在上一教學環節中,學生已經計算出了1÷3=(個),但學生不理解個是怎樣得到的,因此要讓學生利用學具分一分,再引導學生用分數的意義來理解。比如,把1個蛋糕看作單位“1”,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1個的,得出1÷3=(個)。教師邊講解邊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演示。
例1:把1個蛋糕平均分給3個人,每人分得多少個?
思考:根據分數的意義,把1個蛋糕看作單位“1”,把它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1個的,就是個。
1÷3=(個)
答:每人分得個。
評析:利用多媒體課件具有圖文并茂的優點,化靜為動,變抽象為形象,向學生提供了豐富的感知表象,這樣就把除法計算與分數聯系起來了。
(二)教學課文例2
多媒體課件出示題目:把3塊月餅平均分給4個人,每人分得多少塊?
1.請學生思考并列出算式3÷4。
2.以4人一組為單位,拿出3個圓紙片表示3塊月餅,請學生在組內分一分、擺一擺、說一說,重點說一說分餅的思路。
評析:此環節引導學生運用分數的意義進行學具操作,經過分析推理和交流分月餅的方法,讓學生在頭腦里初步形成“3÷4=”的表象。
3.學生匯報,教師同時以多媒體課件展示兩種不同分法的過程。
①第一種分法是一塊一塊地分:把每一塊餅看作單位“1”,先把每一塊餅平均分成4份,這樣一共就分成了12小塊,再平均分給4個人,每人分得3小塊,每一小塊是一塊餅的,那么3小塊拼起來就是這塊餅的塊。
②第二種分法是把3塊餅重疊起來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塊餅的,3塊餅的里面有3個塊,拼起來就是一塊餅的塊。
教師小結:把3塊月餅平均分給4個人,用兩種不同的分法,每人都分得塊。
4.比較兩種分法。
上述的兩種分法不同,結果卻相同,哪一種分法更簡便?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分析并得出第二種分法比較簡便的結論。
評析:在學生操作學具的基礎上,運用多媒體課件將操作過程顯示出來,展現了3÷4=的過程與結果。把抽象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形象直觀的內容,增強了感知效果,有效地突破了學習難點,有助于表象的建立和學生形象思維的發展。
5.溝通聯系,強化意義。
①教師:過去,我們把看作是把單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這樣的3份的數。通過今天的學習,得出了還可以表示什么數呢?引導學生得出結論:可以看作是把“3”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
②多媒體課件出示:既可以表示什么?又可以表示什么?呢?
(三)概括分數與除法的關系
1.讓學生觀察上面的等式后,提問:在除法里得不到整數商時,可以用什么數表示?方法是什么?教師引導學生得出分數與除法的關系:被除數÷除數=
2.用字母表示。板書:a÷b=
教師:在這里,分母可以表示任意一個整數嗎?為什么?(板書:b≠0)
評析:在建立表象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概括分數與除法的聯系及規律,學生建立了新的知識結構。
3.比較區別。
分數與除法有聯系,但是它們之間也有區別,區別在哪里呢?多媒體課件出示下表并引導學生填寫。
評析:在聯系中比較,在比較中深化,加深了學生對分數與除法本質特征的理解。
第三環節:鞏固深入,拓展應用
這個環節主要讓學生完成《數學分層測試卡》第34頁中的“基本練習”“綜合練習”。(注:《數學分層測試卡》是筆者所在的學校運用的數學習題集)
(一)基本練習
1.用分數表示下面的商。
5÷8= 7÷9= 14÷39= 7÷2=
5÷72= 4÷5= 1÷10= 13÷4= 3÷14=
2.表示把7平均分成(),()份是。
3.在括號里填上適當的分數。
3cm=()dm 13分=()時
2g=()kg
(二)綜合練習
1.把4米長的繩子平均分成5段,每段長()米。把3千克的蘋果平均分成10份,每份重()千克。(要求填分數)
2.把20個蘋果平均分給4個人,每個人分到它的(),每人分到了()個蘋果。
板書設計
分數與除法的關系
例1. 1÷3=(個) 例2. 3÷4=(塊)
被除數÷除數=
a÷b=(b≠0)
總評:以上3個教學環節的設計,注重了本課時在單元內容學習中的銜接,創設了學生熟悉的問題情境。動手操作、直觀演示、引導歸納、小組合作等學習方法的運用,突出了學習重點,突破了學習難點,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發現、歸納等方法,理解和掌握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學生參與了探索分數與除法關系的全過程,達成了教學目標。多媒體教學以它獨特的表現方式,獨有的呈現特點,賦予知識聲、形、色,化靜為動,為學生呈現了論證的過程,并能超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加快信息傳遞的速度。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合理地運用多媒體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給課堂教學注入活力,切實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注:本文獲2012年度廣西小學數學教育教學科研優秀成果評比一等獎。
(責編 歐孔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