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春田
【摘 要】現代信息技術給教學提供了更多教學選擇,尤其對課程內容比較枯燥的化學課程更是幫助甚大,既豐富了教學內容,拓展了教學形式,又靈活了課堂組織,而所有這些都能極大確保有效教學的達成。
【關鍵詞】信息技術;化學;基礎理論;有效教學
一、有效教學
有效教學是指在隨著課程目標和教學目標的變化而進行的動態發展,主要通過教師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以及在高效率中促進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價值觀中全面協調的發展,最終能夠形成特定的教學目標,順利完成教育教學活動。
在采用有效教學中,它能夠產生許多積極的意義,其主要表現在它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能力,在學習過程中通過指導教師選擇科學合理的教學策略來使得學生能夠快速的掌握化學知識并且促進學生思維、實踐以及創造力的培養;能夠有效的提高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在學習中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在良好的心理狀況中提高學生非智力因素;在采用有效教學中還可以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在教學中教師通過有效的備課、講解以及組織教學活動等技巧,此外還有:有效教學可以促進新課改的不斷實施,能夠全面落實素質教育的順利進行,改變傳統的教育思想以及教育模式,并且促進教學新元素的產生。
二、信息技術下的化學有效教學
新課改主要強調:在科學探究的方式中,通過在課堂教學中創設相對應的情境,并且將具體教學利用計算機信息技術進行突破教育的進展。在信息技術中,教師利用化學仿真課件,能夠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來不斷提高課堂的效益,促進學生在課堂中不斷的積累知識以及方法和技術的改善。在信息技術的應用中能夠體現學生的主動性和主體性,在學生應用計算機信息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各項學習要求,并且幫助學生構建新的知識體系,為促進學生有效學習化學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教師在化學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利用計算機在教學活動中進行交互;在教學的過程中對教學內容進行信息化的處理;在信息交互過程中,以仿真技術向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利用信息技術幫助學生對化學基礎理論進行知識的重構。
但是在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化學基礎理論學習的過程中,由于受教育教學條件的限制,這就提出了基于仿真課件信息化的化學教學。在具體的教學中就需要對基礎設施進行設置,不斷的改變教學的硬件設施,并且要提供各項軟件利用。為了促進信息技術的應用還必須提高師生使用信息技術的能力:教師要不斷加強專業化技能,在教學中提高信息素養,能夠對信息技術的操作熟練掌握能靈活運用各種課件以及對課件的開發;另外需要提高學生使用信息技術的各項能力,讓學生認識到計算機交互技術的重要性以及網絡學習的高效性,為提高信息技術的應用來進一步保障學習的有效性。
信息技術中化學有效教學的特征表現在:一、主動性。在教學過程活動中學生根據自身在學習中對原有的知識結構進行觀察、反思、總結以及重新構建新的化學知識體系,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二、實用性:在信息技術的應用中能夠通過仿真課件形象的將有效教學展現出來,能夠幫助學生增強知識的記憶,提高了課堂的效率;三、探究性:在信息技術應用中,主要以化學實驗為主,不斷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科學探究意識,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以及實踐的操作能力。
三、應用信息技術促進化學基礎理論有效教學主要體現的理論
1.學習動機理論:學習動機是學生進行學習的一種內在動力,利用信息技術把化學基礎理論由靜止抽象枯燥無味的表述轉為生動形象直觀的動態影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實時激發學生進行主動有效的學習。
2.構建主義學習理論:它為學生學習化學提供知識的構建以及最終形成正確的觀念,通過建立知識框架對外部的信息進行有效的選擇,加工處理以及最終構建一種同化和順應雙向性的過程,這種構建知識的學習過程為化學有效教學提供了理論基礎。
3.有意義學習理論:這種有意義學習理論建立在仿真化學課件基礎上,在學習中要為學生提供具有邏輯性的化學知識體系,并且能夠在原有的認知結構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以及學習的動機。
4.信息加工理論:該基礎理論是將一種外部輸入的信息換化為記憶結構和人類作業為形式的輸出過程,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通過內部條件和外部條件來實施教學的主體活動,最終促進有效教學的順利實施。
通過介紹有效教學以及在實施信息技術的應用中,將化學基礎理論教學進行了具體的分析,并從仿真教學這種新型的教學方式實施到具體的教學過程中,為化學基礎理論教學提供了新型的教學方向。
(作者單位:廣東清遠連州市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