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禮承
在新課標教育理念的引領下,越來越多的一線中學體育教師更加注重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關注將課堂還給學生,最大化地做到課堂教學中體現學生的自主性。但在具體實施中,一些教師又走向了另一個極端,認為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就是要把教學的舞臺全部交給學生,而自己由過去教學的“中心”走到教學的“邊緣”,甚至完全退出舞臺當“觀眾”。新課程改革注重學生的自主性,但并不是不要老師,老師在教學中決不能袖手旁觀。相反,老師要扮演多重的角色,不僅要成為學習目標的制定者、程序的設計者、情境的創設者、學生學習的激勵者和評價者,還要成為學生學習的合作伙伴,參與學生的練習,傾聽學生的見解,與學生進行情感上的交流,實現師生平等對話,成為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為了做到導與講、教與練的有機結合,在課堂教學中要做到“收”“放”自如,使體育課堂真正體現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
所謂“放”就是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教師為學生設置一定的學習情境和學習目標,引導學生在小組合作或者個體的學習中,不斷嘗試摸索新的學習方法,在練習中發現問題,并嘗試解決問題,老師在學生學習有疑難之處,給予適時點拔。那么,在教學中如何把握“放”的度呢?我將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談:
一、放之有“綱”
“放”是體育教師結合教材的特點有目的、有計劃的放。“放”既要對學生的學習目標和思維方式、練習方法加強指導,又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正確引導。比如,凡學生自己能夠掌握、學懂的地方要放;學生自練雖然存在一定的困難,但通過集體、小組合作練習能達到教學目的的地方要放;某一知識、技術技能或某一問題,經教師點撥后需要加深理解或需要完善、鞏固時要放;對某一問題,學生求同多,求異少,教師點撥后要放;為了調節學生情緒,培養主動性、創造性和互相交往的能力,如游戲教材,我可以給學生較大的自由,使其能充分表現并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放手讓學生在自練過程中去思考、分析、質疑解難,引導學生一步步地走進未曾到達過的知識境界,實現整個體育課堂教學的目的,達到教學目標。
二、放之有“情”
體育教學實踐證明,興趣能有效地引發學生處于活躍、興奮狀態,強化學習動機,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意識傾向,促使學生主動地參與。要想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學習,教師就必須根據學生學習情況或教材內容,不斷設計、變換教學方法,巧妙地“放”,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追求體育知識、技術技能的內驅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學生在獲取新知識、技術技能過程中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從而使學生對學習體育產生濃厚的興趣,使之積極地探究未知的知識、技術技能,從而收到好的教學效果。
三、放之有“法”
教師在研究體育教學方法,不斷改進體育教學方法的同時,要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變學生“學會”為“會學”,授學生以“法”,從而讓學生在接受新知識、技術技能的道路上腳踏實地,練有所得,學有所獲;切忌滿天撒網,無頭無序,縱不能拉,橫不能收。比如,教師在給學生糾正錯誤動作時,總是先看正確動作,再把正誤二者加以比較,然而讓學生自己通過對比,弄清問題產生的原因,再有目的地去練。這樣做,要比教師直接把問題的答案交給學生要好得多,因為,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積極思維起著主動作用,學生真正理解了,掌握問題將更準確、扎實,同時,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可以獨立地學習有關新的知識,對知識運用起來就會“準、快、活”。
體育課堂教學中的“放”要因人而異,因時而變,有“綱”是根本,有“情”是關鍵,有“法”是保證,要把三個方面要機地結合起來。
一堂優秀的體育課不僅要做好“放”還要做到“收放自如”。“放”是前提,“收”則是最終的目的。所謂“收”,是針對學生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偏差和疑難問題,教師進行必要的歸納和糾正。教師在“收”的過程中,要依據體育課標的要求,根據教材的內容,對學生所學知識、技術技能進行條理化、系統化,使學生的認識更全面、更深刻,對學生學習中遇到的困惑進行點撥、突破。
一、收要照顧到點和面的結合
體育課堂教學要從實際出發,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體育教學質量。這就要求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充分考慮到學生實際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根據教材的份量和難易程度,選擇適宜的教學方法,依據課標向學生提出適當的教學要求,使學習目標控制在既高于學生原有的知識水平,而經過努力又是可以達到的水準上。由于學生的知識水平有高有低,這就決定了他們接受新的體育知識、技術技能的快慢不一致。教師要根據學生不同的體育知識基礎和接受能力,提出不同的教學要求,并在安排教學內容、教學速度以及教學方法上有所區別,使之符合學生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符合學生實際學習的可能性。而要真正做到面向全體學生,就必須徹底拋棄“一刀切”,注重點面結合,分層講解、練習。教師把預定的知識目標放下去以后,要把握學生認識和理解的過程,針對實際,個別指導、矯正。若是普遍問題,要進行統一點撥,指導迷津,導引方向。通過個別指導和統一指點,使全體學生人人有興趣,個個有所得,得到最充分、自由、和諧的發展,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素質。
二、收要有高度
一堂體育課對教師來講可能有幾個教學重點,對學生來說可能會遇到幾個難題。教師收的任務就是要把學生學習的體育知識上升到知識、能力、運用統一的高度,揭示知識的內在聯系,通過科學合理的傳授,并對學生提出能力方面的要求,從而形成這堂課的主題觀點,做到繁而不亂,放收有序。收的過程切忌東拉西扯,支離破碎,模糊不清。教師抓不住重點,講解半天,不入主題,學生就會感到茫然,困惑不解,就收不到好的效果。
有人曾經做過這樣的比喻:一位好的教師,應當是一位出色的“導游”,他既為“游人”領出一條最快捷的路徑,又能抓住每一處勝景予以指點評價。因此我們老師既要把學生導入知識的新境地,放手讓他們探幽攬勝,又要做一名合格的“解說員”,從而達到導與講、教與練、放與收和諧的統一,收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作者單位:福建省永春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