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梅
摘 要:新寫實主義是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初期活躍在中國文壇的文學創作熱潮。80年代改革開放政策下中國進入了市場經濟時代,文壇上“先鋒文學”、“傷痕文學”沉寂,新寫實小說應運而生。以《煩惱人生》在文壇占據一席之地的新寫實小說代表作家池莉關注小市民的日常生活,重點展示他們的煩惱人生,用細膩的筆法與熱忱再現生活的真實面目,在描寫苦難的同時也透露出了其中的溫暖。
關鍵詞:池莉;新寫實小說;特點;煩惱
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以池莉、劉震云、方方等一系列為代表的作家相繼發表了貼近市民生活、言說世俗窘迫的作品,掀起了文學界新寫實主義的熱潮,在獲得民眾支持的同時掀起了評論界的評論熱潮。新寫實主義小說在大的方向上仍可歸于寫實主義流派,但在寫實的基礎上,無論是取材、敘事、情感均呈現出一種不同的格調。1987年,池莉在《上海文學》第八期發表《煩惱人生》,隨著國內幾家權威刊物的轉載她在文壇一炮而紅,相繼發表的幾部作品也備受好評,成為新寫實主義流派的代表作家之一。本文將通過對池莉作品的解讀分析新寫實小說的特點。
1987年前后,中國的小說形式慢慢發生著變化,一批新的作家和作品出現在人們的視線之中,其中包括池莉的《煩惱人生》(《上海文學》1987/8)、方方的《風景》(《當代作家》1987/5)、劉震云的《塔鋪》(《人民文學》1987/7)等,張韌將這一股文學潮流稱為“新寫實小說”,“它不僅與現代派與尋根小說,而且與傳統現實主義有了根本意義的區別性。所以,與其說它是現實主義的‘回歸或‘后現實主義,不如按其自身特點稱它為‘新寫實小說?!盵1]其后《鐘山》雜志推出“新寫實小說大聯展”,這一稱謂獲得了人們的廣泛認可。新寫實小說以寫實為主要特征,注重對生活的還原,直面現實人生,借鑒了諸多流派優越之處。
池莉,武漢人,新寫實小說代表人物,自1987年在《上海文學》第八期發表作品《煩惱人生》在文壇立足。其后發表《不談愛情》《來來往往》等作品被廣大讀者認可。作品時代背景大都在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正值中國改革開放,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的時期,理想主義漸漸被世俗化、城市化和利益化代替,市民階級悄然出現。池莉選取發達通商口岸的武漢,敏銳觀察到了時代與生活的變化。不空談理想,不無病呻吟,用細膩的筆法描寫小市民的酸甜苦辣,致力于消除知識分子與普通民眾的池莉也逐漸成了“小市民”的代言人。
1 市民小說的異軍突起
作為池莉的成名作,《煩惱人生》一經問世就獲得了大眾的褒揚,《上海文學》在將其推出之時還加入了編者的話“自《人到中年》以來,我們很久沒有讀到這一類堅持從普通公民日復一日、月復一月,平凡且又顯得瑣碎的家庭生活、班組生活、社會生活去發現問題與詩意的現實主義力作了。”[2]其后《煩惱人生》與池莉的另外兩部力作《不談愛情》《太陽出世》一起被譽為“市民人生三部曲”,有評論家也將池莉的小說稱為“過日子”的小說。不單池莉小說描寫的是小市民的生活,池莉本人也坦然承認自己是小市民,“自從封建社會消亡之后,中國便不再有貴族。所以‘印家厚是小市民,知識分子‘莊建非也是小市民,我也是小市民。在如今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大家全是普通勞動者。我自稱為小市民,絲毫沒有自嘲的意思。今天這個‘小市民不是從前概念中的‘市井小民之流,而普通的一市民,就像我許多小說中的人物一樣?!闭窃谶@樣的心態下,池莉才能真正地走入底層,才能真正走入底層民眾的心中,從而真正寫出了小市民的生存環境與他們內心的所思所想。
池莉“市民人生三部曲”中的《太陽出世》描寫的是武漢一對普通的不務正業的小夫妻趙勝天和李小蘭結婚生子慢慢變成熟的過程。趙勝天在結婚當天與別人打架斗毆結果被打落了半顆牙齒,感覺丟了臉面的李小蘭也不顧女性的矜持對趙勝天破口大罵,兩人的一切在當時都顯得格外的幼稚。后來這對小夫妻不小心懷孕并生下了家中的“小太陽”。這個新的家庭成員的加入,對于這個小家伙的養育呵護,慢慢地兩人終于成長起來。小市民的無奈在煩瑣無聊的家庭生活當中被一步步的展現。
新寫實小說作家們從自己對生活的感受出發,放棄了傳統現實主義小說“典型環境中典型人物”的原則,同時將主人公的定位從英雄、學者等一些天之驕子的身上轉移到了工人、農民、教師、醫生或者其他平凡的人們,沒有光鮮靚麗的出場,沒有顯赫的背景,有的只是為了房子、老婆孩子等這一些屬于真實生活中的問題而勞累奔波,有的只是柴米油鹽醬醋茶這樣一些瑣碎的小事,生活的重擔壓在他們的肩上所以他們一直都走的磕磕絆絆,他們不是英雄,他們是平凡人,他們是小市民。
2 零度情感下沸騰的筆調
零度情感意為從感情的零度開始創作,在對生活的還原過程中避免自己的意志判斷,對生活終止判斷,不去分析現實和生活,將作家的主體情感與思想冷處理,這樣來保證對客觀世界的真實還原。新寫實小說的作家們也積極地反對主體的介入,池莉也曾說過自己的創作就是“只是拼版工作,而不是剪輯,不動剪刀,不添油加醋”。[3]與她持有同樣觀點的還有劉震云,“我寫的就是生活本身,我特別推崇‘自然二字……生死對類似交易的愛情或異性的向往及在吃粗淺食物做簡易游戲中所獲得的日常樂趣。”
池莉在創作中表面上采用了這種筆法,《煩惱人生》中的印家厚即使面臨諸多煩惱,作者既沒有表達自己的同情,也沒有為主人公所代表的工人階級積極地尋求解放之路。《太陽出世》中小夫妻趙勝天和李小蘭胡鬧任性,作者也沒有跳出來橫加指責?!秮韥硗分锌祩I出軌,與妻子段麗娜思想上的兩極分化造成了感情破裂最終走上了無法挽回的道路,池莉扮演了一個冷靜的旁觀者,到文本結束也沒有評論或者暗示這一類故事解決的方法在哪里。這樣來看,以池莉為代表的新寫實小說家似乎真的做到了零度情感。但是創作是一種主觀性活動,作者在創作過程中必然會帶有隱含自我的主體情感?!霸谛≌f中,提出它們的行動本身就是作者的介入。”以池莉為例,既然池莉選擇了“市民人生三部曲”這樣的題材,則說明作者關注于當時社會上這樣一群被人忽視的群體和一種現象,作者自己的觀點始終是有局限性的,因而池莉塑造了以印家厚、趙勝天和李小蘭、莊建非等一系列“煩惱”形象交給所有的讀者去自己尋找解決這些問題的答案。在這一點上所有的新寫實小說和小說家都是一樣的,創作者平靜冷漠的敘事下,蘊含著作者本人的思考和感受,他們只是不去采取判定現實的態度,將自己的情感隱藏在故事的背后,使小說更加貼近于生活。盡管將沸騰的筆調降溫成零度的情感,但是他們骨子里仍然是那群憂國憂民的讀書人,這一點是不會變的。
3 煩惱的人生煩惱的人
相較于那個年代的孩子,有著做干部的父親和富家小姐母親的池莉無疑是十分幸福的,然而好景不長,文化大革命不期而至,成為下鄉知青的池莉漸漸明白不是所有人都像她一樣過著幸福生活,很多人沒有小說里的美好生活,他們生活潦倒、受盡白眼歧視。筆者相信,正是這段經歷為池莉以后創作出《煩惱人生》并且走上新寫實小說這條道路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煩惱人生》是新寫實小說“煩惱系列”里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池莉用平靜細膩的筆法再現了武漢工廠普通工人印家厚一天的煩惱生活?!霸绯渴窃诎胍归_始的”,印家厚四歲的兒子掉在地上引發了夫妻兩個的騷亂,這只是一個開始,接著與鄰居搶廁所、煮牛奶、叫醒兒子、擠公交、公交車上的誤會、上班遲到、獎金被取消、徒弟雅麗的愛慕之情、曾經知青伙伴的來信、與幼兒園老師的糾葛、面臨房子被拆掉、親戚要來家里等等煩惱的事情,到最后我們才知道原來人一天的煩惱竟然有這么多,其中特別有一個細節可以注意,小說的開始和最后都寫到了印家厚希望現在的生活是一場夢,表現出生活的煩惱已經對他形成了巨大的困擾?!安辉偈强嗪V械纳娑?,不再是朝向黃金彼岸的暢想;而是一幅困窘而豐滿、瑣屑而真切的市井眾生圖。不是被擊毀的海市蜃樓背后顯現出的骯臟世相,而是果敢撕碎的虛幻景片的裂隙間呈現出的現實人生?!盵4]這就是普通人的人生,無法逃避的煩惱人生。
新寫實小說致力于描寫個人遭遇,著眼于生活中的瑣屑小事比如戀愛、結婚、生子、買房子、找工作、夫妻的磕磕絆絆等,小說的主人公在生活當中苦苦掙扎、棱角磨平、個性消失。新寫實小說不像過去傳統寫實主義小說指出明確的方向,它只是把生活原來的狀態攤開在所有人面前,正如劉震云說的,“新寫實真正體現寫實,它不要指導人們干什么,而是給讀者以感受。作家代表了時代的自我傳達能力,作家就是要在些生活中人們說不清的東西,作家的思想反應在對生活的獨特體驗上。”,[5]正是由于新寫實小說對現實原汁原味、細致入微的描寫,反而凸顯了日常生活中煩惱之情的淤積竟可以產生足以把任何人壓垮的力量。
4 “煩惱”中的溫暖
池莉曾這樣評論自己的創作,“一切的想象、體驗和經歷都超越不了生活本身。世界上的至真至善都天然存在,只是被積年的歲月風塵所掩蓋。我的寫作,為的是拂去那些灰塵,讓真善美顯露出光芒來。”在《煩惱人生》等一系列關注小市民日常生活煩惱的小說中,即使主人公被生活的困境壓彎了腰、蹙皺了眉,依然在其中有著感人心脾的溫暖,正是這樣一種窮困處境中的溫暖才顯得分外感人至深。
《你是一條河》中的辣辣在丈夫過世后堅強地撫養八個孩子,家庭貧困,她就拼命地剁蓮子、搓麻繩、撿豬毛,沒活干就去賣血,用自己的身體去換取孩子們的生存,母愛在如此艱難的情況下顯得分外耀眼?!秮韥硗分锌刀蝺扇说木嚯x越來越遠,但故事開頭,曾頻繁書信來往、因毛主席逝世一起抱頭痛哭的他們是真心相愛的,即使生活分開他們,我們依然記得屬于他們曾經純潔真摯的感情?!稛廊松分杏〖液耠m然有無數的煩惱,至少有他的妻子不離不棄的陪伴,而他也在身體力行的做好每件事情,我們有理由相信他們的處境也會越來越好。
不只是池莉,新寫實小說的其他代表人物如方方,她的作品《桃花燦爛》讓人們一遍遍的感動于粞和星子的那段刻骨銘心而卻充滿坎坷的愛情,兩人的快樂是發自內心的自然、快樂、親近,這樣美好的感情也是我們都期望得到的。新寫實小說中的小市民有他們的煩惱人生,也有著不屈不撓的生活勇氣以及智慧的人生策略和務實的生活態度,更有著對美好感情、幸福生活的向往與孜孜不倦的追求。
池莉的小說創作表現了新寫實小說中在眾生窘困的生存狀態之下平凡卻永恒的生存渴望,在煩惱人生的生活環境下堅韌不拔的生命意識。同時我們也應該注意到雖然有著細節的真實但是新寫實小說缺少完整價值觀的支撐,較少歷史的厚重感。不過雖然新寫實小說有著一些不足之處,我們仍然要看到他們對于當代小說的發展所做出的貢獻,對于理解民眾的生存狀況也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張韌.生存本相的勘探與失落[J].文藝報,1989(05).
[2] 池莉.煩惱人生·編者的話[J].上海文學,1987(08).
[3] 丁永強.新寫實作家、評論家談新寫實[J].小說評論,1991(03).
[4] 戴錦華,池莉.神圣的煩惱人生[J].文學評論,1995(06).
[5] 丁永強.新寫實作家、評論家談新寫實[J].小說評論,199l(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