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桂明
當前,我國的社會經濟在不斷的發展,全民健身成為了時代發展的核心內容,高中生能否擁有良好的身體素質得到了廣泛的重視。伴隨著高中體育對新課程標準的使用,使得高中體育教學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可是,在使用新課程標準的過程中,其標準也在隨著社會需求而不斷改革,因此在高中體育教學過程中則會面臨著許多問題。基于此,本文主要以新課程下高中體育教學的現狀及對策為基本點,進行詳細的分析。
一、高中體育教學的現狀分析
1.不齊全的體育設施
高中的體育教師想要順暢的開展體育教學,最重要的條件就是場地和體育器材。可是,現如今我國的大部分高中學校卻無法投入充足的體育設施,從體育場地的投入上進行分析,會受到高中學校總體室外面積的局限,游泳池、網球場、羽毛球場等場地想要建立在高中學校中十分困難,導致高中生只是學習最基本的體育技能,對體育課的興趣度直線下降,因此造成高中體育教學效果不佳,學生的身體素質無法得到全面的鍛煉。
2.教師水平薄弱
在高中教學的所有科目中,最受校領導和教師關注的就是語文、英語、數學、物理、化學等科目,尤其是在臨近高考階段,體育課往往被取消而被替換成數學、英語等課程,進而造成高中學校并不重視對體育教師的進修和深造,教師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很大的不足。并且,由于體育教師在課下的時間還需要管理器材和組織課間操等一些繁雜的工作,導致體育教師產生過大的壓力,無法全身心的投入到日常的體育教學中。
3.不合理的課程設置
在最近幾年,高中的體育教學內容中,一直是將排球、足球、田徑、籃球作為主要的體育項目,嚴重忽視游泳、體操、網球等具備新課程意識的項目類型,造成高中生在上體育課時,極易產生一種厭煩的心理。此外,在高中體育的課堂內容中,大部分都是非常固定和陳舊的知識,僅僅是以最基本的四個步驟為主,分別為:開始、準備過程、基本過程、結束,這種教學模式會導致高中生喪失對體育課的學習興趣。
4.單一的教學方法
當前的高中體育教學模式中,體育教師一般會以自身作為教學的中心,嚴重忽視對學生在體育課堂上積極性的調動,造成體育課堂的氛圍十分低沉。由于每位學生都擁有不同的身體素質,在接受同一種體育項目時會表現出不同的態度,可是教師往往沒有考慮到這一問題,時常會用同一種教學方法對待每一位學生,忽略了學生在身體素質上的差異度,不去探究每位學生最適當的教學方法,導致學生們普遍排斥體育課。
二、新課程下高中體育教學的對策研究
1.對場地和體育設施的充分利用
場地和體育設施是高中體育教學中最為重要的輔助教學工具,可是現階段的高中學校中基本上都會面臨場地不足、體育設施匱乏等問題,想要充分解決這一系列的問題,教師不單要利用學校內部現有的資源,細致的劃分學校所具備的器材和場地,以此能夠達到充分使用體育場地的目的,進而防止同一時間不同班級上體育課時的互相干擾,還需要有效的改革教學內容和妥善安排課程表,實現科學使用現有場地的目標,從而確保體育教學的整體成效。
2.強化高中體育師資力量
在高中體育活動和教學的過程中,體育教師作為組織者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不斷的提升高中體育的師資力量,才可以逐漸的更新體育教學觀念,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并合理的實現新課程改革的目標。想要強化高中體育師資力量,一方面要誠聘素質較高的體育教師,同時要擁有一定程度的責任心;另一方面高中學校需要定期開設培訓課程,以此來強化體育教師的教學和專業水平,也可以和其他高中學校的體育教師相互溝通,掌握體育教學的未來規劃,從而增進體育教學的發展和創新。
3.調整課程設置
高中體育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有必要實時的調整課程設置,要利用逐漸規范的運動規則有效的緩解一些體育動作的復雜度,以此能夠合理的提高體育教學的成效。利用不同形勢下的教學方法,例如:娛樂化教學、模擬生活化教學、表演化教學等方法,可以充分的改善高中體育課堂中的活動形式,與此同時要重視學生較為感興趣的體育問題,以此來提升學生們的主觀能動性,從而強化高中體育教育的總體成效。
4.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中心
高中體育教師在教學時要以組織者的身份,引導學生們充分的融入到體育課堂中,并要以學生為中心,增進學生們的創新性和積極性。其一,教師要摒棄傳統形式下的教學模式,并要將體育課程作為提升學生身體素質的課程。其二,每位學生對體育項目的喜愛類型和喜愛程度不同,有的學生喜歡踢足球,而另外的學生可能喜歡打籃球,因此想要達到因材施教的目的,需要高中體育教師全面的了解不同學生的興趣,對個體差異有所尊重才能夠提升高中生的綜合素質。其三,利用對體育課程學習興趣的激發,轉變學生的傳統型理念。
由以上論述可知,對于現階段所面臨的高中體育教學問題來說,只有逐漸的創新改革,強化對體育教育的關注,并摒棄傳統形式下的體育教學方式,提升教師綜合素質,加強對體育器材的投入,才可以達到體育教學可持續發展和創新的目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