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蘭
【摘 要】計算機網絡的快速發展對人們的行為方式和思想觀念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也促進了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高校教育工作者要針對目前的工作狀況,對德育工作的觀念進行轉變,對德育工作的方法和內容要進行科學創新,利用互聯網對主流文化進行宣傳,要努力使德育工作打開新局面。
【關鍵詞】網絡環境;高校德育工作;對策
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網絡已經成為師生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已經成為學生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網絡文化給學生的生活、學習帶來了樂趣、便利,但是隨著網絡文化的快速發展,也給學生帶來各種各樣的倫理問題和心理問題。上述問題會對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還不成熟的大學生,在心理上、道德上、政治上、思想上造成負面影響。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要深入對德育工作進行研究,必須引起重視,加深對德育工作的認識。
一、網絡環境下高校德育工作存在的一些問題
網絡對高校德育工作的有著積極的作用,但是對大學生的影響也是很大的,高校德育工作者必須引起重視。
(一)網絡對校園氛圍造成了不良的影響
目前,網絡的快速發展為大學生的論文造假、網絡侵權、網絡作弊等提供了渠道,這類問題造成了高校學術信任缺失,對高校教育質量造成不良影響,高校的學術氛圍受到了破壞。另外,很多大學生沉迷于網絡游戲,也是很多高校都比較頭痛的問題。通過調查表明,每年有80%左右的大學生被退學或者受到處分,主要是由于這些學生沉迷于網絡游戲,造成了學業的荒廢。由于對網絡缺乏科學的認識,造成了有些學生的學習生活受到了影響,整天沉迷于網絡世界,抄襲、造假、缺勤、掛科等現象造成校園學術氛圍不斷淡化。
(二)網絡對學生的身心健康、道德行為造成了不良的影響
隨著網絡的快速普及,網絡的無約束性和隱蔽性給學生創造了一個自由而又虛擬的網絡環境,學生在網絡環境中可以消除等級、身份等差異,心理上比較容易得到滿足,但是網絡的不良信息也會給大學生的健康成長造成一定的影響。大學生在大學階段其心理發展還處于過渡時期,如果沉湎于網絡就會脫離正常的學習活動和人際交往,對身體健康造成不良的影響,長期下去就會對人格的塑造、心理定位造成不良影響,造成責任感缺失、人際交流障礙。
學生在大學階段正是人際關系和人際交往能力形成的非常重要的時期。網絡交流主要是以計算機為中介進行人際交往,面對面的交往較為缺乏,容易造成脫離現實生活、以個人為中心,沉湎于個人的傾向和偏好,長期下去就會造成學生冷漠、孤立、自私的性格。大學生在網絡中很難形成較好的人際關系,一旦受騙,就會對現實產生敵意和懷疑,甚至還會產生厭世心理。網絡文化還會對大學生造成道德淡化的不良影響,學生在網絡上往往是隱去真實姓名,這種隱蔽性就會造成不道德的行為增多,有的人發送不良信息、查看黃色信息、截取他人郵件等等。學生長期受到不良信息的影響,就會缺乏道德感和社會責任感,玩世不恭、雙重人格。
(三)網絡所具有的開放性對德育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方式造成不良影響
網絡文化具有開放性的特點,在網絡環境中有利于不同文化的激烈碰撞。近年來,我國的計算機網絡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上網人數得到了快速增加,其中大學生占有較大的比重。大學生由于心理和生理等因素,他們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還處于發展時期,很容易受到外界思想的影響,可塑性較大。處于這一時期的學生,如果網絡環境中沒有先進的思想文化的引導,就會受到網上不良思想的侵害和西方文化影響,就會誤入歧途,就會喪失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
目前,網絡已經與學生的學習生活息息相關,已經涉及到校園生活的很多方面。對于網絡的使用要堅持“加強管理、積極建設、充分利用”的原則,應當用健康、積極、正確的信息、文化、思想占領網絡陣地,同時還應當對網絡的不良信息進行控制,已經成為高校思想政治和黨建工作重要的課題。
二、針對網絡環境下高校德育工作存在的問題應采取的一些對策
網絡環境下,高校德育工作面臨著很多困難,要主動、積極地去面對,揚長避短,趨利避害,借助網絡技術開展高校德育工作。
(一)認真做好德育工作隊伍建設
網絡環境下的高校德育工作是很有挑戰性的,德育工作者要能夠掌握德育工作規律,擁有較高的政治理論水平,還要了解網絡特點,熟悉網絡技術,要能夠在網絡環境下開展德育工作。高校德育工作者要能夠準確宣傳馬克思主義理論,應當具有馬克思主義的道德觀、價值觀、世界觀,要能夠自覺維護這種道德觀和價值觀的責任感。網絡環境下,高校德育工作者對于德育工作出現的問題要能夠利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進行分析,使德育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得到解決。高校德育工作者在處理問題時要對自己的知識結構進行更新,要快速適應網絡環境,在知識和技術上要快速介入網絡時代,要把自己成為一個既熟悉網絡技術又能夠掌握思想政治規律的新型德育工作者,只有掌握互聯網技術,才能了解大學生的想法,才能更好地開展德育工作。
高校德育工作者在網絡環境下要具有較強的信息處理能力,要能夠對各種信息進行辨別,并且要能夠把這種能力運用到高校德育工作中。例如采取建立博客、專題網站、論壇、QQ群等,一方面能夠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另一方面能夠利用先進的技術進行文化的傳播。要想做好德育工作還有加強自身的網絡素質的提高,為學生樹立榜樣,影響學生的認知發展,促進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形成。
(二)高校德育工作者要積極地對工作理念進行創新,認真做好高校德育工作
目前,很多高校將網絡技術部門、保衛處、學工部、黨委宣傳部明確為實施網絡思想教育的部門,但是一線從事思想教育的教師卻沒有得到重視。其實這些一線從事思想教育的教師是比較能夠激發學生的思想教育信息需求,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重要力量。
有些教師利用網絡對大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怕麻煩,有顧慮,有偏見,從而造成利用網絡開展德育工作的優勢不能
(下轉第15頁)
(上接第14頁)
得到發揮,另外,高校教師利用網絡進行德育工作的開展會占用一部分課余時間,而學校又沒有給予一定的獎勵,這樣就會使教師感到沒有受到重視,對此就會不太積極。因此,教育管理部門和學校領導要加強思想觀念的轉變,進一步做好高校德育工作方法和考核內容的改革,并且應當制定科學的措施把教師的利用網絡從事的德育工作給予一定的勞動報酬,鼓勵教師借助網絡進行德育研究、教學、教育,使德育工作真正得到很好地開展。
(三)高校德育工作者要積極地對大學生進行引導和教育
虛擬的網絡也是需要進行道德的約束,網絡也不是絕對的自由,學生在網絡中從事的活動要遵守網絡道德規范,因此,高校德育工作者要根據大學生的特點、網絡道德和傳統道德的現狀、我國的國情對大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例如開展人格塑造、網絡文化素質培養、網絡道德與倫理等課程對大學生進行網絡德育,培養學生的網絡安全意識、道德自律意識、網絡責任意識,要激勵大學生進行自我約束、自我塑造,確立更高的道德標準,不斷加強自身的修養。為了提高大學生的網絡素質,可以積極開展一些活動,例如圍繞網絡創意、頁面設計、網絡知識等內容而開展活動,讓大學生懂得如何與自己的專業進行結合,如何利用網絡上的資源等問題,從而將校園文化和網絡文化進行緊密地結合起來,為大學生利用網絡資源提供條件。
(四)對高校德育機制進行科學改革
首先,要認真做好德育評價體系的改革。高校德育評價應該是對學生的行為以及思維方式有著引導作用。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德育狀況考評管理,提高學生接受思想教育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其次,要認真加強網絡設備和技術的提高。要開發一些具有自動更新、卸載保護、屏蔽過濾等功能的軟件,加強對內容的過濾,保障學生不受不良網站和非法網站的侵害;應當定期做好病毒的查殺工作,防止病毒感染,防止受到黑客的攻擊。第三,要認真做好校園網絡德育功能的發揮。高校德育工作者要能夠充分利用校園網絡增強校園文化的影響力,擴大校園文化的覆蓋范圍。第四,認真做好高校德育工作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
三、結語
總之,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高校教育工作者對于網絡環境下的德育工作要進行不斷地創新。高校大學生要能夠正確使用網絡,要充分認識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對于高校德育工作者來說網絡是一個較好的工具,利用網絡優勢,能夠創新德育內容,完善德育體制,使德育工作能夠更好地服務于廣大學生,使德育工作水平不斷得到提高,使網絡成為學生健康成長的優良環境。
【參考文獻】
[1]周咪,李良民.網絡環境下高校德育工作的困境及規避對策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2(24).
[2]趙盈.網絡環境下高校德育工作的多元化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28(1).
[3]孟祥婷,趙娜.網絡環境下高校德育工作面臨的挑戰[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1(13).
(作者單位:遼寧裝備制造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