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佳佳
【摘 要】21世紀是一個知識經濟的時代。當今國際的經濟和科技競爭越來越圍繞人才和知識的競爭展開。作為全面發展的知識型人才,必須博覽群書,掌握知識動向。閱讀作為一種學習方式,必定越來越受到重視。我們必須從小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養成閱讀習慣,并指導他們掌握合理正確的閱讀方法,提高閱讀率。
【關鍵詞】課外閱讀;興趣;指導
學習的基點應是以自發自愿為基礎的,小學生的課外閱讀也應該遵循這樣一個原則。如何才能使小學生自發地進行閱讀呢?老師們回答了這個問題,他們覺得,興趣能使孩子們自發地閱讀。于是,在日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形成閱讀習慣,成了閱讀教學的重點。然而,這并非輕而易舉,必須有促進實現轉變的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1.借助“內容遷移”,培養課外閱讀興趣。
小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短,受環境影響很容易分散注意力,對客觀事物的注意力更強一些,面對長篇大論的文字,小學生很難長時間投入其中,若要達到津津有味的地步就更難了。古城小學有位老師想到了妙招:他把《三國演義》推薦給學生,但不只讓學生看書,還讓他們收集平時玩的“三國卡”,通過上面的人物介紹,加深學生對人物的印象,并引起學生自發閱讀的興趣,也使得厚厚一本《三國演義》成了全班同學課外興致勃勃的讀物。
2.借助“故事遷移”,形成課外閱讀興趣。
這主要針對低年級的孩子,他們自己的閱讀能力還不是很強,閱讀自主性更弱。老師講故事,正好滿足了他們聽的欲望,所以若從講故事著手,效果較一般會好得多,當學生聽得有味時,老師再適時推薦,學生的興趣就在無形中形成了。
3.創設“發揮空間”,穩定課外閱讀的興趣。
學生的閱讀興趣有了,還要有正確的閱讀方法,這就需要老師的引導,“授人以漁”才能從根本上改變學生的閱讀效果。在指導學生以何種方法去閱讀,筆者作了以下的初步探究:
1.要選有益讀物
在選好書方面,首先應該根據學生年齡的特點和知識水平來確定。其次要有教育性,選取的讀物應對兒童的思想感情、意志興趣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影響。有的書,學生讀了會受用一輩子,尤其是小學生,性格還未生成,容易被塑造,通過讀物來影響學生的性格品質是一個“潤物細無聲”的好途徑。第三,要注意廣泛性。學生的興趣愛好可能是單一的,但“讀百家書,行萬里路”,從小就養成廣泛的閱讀興趣,小說、詩歌、童話、科普作品等都應涉及。第四,要注意趣味性。讀物應是孩子們喜聞樂道的、能夠使兒童愛不釋手的。為了給學生選好的讀物,教師必須博覽群書,特別廣泛地認真閱讀兒童讀物。
2.傳授閱讀方法
教師可根據讀物的不同體裁,因材施教。如:
(1)教學故事時可采用:知詩人解題意——抓字眼明詩意——想意境悟詩情。
(2)教學童話時可采用:一讀童話,讀準字音;二讀童話,了解大意;三讀童話,提出問題;四讀童話,懂得道理。
(3)教學寓言時可采用:一讀寓言,知大意;二讀寓言,解疑問;三讀寓言,悟寓意;四讀寓言,善聯想。
授之以法,為學生“搭路鋪橋”,促使學生逐步由“學會”轉化為“會學”,形成主動閱讀的心態。
3.鼓勵學生在課外閱讀過程中學會發現
古人云:“讀書無疑須教有疑,有疑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在語文課外閱讀指導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在閱讀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尋找釋疑的策略,從而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做到這點,一方面,教師要在課外閱讀指導中,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培養學生樂于發現問題的興趣:另一方面,還要培養學生敢于發現問題的精神和善于發現問題的能力,正如杜威所說:“學校中知識的目的,不在于知識的本身,而在于使學生自己獲得求知識的方法。”
4.在課外閱讀指導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小學生課外閱讀活動本身便是極具創造因素的活動。教師在組織和指導學生課外閱讀的過程中,要努力創設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的民主環境,為學生搭建展示自己獨特見解的舞臺,使學生敢于說出自己的理解和看法,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體會文本所表達的內容,積極倡導“標新立異”,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培養孩子的創造能力。
5.在語文課外閱讀指導中給學生以適當的“強制”
葉圣陶先生曾說:“養成良好習慣必須實踐。換句話說,那不僅是知識方面的事,心里知道怎樣怎樣,未必就養成好習慣,必須怎樣怎樣去做,才可以養成好習慣。”由此可見,學生知道了課外閱讀的重要性,有了濃厚的閱讀興趣,具備了一定的鑒別和選擇能力,但未必就形成了良好的習慣,還有必要在學生日常的課外閱讀指導中,通過一定的“強制”,使學生達到“知行合一”。所謂“強制”,在這里是指給學生規定相應的課外閱讀任務,通過一些必要的手段,對學生的課外閱讀進行監督。這種“強制”,在小學生良好的語文課外閱讀習慣尚未完全形成之前,是十分有效的。通過適當來自于教師或家長的外部強制,逐步使學生過渡到自我“強制”,即強制自己按照良好的課外閱讀態度、方法去閱讀。這樣,天長日久,習慣成自然,從而達到自動化的程序,以至于某一天沒有進行有益的課外閱讀,沒有獲取到新的信息,倒覺得別扭、不舒服。
人類已進入21世紀,社會的進步與發展,越來越呈現出開放性也綜合化的趨勢。就教育而言,也必須充分體現開放性的原則。語文工作者有責任、有義務去拓展學生語文學習的視野,引導他們廣泛地接觸社會、接觸生活。而課外閱讀就如一扇窗,打開一片空間,促進身心健康發展,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
【參考文獻】
[1]李運菊.《課外閱讀總設計》載《小學教學設計》2001年第1期
[2]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年6月第2版
[3]沈榮華.《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的研究和探索》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7月版
[4]張長青.《小學語文教學研究》蘭州大學出版社,1993年3月版
(作者單位: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秋瑾小學趙家坂校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