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紅
高效教學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遵循學科規律投入比較少的教學成本,取得盡可能高的教學效果。高效化學教學包括三方面含義:效果高、效率高、效益高。但當今課堂教學中,存在著對高效教學理解上的不良認識而形成的對高效課堂教學的影響。
一、課堂容量的不良認識
高效課堂的教學效率可表述為:效率=高效教學時間/實際教學時間。所以,在實際上課中,追求高效的一個不良認識即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就是等于增大課堂講授量。所以一種現象認為,課堂容量大,課堂時間是一定的,學生即使只記住一部分教學知識,課堂效率也是高的。其實,評價一堂課的是否高效,關鍵不是教師教了多少,而是學生學了多少,盲目增大的課堂容量,挫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了學生學習的難度,模糊了教學重點,嚴重影響了教學目標的實現,阻礙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將演變為低效的課堂模式。實踐表明,大容量的課堂教學:因為教學內容過多,許多老師講課和提問題的速度過快,這讓教師在教學中少了幾分沉穩,多了一點緊張和壓力。學生也因為過多的信息,短時間難以接受,學習的新知識太多不能理解,消化不良。最終導致大腦疲勞,全身乏力,沒有興趣學習,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對學習就失去興趣。
自然,課堂講授的內容過少,節拍太慢也不行,因為講授的內容過少,信息內容過少,勢必致使減慢課堂教學。學生們的心思容易不再在課堂上,特別是成績優秀的學生得不到滿足便會心不在焉,時間的一長,就會失卻主動學習的自信心,更不會主動去探索問題。只有適當的課堂容量,教師才能從容地教學,學生才能輕松地學習,也有助于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我們知道:如果你想學點東西唯一的秘訣就是要學會,不要期望太高。那么我們怎樣才能實現適當的容量和合理的節奏?
1.認真把握教材
教師要認真研討課程大綱和教學資料,洞悉每節課的重點知識,以及教學內容在學科體系上的作用。根據必要的最低限度的學習內容和學習這些必要知識的時間來確定學會這些知識的最佳容量,同時班級規模不同。雖然材料是一樣的,但它們應該是具體到每一個內容會因時間、對象的不同而異。教師教學必須個性化、教學內容和選擇使用的教學方法必須靈活,從而使課堂教學容量和節奏趨于合理。
2.了解學生實際
要了解所有學生對基本知識掌握的狀態,節奏的速度取決于學生對原有知識掌握的境界。實際教學的實施不能夠只看重學習優秀的學生忽視學習貧困學生,也不能因將就差生而累垮優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探索和研究都需要時間,有了充足的時間,學生才能深入思考,徹底領悟,使學生學習的有效性和教學時間比值最大化。
二、合作學習的不良認識
高效教學關注效益面,即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關注各個層次的學生發展。小組合作為實行這種教學方式的學生們提供了參與討論共同學習的機會,提高了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但如果合作學習片面追求了課堂氣氛的熱鬧,高效教學必然走入不良認識。高效合作的策略應表現為:
1.相機合作
小組合作學習在教學重點、難點上同學們進行合作、共同探究能夠達到事半功倍。那么什么時候才是學生合作探究時機呢?我認為,要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學生學習的內容,科學地安排學生合作學習的環節。總的說來,這樣幾種情況下適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元素及其化合物這部分內容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和創造性,它們的答案常常是多元化的、開放的,而單個學生的思維是單一,傾向于認為單一的答案。
進行小組合作教學,信息溝通渠道廣泛,促進課堂信息的溝通,在進行講授和學習時,學生之間和師生之間相互啟發,每個人都參與,每個人都得到思維訓練和智力的發展。實驗時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小組成員進行分工進行調查,開展操作時團隊合作,使團隊成員在相互配合中默契操作,分享合作的成功,也是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學習氧氣、碳酸氣等氣體的制作時,可以盡可能多的提供實驗器材,讓學生共同完成實驗裝置的設計,體味裝置的優缺點,感悟氣體制取的設計思路等。
2.建構合作小組
最佳的學習小組應該是優勢互補,避免強強聯合。聰明的小組合作學習安排,教師應該經過調查根據學生特點進行整合形成小組,使小組每一個成員生都能在合作中不同的階段參與討論,從而實現參與成功的樂趣。根據每個學生的不同層次,教師必須有意識地安排不同的任務,同時注意“學困生”的學習。在學生合作學習一段時間后,他們對想要研究的問題就能獨立思考,教師要激勵他們,進一步激發他們在獨立思考的過程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一過程中,要十分關注,不能讓這一活動成為某些學生的“一言堂”。合作學習,也可以事先制定一些潛規則,即交流學習成果時,有意識讓學習困難的學生先發表一些零星的看法,再由學習好的學生給預增補。
三、培養良好合作習慣
學習小組一般由4~6人組成,這樣的建制利于化學學習。組內的科學分工是高效活動的關鍵,一個好的學習小組首先要有一個好的組長,小組的其余活動分子也要做絲絲入扣的分工,如書記員、匯報員、材料員等。報告員代表小組報告小組學習情況,這樣每個成員都有參與的機會,同時注意關照配合小組內其他成員的活動,在一些精細的小組合作學習中,這樣的科學分工就凸現出它的魅力。
四、反饋評價的不良認識
反饋測試顯然是一種高效的評價方式,但是一些老師為了應付反饋測試,激發學生的熱情,步入了齊聲喊、一個音的不良認識,甚至個別老師為了追求課堂的氣氛花了很多時間進行等等,不能檢測課堂的效果。高效的反饋評價要處理好以下幾點:
1.少數與全體相結合
老師在發問中必須安排好下面幾點:課堂發問理應注意的輻射面。既要照顧點又要照顧面,以點帶面,培養優生,關心學習困難學生,達到共同提高。更要考慮大多數,反饋整體情況。如教學中,筆者習慣采用這樣的反饋方式,有些問題設計成選擇題形式,擴大知識點的覆蓋面,學生回答時采用手指數目對應不同選項的形式,思考結束后,全體舉手作答。
2.練習與板演相結合
課堂練習是一個老師捕捉學生學習信息的機會,學生的思維方式、解決問題和計算過程中的信息提供了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對知識理解的正確性。就個別學生而言,可以捕獲學生解決問題速度和準確性,還可以捕捉學生對知識內容理解中存在的問題,
3.即時與逐級相結合
為了實現高效課堂反饋,必須建立完善的反饋系統,形成課堂、任務、單元、學期(年)反饋系統,加強學生的自我評價和自我調整的能力,真正實現高效教學反饋機制。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皋職業教育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