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冶霞
摘 要:語文是各學科學習的基礎,文字理解能力強了,學習起來才會游刃有余,輕而易舉,這就需要從小學語文學起夯實語文基礎。因此,教學理念和方法需要不斷地創新,利用好身邊的教學資源,如多媒體,做好小學語文教學是每一個小學語文教師的理想。當然,語文教學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通過猜想、實踐、證實幾個關鍵步驟來實現,在這幾個過程中需要不斷積累經驗,總結經驗。持之以恒地學習,定會使小學語文教育工作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小學語文;心理健康;學生主體;實踐
一、堅持為學生創造健康的學習環境
快樂與成功的先決條件是:要身心健康、生活中的大部分領域里心理健康的作用遠遠大于身體健康,世事變化無常,心情變化隨世事變化而陰晴圓缺。漫漫人生路,荊棘總與快樂相伴,陽光總在風雨后。生活就是一只紙老虎,打敗弱者,成就強者。機會往往留給生活的強者,弱者只能回憶蹉跎歲月。
1.教師要注重小學生的年齡特點
在小學階段,教師要注重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在這個年齡階段,小學生的身心發展很是迅速,從對世界的懵懂認識,開始熟悉這個千變萬化的社會。他們學習的語文學科又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通過學習文字,對自己開始有一個全新的了解,自我意識和思考能力逐步成熟。學生敏感地感知社會,情緒和情感易受社會的影響。
在這個年齡階段,學生的毅力和約束力逐漸養成,思考能力明顯提高,但是由于心智還未真正成熟,所以情緒和情感如海浪般波瀾不驚。教師在這個階段應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和幫助,使學生能夠對自己有一個全面正確的認識。
2.注重品德教育
品德教育永遠都是我們教學的核心內容,曾有人問:教育的本質是什么,其實教育的本質就是在學生離開校園以后忘掉自己所學的知識,剩下的就是教育的本質。
品德教育的第一位就是要培養學生豁達的心境,面對生活有積極的態度,多贊美學生,多跟學生交流,激發每一位學生的潛在能力。在學校曾經有一位一年級的學生,經常被高年級的學生欺負,被自己班里的同學嘲笑。在一次美術課上,偶然發現這個學生在畫一條巨大的蛇,蛇的嘴里站著好幾個人,我走過去問他:“蛇的嘴里為什么有人啊?蛇是吃鼠類的,怎么能吃人呢?”他的回答立刻讓我心神不定,他說:“很多人欺負和嘲笑我,我要讓這條蛇把他們都吃掉。”我定了定神面帶微笑地對他說:“你想想啊,如果他們都不在這個世界上了,這里只剩下你,你會不會感到孤獨,會不會哭泣,你會快樂嗎?”這位學生變得迷惑和不解,我立刻解釋道:“我們生活在世界上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喜怒哀樂,遇到不開心的事我們會不由自主地悲傷,這就需要我們勇敢堅強地面對生活啊,但是前提是我們不能干涉別人的生活啊。”這位學生的眼睛開始變得明亮,我拍拍他的肩膀對他說,以后有困難可以找老師的??粗旖巧蠐P的弧度和把那條可怕的蛇擦掉,知道他已經選擇了人生正確的方向。善良豁達的火苗已在他心中慢慢燃燒。有時候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竟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教師在面對不同的學生時,沒有好壞之分,沒有優等生與差生,教師只有一個目的:把每一個學生培養成懂科學,道德高尚的優秀人才。
二、教師要摒棄傳統的教學觀念,樹立全新的教學理念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永遠都是團體的組織者和領導者。教師要徹底摒棄傳統的教學模式,建立“學生是學習的核心”的全新觀念,不斷探索新的知識,構建新的教學觀念。為給學生樹立榜樣,教師應該不斷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遵循學生的學習特性和小學語文教學的規律,運用創新思維能力掌握小學語文教材內容,如高中某化學老師把高中重點內容編排成流行歌曲,這樣不僅學生學起來輕松,而且在枯燥的學習中能感到快樂。
必須改變傳統觀念中以教師為核心,學生被動地學習的填鴨式教學模式。把學生當作是學習語文的中心,教師應在教學中以學生的興趣愛好活動為中心,逐步展開教學內容。例如,在課堂教學前,把自己的教學目標告訴學習委員或者班長,讓學習委員或者班長通知本班的學生進行課前閱讀,學生閱讀之后根據自己選定的學習目標再讓學生進行討論,增強學生的思考和自主學習能力。然而,教師可出多種作業題目讓學生自己進行選擇,當然,學生也可以自己設定作業題目,教師給予一定的評價。這樣每位學生都會參與到學習語文知識當中,他們發現學習語文不但不是那么乏味,而且還會發現生活是那么的美好。循序漸進地增加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從而大大提高小學生學習語文的效率。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培養出的學生不僅要具備豐富的知識,而且還要具備高尚的道德情操,這才是教育的結晶。
參考文獻:
[1]余華.新課改下高師思政專業法律課程教學模式探析[J].教育與職業,2014(5):78-79.
[2]周淑芳.新課改下的教研改革研究[J].繼續教育研究,2012(11):56-57.
[3]陳小紅.新課改下的思想政治課程教學研究解讀[J].教育與職業,2011(18):89-90.
(作者單位 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上灣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