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梅
摘 要:地理新教材突出了素質教育要求,強調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作為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更新教育理念,轉變教學習慣,改進教學方法,借助多媒體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對地理學的興趣,課堂上讓學生動起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特別是創新能力和終身學習能力。
關鍵詞:新課改;教育觀念;地理教學;綜合素質
一、新課改的基本理念
新的課程標準基本理念是:人是教育的核心和精髓。人不僅僅是教育的起點,而且也是教育的歸宿,教育的目的是為了人。教育不僅僅是傳授知識,而且能啟迪人的思維。新的課程標準正是基于這一點,主張教育要以“人”為本,面向全體學生,力求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尤其是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終身學習能力。
高中地理教學大綱明確指出:高中地理課程有助于學生觀察和理解與人類發展有關的地理環境變化,培養學生的地理基本技能、地理思維能力,以及地理探究能力;能夠獨立與人合作,運用地理概念、知識和技能,對人類與環境之間的關系做出正確的判斷和評價。新大綱的教學目的在于求新、求實,并且體現新的教育理念,把觀念和能力的培養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
二、教師要更新教育觀念
基于以上教育理念和原則,作為一名高中地理教師,首先必須更新教學觀念。(1)必須摒棄教師的“滿堂灌”,害怕講得不夠、講得不細、講得不全,好像老師不講學生肯定不會,考試肯定考不好的觀念。這種教育窒息了學生的新意識、創新思想,堵塞了學生的實踐渠道。因此教師首先必須徹底摒棄傳統教育觀念,建立新的課程理念。(2)抓住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這個中心思想。新課程的中心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所以,要求我們老師的一切教學活動必須從學生的主體性發展、全面發展出發,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學生充分參與到地理教學過程中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因此高中地理教師要轉變自己的角色,由課堂的主宰者變為課堂的引導者、參與者和學生學習的幫助者、促進者。注重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課堂上讓學生分組討論,在探究、體驗、交流、分享、相互激勵與碰撞中發現知識的來龍去脈,完成新知識的認識。
三、課堂上轉變教學習慣,改進教學方法
作為一名高中地理教師,改變了教育理念還不夠。教師還是教育教學的引導者,所以課堂上還必須轉變教學習慣,改進教學方法。高中地理新教材信息量增加,更加注重知識的獲取過程,更加注重學生的能力發展和個性的張揚,更加注重學習與生產、生活的密切聯系,并且能大幅度地增加學生自由支配的時間,這些使得傳統的教學模式已不能適應新課標的要求。因此作為教師我們必須轉變教學習慣,改進教學方法。
1.增加課堂的趣味性,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推動學生學習的直接動力。它猶如催化劑,會不斷促使學生去實踐、去探索、去思考。達爾文在自傳中寫道:“沉溺于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就會主動而深入地了解任何的問題。”學生只有對地理這門學科感興趣了,他們才能把學習地理當成一件既輕松又愉快的事情,變“苦學為樂學”。如何激發學生對地理的學習興趣呢?地理是一門與生活實際聯系較強的學科,所以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上盡量引入生活中相關的例子。如,講到洋流時可引入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及其盟軍嚴密封鎖了大西洋和地中海之間唯一通道——直布羅陀海峽,然而英國艦艇卻屢遭德軍潛水艇的襲擊,致使英軍蒙受了極大的損失。原因跟洋流有關,原來德軍利用了直布羅陀海峽海水的流動,關掉潛水艇馬達,讓潛水艇隨著洋流流過直布羅陀海峽。這樣學生的興趣就可大大提高。地理涉及較多的自然景觀、風景名勝、風土人情等事物,教學中可以引用古詩來進行描述。如,講廣西桂林山水時可引用“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來形容石灰巖地區泥沙少,江青水碧景象。當然除了引用古詩外,上課時我們還可引用歌曲、謎語等來激發學生對地理的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整個地理教學的全過程,變被動為主動,達到促進學生學習意識的轉變。
2.利用多媒體教學
進入21世紀,科學技術迅猛發展,人類社會已經進入網絡信息時代,多媒體輔助地理教學也越來越被老師重視。地理也不例外,而且就地理的學科特征,多媒體教學更是必不可少。多媒體地理教學可以充分利用網絡新聞、圖片、聲音資源的共享,實現地理知識的全面搜集和合理利用,學生可以學到更多、更新、更全面的知識。
圖是地理學的第二語言,傳統的地理教學,一堂課不可能帶很多地圖,而且一般的地圖圖幅比較小,坐在后排的學生看不見掛圖,這樣利用掛圖進行教學的效果是顯而易見的,尤其是在進行“區域地理教學”時,并且在了解世界各地的自然環境、風土人情、工農業等,傳統的教學是無法直觀地把相關的圖呈現在學生面前。而多媒體地理教學,可以充分發揮地圖在地理教學中的作用,達到圖文統一的效果。多媒體教學以有聲有色的特有優勢,把遠方的東西呈現在學生眼前,把復雜的東西變得簡單,把抽象的東西化為具體,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大大提高了教學效果。如,“地球的運動”這一知識點,借助多媒體教學,用動畫演示地球自轉的同時還進行公轉,演示黃赤交角隨著太陽直射點的季節運動,增強了學生的空間認知能力,把抽象的事物化為具體,學生認識該知識點也變得輕松了,興趣也提高了。
3.采用探究式的教學模式
新課標倡導以“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交流與合作”為主要特征的學習方式。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做到讓學生積極互動,引導學生分組討論、合作探究,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習,讓學生在探究中自己得出結論,獲得知識。這樣老師在課堂上講的時間少了,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的時間多了,學生知識掌握得更牢固了,興趣也提高了。當然為了避免學生在合作探究時,對知識無法理解,課前老師要備好課,要考慮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不同學生的學習水平,創設適宜學生學習的情景,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參與、都能做,使每一個學生都有收獲。
總之,新課改改變了傳統的師生角色。高中地理教育不再是老師“滿堂灌”,學生不再是死記硬背了,學生成了學習的主人。作為21世紀的一名高中地理教師,首先必須轉變觀念;其次只有學習、學習、再學習,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不斷提高自身素養,才能適應新角色的要求。相信,每一位高中地理教師經過自身的努力,都能成為一名優秀的新課程地理教師。
參考文獻:
[1]刁傳芳.中學地理教材教法[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1.
[2]王濤.地理課教學中的興趣培養[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1996(06).
[3]柏松.中小學教師多媒體CAI課件五合一精講精學[M].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13.
[4]宋運來.什么是最有效的教學:教師最需要掌握的問課品課藝術[M].江蘇人民出版社,2009-05.
(作者單位 云南省宣威市宣威八中)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