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中華
傳統教學模式的主體是教師,教學時往往是教師講學生聽,學生被動地接受學習,這非常不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指導下的“任務驅動”教學法,要求師生改變傳統的觀念和角色。學生在學習中起主導作用,教師在教學中起組織、引導、促進、控制、咨詢的作用。強調學生的主體性,要求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學生被看作知識建構過程的積極參與者,學習的許多目標和任務都要學生主動、有目的地獲取學習材料來實現。在信息技術課教學中,學生在教師的組織、引導下,用不同的方法完成活動“任務”,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知識、思維、技能和情感得到鍛煉和熏陶,有利于學生自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形成創新思維,現就“任務驅動”教學在教學中的應用和老師們交流,期待共同提高。
一、什么是“任務驅動”
“任務驅動”實際上是創設情境理論與建筑主義理論應用于教學中的一種教學模式。教師將教學內容蘊涵在任務中提供給學生,如果任務比較抽象,可以先進行演示說明,使學生明確他們要做什么,然后由學生對任務進行分析、分解,并解決。在任務完成后,學生之間還需要進行交流、品評。在信息技術課中體現“任務驅動”教學法,就是讓學生在一個個典型的信息處理“任務”的驅動下展開教學活動。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用計算機處理信息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還會不斷的獲得成就感,可以更大的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個感知思維活動的良性循環,從而培養出獨立探索、勇于開拓進取的自學能力。
二、任務設計的基本環節
1.創設情境:使學生的學習能在與現實情況基本一致或相類似的情境中發生。
需要創設與當前學習主題相關的、盡可能真實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習者帶著真實的“任務”進入學習情境,使學習更加直觀和形象化。生動直觀的形象能有效地激發學生聯想,喚起學生原有認知結構中有關的知識、經驗及表象,從而使學生利用有關知識與經驗去“同化”或“順應”所學的新知識,發展能力。
2.確定問題(任務):在創設的情境下。選擇與當前學習主題密切相關的真實性事件或問題(任務)作為學習的中心內容,讓學生面臨一個需要立即去解決的現實問題。
問題(任務)的解決有可能使學生更主動、更廣泛地激活原有知識和經驗,來理解、分析并解決當前問題,問題的解決為新舊知識的銜接、拓展提供了理想的平臺,通過問題的解決來建構知識,正是探索性學習的主要特征。
3.自主學習、協作學習;不是由教師直接告訴學生應當如何去解決面臨的問題,而是由教師向學生提供解決該問題的有關線索,如需要搜集哪一類資料。從何處獲取有關的信息資料等,強調發展學生的 “自主學習”能力。同時,倡導學生之間的討論和交流,通過不同觀點的交鋒,補充、修正和加深每個學生對當前問題的解決方案。
4.效果評價:對學習效果的評價主要包括兩部分內容,一方面是對學生是否完成當前問題的解決方案的過程和結果的評價,即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的評價,而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對學生自主學習及協作學習能力的評價。
三、“任務”設計要符合學生特點和接受能力的差異
學生在接受知識的能力方面往往會有很大的差異。因此教師進行“任務”設計時,要從學生實際出發,充分考慮學生現有的文化知識、認知能力、年齡、興趣等特點,遵循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漸進等原則。實踐證明,學生在完成一個與他們的實際生活與學習密切相關而且比較有趣的“任務”時,他們會非常專心致志,樂此不疲。
例如,在學習“輸入文章”的內容時,可以先給學生布置一個任務“輸入一篇自己的短文并保存起來”,這個任務包含“輸入”和“保存”兩步操作,并強調“自己的短文”,體現了與學生的關系和文章的“短”,主要考慮不要讓學生把大量的上課時間花在輸入文字上。
四、設計任務驅動教學要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
傳統教學模式的主體是教師,教學時往往是教師講學生聽,學生被動地接受學習,這非常不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指導下的“任務驅動”教學法,要求師生改變傳統的觀念和角色。學生在學習中起主導作用,教師在教學中起組織、引導、促進、控制、咨詢的作用。強調學生的主體性,要求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在信息技術課教學中,學生在教師的組織、引導下,用不同的方法完成活動“任務”,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知識、思維、技能和情感得到鍛煉和熏陶。因此,教師進行“任務”設計時,要以“學生為中心”,設身處地地為學生著想。
五、“任務驅動教學”設計要注意四性
在“任務驅動教學”中,“任務”的提出是最重要的,它將決定這節課學生是主動的去學習還是被動的去學習。任務的提出首先要有綜合性,它應該把學過的知識和即將要學的知識綜合進去,這樣學生既學到了新知識又復習了舊知識,同時還學會了綜合運用新舊知識,但難度要適中;其次要有可操作性,任務必須能夠通過學生動手操作來完成,應盡量避免抽象和完全理論化任務出現;然后要有吸引性,興趣對學生來說是最重要的,有了興趣學生才會積極主動的去學習,如果學生對你提出的任務學生沒有興趣,那該任務也是失敗的,所以提出的任務必須讓學生感興趣,必須有吸引性;最后要有創新性,我們在設計任務的時候還需要考慮到留給學生一定的創新空間,這樣才會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總之,提出的任務要符合學生認知規律,融合教學內容于開放平等的教學環境中,引導學生去探求知識,去獲取知識,去運用知識。
(作者單位:貴州省遵義市朝陽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