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摘 要:與 LTE相比,EPC的架構能夠更好地滿足我國移動通信網絡的發展要求,其不僅可以有效提升網絡的性能,還能夠滿足用戶不斷增長的業務需求。通過對EPC核心網的基本原理和CDMA核心網的發展現狀進行分析,提出了CDMA核心網向EPC演進的策略,并對引入EPC的難點問題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CDMA核心網;EPC;互聯網;網元
中圖分類號:TN929.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35(2014)11-0129-02
隨著我國信息化社會的發展,移動互聯網等新興產業也得到了較快的發展,大量新業務隨之產生。在這種情況下,通信網將面臨著多種無線接入技術并存的局面。
1 EPC核心網基本原理
EPC中的核心網設備包括:①MME(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移動性管理實體)。MME的主要功能是處理NAS信令、接入安全驗證、TA(Tracking Area,跟蹤區域)列表的管理、移動性管理和會話管理。②S-GW(Serving Gateway,服務網關)。S-GW是面向eNodeB終結S1-U接口的網關。③P-GW(PDN Gateway,PDN網關)。PDN是終結于SGi接口的網關,如果UE訪問多個PDN,則UE會對應一個或多個PDN-GW。PDN-GW對GTP的S5/S8接口的主要功能有用戶的包過濾、合法監聽和UE的IP地址分配。④HSS(Home Subscriber Server,歸屬簽約用戶服務器)。HSS是用于存儲用戶EPC簽約信息的數據庫,其在歸屬網絡中可以包含一個或多個HSS。HSS負責保存與用戶相關的信息,還負責與不同區域內的子系統的呼叫控制和會話管理實體進行聯系。⑤CG(Charging Gateway,計費網關)。通過Ga接口與PGW、SGW等核心網絡中的計費實體通信,用于收集各網元發送的計費數據記錄。⑥PCRF(Policy and Charging Rule Function,策略和計費規則服務器)。PCRF具有策略控制決策和基于流計費控制的功能,并向PCEF提供關于業務數據的流檢測、門控及基于QoS和流計費(除信用控制外)的網絡控制功能。
2 CDMA核心網現狀
CDMA系統的核心網由電路域和分組域兩大部分組成。電路域負責完成對語音、短信等電路域業務的承載和控制;分組域則負責完成網頁瀏覽、下載、視頻和彩信等分組域業務的承載和控制。
電路域主要網元:MSCe/VLR、MGW和HLR/AC。
分組域主要網元:PDSN、AAA和AN-AAA。
3 CDMA核心網向EPC演進的策略和步驟
CDMA核心網向EPC演進的策略有:①引入LTE/EPC,并主要以業務需求為驅動,兼顧網絡演進。業務需求主要是移動互聯網業務和物聯網業務等一些需要高帶寬、移動接入和有
一定QoS保障的業務。②盡量利舊原網絡,通過升級改造保持新老網絡兼容性,保護原有投資。③核心網一步到位,無線網和業務系統則按需逐步完善。
網絡演進預計可以分為以下四個階段。
3.1 小規模試點階段
由于LTE無線網則只是小范圍試點覆蓋,不向公眾開放業務,只進行業務測試,所以需要新建EPC核心網。在小規模試點階段內,網電路域、分組域的網元不受影響,LTE與現網不存在切換關系。
對城市熱點區域進行LTE覆蓋,并正式對公眾開放業務,部分HRPD網絡升級為eHRPD,實現LTE與CDMA之間的切換。當LTE/eHRPD雙模用戶漫出LTE的覆蓋區域時,可以切
換到eHRPD網絡,IP地址不變,服務不會中斷。此階段的網絡架構如圖2所示。
由于此階段LTE覆蓋范圍較小,用戶切換的概率較大,因此需要考慮LTE和C網之間的業務互操作問題。在語音和數據業務方面,可以使用以下幾個方法。
3.2.1 語音業務
3.2.1.1 CSFallBack
語音業務回落到CS域承載,終端提前在CS域注冊,PageinLTE和CallinCS數據業務在LTE覆蓋區域內承載。此方式需要在CS與EPC之間增加互操作網元IWS,要求用戶在LTE和CS域同時放號,且手機應是支持LTE和C網的多模手機。
3.2.1.2 SVLTE
由于SVLTE也是由CS域承載語音,LTE承載數據,且終端要雙收雙發、雙網雙待,因此該方式對終端的要求較高,比較耗電,且雙收雙發不可避免地會存在射頻干擾的問題。但此方式不需要對CS進行任何改造,且語音呼叫建立時間與現網1X用戶一致,沒有額外延時。
3.2.1.3 SRVCC
語音由LTE+IMS實現,即采用VoIP方式,不通過1X網絡接入。但該方法要求終端支持SRVCC方式,并要求LTE實現連續覆蓋。
3.2.2 數據業務
3.2.2.1 非優化切換
當用戶將LTE網絡切換到eHRPD網絡時,UE才向目標網絡進行附著,且只選擇同一個P-GW接入,以保持業務的連續性。該方式比較成熟,且現網設備無需再增加與EPC之間的接口,但切換時間較長,一般為2~8 s,且切換過程中可能會發生數據丟失的現象。
3.2.2.2 優化切換
此方式需新增MME與eAN間的S101信令接口和SGW與HSGW間的S103數據接口。用戶在LTE網絡附著時會在eHRPD網絡進行預注冊,終端再通過S101接口時發起切換流程,同時在切換過程中通過S103傳輸下行數據,實現無損切換。
3.3 規模商用階段
在規模商用階段內,要實現城市、景區和機場等業務重點區域的連續覆蓋,現網HRPD要全部升級為eHRPD,C網高端客戶要逐步向LTE轉移。此階段的網絡變化情況如下:endprint
無線網:AN全網升級為eAN,即所有RNC升級為eRNC,所有的PCF升級為ePCF。
核心網:用戶數據逐漸向HSS和3GPPAAA轉移,但仍保留AN-AAA和3GPP2AAA;PCC演進為R8架構;策略執行點BBERF由HSGW實現。
3.4 實現LTE的全覆蓋
LTE逐步取代CDMA網絡成為主要移動網。此階段網絡變化情況如下:
無線網:繼續擴容eNodeB,實現LTE全覆蓋;現網eAN可繼續服務或視設備情況逐步退網。
核心網:SGW,PGW和HSGW等網元可逐步融合;HSS、3GPPAAA和IMS的HSS可逐步融合;3GPP2AAA、HLR等隨著CDMA網絡的退網而退網。
4 引入EPC的難點問題分析
在CDMA核心網向EPC演進的過程中,存在以下幾個難點問題。
4.1 現網PDSN和AN的升級
在網絡演進過程中,存在HRPD、eHRPD、LTE三網并存的過渡期,需要新建HSGW、升級PDSN和無線側AN等,并要求HSGW與PDSN兼容,eAN與AN兼容,即要求HSGW與AN,PDSN與eAN和HSGW與PGW之間的互通。由于現網設備較多,因此部分廠家設備不一定立刻能按標準進行升級。
4.2 LTE和C網之間的互操作問題
在并存階段,由于LTE覆蓋不連續,其語音、數據業務需要C網電路域和分組域的補充才能實現業務的連續性,因此LTE與C網之間存在互操作問題。盡管有CSFB和非優化切換等互操作方式,但這對網絡指標和用戶感知還是會有一定的影響。另外,LTE和C網之間的互操作要求用戶終端必須是雙模雙待,并具備較大的電池容量,這可能會增加終端的成本。
由于LTE在初期主要覆蓋城區和大的風景區,因此可重點提供數據業務,語音采用SVLTE方式由1X網絡提供,可加快網絡部署并減少對現有網絡的改造。
4.3 用戶數據的融合
在網絡并存階段,涉及到用戶數據存放和認證計費的網元有EPC-HSS、3GPPAAA、3GPP2AAA、AN-AAA、IMS-HSS、C-HLR等。隨著網絡的發展,企業必然要將這些用戶數據進行融合,但如何融合卻是一個復雜的問題。目前比較可行的思路是將EPC-HSS、3GPPAAA和IMS-HSS融合成一個通用的數據中心,而3GPP2AAA、HLR則隨著2G/3G網絡退出而退網。
4.4 統一的策略控制
傳統CDMA網絡的策略控制大多采用AAA結合手工方式進行,在LTE階段采用PCC架構的策略控制可實現LTE與C網的統一。該方法要求DPI和分析系統同時采集、分析兩網數據,并由PCRF統一制訂策略?,F有的PDSN需要經過升級,才能支持PCEF完成策略執行。
5 結束語
綜上所述,CDMA核心網只有向EPC不斷地演進,才能更好地滿足今后移動互聯網的發展需求,為用戶提供更好、更穩定的服務。在向EPC演進的過程中,需要及時解決出現的難點問題,掌握演進策略,并對系統和業務不斷進行完善,為企業創造更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姜怡華.3GPP系統架構演進(SAE)原理與設計[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0.
〔編輯:王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