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東
新課程標準倡導: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啟發者、組織者,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課堂上需要學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有效的學習,然而探究源于問題,成功的探究源于高質量的問題。那么,如何在教學中設計出高質量的問題,使“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成為可能呢?現筆者結合自己的積累和實踐,談談自己的做法。
一、問題設計的注意事項
1.設計問題時要選擇好角度
北宋詩人蘇軾在《題西林壁》中寫道“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意思是說游人所處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同理,對于同一個知識點可以從不同的視角去設計不同的問題。教師應從最適合學生的角度切入,設計的問題應具有較好的啟發性、趣味性,從而啟發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的內驅力,這樣才有可能達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
2.設計問題時要把握好知識關聯度
問題的知識關聯度是指所設計的問題與已有知識發生聯系的程度。教師在設計問題時不僅要根據知識背景的分析,同時還要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接受能力、思維習慣等來設計問題,這樣才有可能設計出高質量且有價值的問題。
3.設計的問題要有較好的坡度
設計問題時可以以一個或多個主問題為中心,圍繞主問題從不同的側面或層次,由易到難、有坡度地設計。這樣用一連串層次分明的問題來引導學生思考,不僅可以提高問題的整體效益,使課堂節奏變得簡潔緊湊,還可以使學生對問題的探究更加全面和深入。
4.設計的問題要適量和適度
雖然問題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但也并非越多越好,“滿堂問”絕對是不可取的。因此,在設計問題時要根據學生的實際,設計適量的問題,以確保學生有思考和總結歸納的時間。同時,由于學生存在個體差異,所以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層次設計難度不同的問題,以滿足不同學生的思維需要。
二、問題設計的策略
1.在實驗時設計問題
等體積混合溶液中的三種守恒的關系式嗎?(4)三種溶液中的電荷守恒有什么關系?為什么?(5)三種守恒關系式有什么樣的關系?要求學生互相討論研究,然后請各小組代表到講臺上講解。這樣學生既復習鞏固了已有的知識,又對原有的知識理解得更加深刻透徹,在不知不覺中將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從淺水區引入深水區。
總之,課堂問題的設計是一門學問,也是一門藝術,需要我們廣大教師長期研究和摸索。教師應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思想,課堂上要有強烈的問題設計意識,要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讓學生在思考中學會學習,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
(責任編輯黃春香)endprint
新課程標準倡導: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啟發者、組織者,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課堂上需要學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有效的學習,然而探究源于問題,成功的探究源于高質量的問題。那么,如何在教學中設計出高質量的問題,使“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成為可能呢?現筆者結合自己的積累和實踐,談談自己的做法。
一、問題設計的注意事項
1.設計問題時要選擇好角度
北宋詩人蘇軾在《題西林壁》中寫道“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意思是說游人所處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同理,對于同一個知識點可以從不同的視角去設計不同的問題。教師應從最適合學生的角度切入,設計的問題應具有較好的啟發性、趣味性,從而啟發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的內驅力,這樣才有可能達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
2.設計問題時要把握好知識關聯度
問題的知識關聯度是指所設計的問題與已有知識發生聯系的程度。教師在設計問題時不僅要根據知識背景的分析,同時還要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接受能力、思維習慣等來設計問題,這樣才有可能設計出高質量且有價值的問題。
3.設計的問題要有較好的坡度
設計問題時可以以一個或多個主問題為中心,圍繞主問題從不同的側面或層次,由易到難、有坡度地設計。這樣用一連串層次分明的問題來引導學生思考,不僅可以提高問題的整體效益,使課堂節奏變得簡潔緊湊,還可以使學生對問題的探究更加全面和深入。
4.設計的問題要適量和適度
雖然問題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但也并非越多越好,“滿堂問”絕對是不可取的。因此,在設計問題時要根據學生的實際,設計適量的問題,以確保學生有思考和總結歸納的時間。同時,由于學生存在個體差異,所以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層次設計難度不同的問題,以滿足不同學生的思維需要。
二、問題設計的策略
1.在實驗時設計問題
等體積混合溶液中的三種守恒的關系式嗎?(4)三種溶液中的電荷守恒有什么關系?為什么?(5)三種守恒關系式有什么樣的關系?要求學生互相討論研究,然后請各小組代表到講臺上講解。這樣學生既復習鞏固了已有的知識,又對原有的知識理解得更加深刻透徹,在不知不覺中將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從淺水區引入深水區。
總之,課堂問題的設計是一門學問,也是一門藝術,需要我們廣大教師長期研究和摸索。教師應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思想,課堂上要有強烈的問題設計意識,要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讓學生在思考中學會學習,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
(責任編輯黃春香)endprint
新課程標準倡導: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啟發者、組織者,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課堂上需要學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有效的學習,然而探究源于問題,成功的探究源于高質量的問題。那么,如何在教學中設計出高質量的問題,使“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成為可能呢?現筆者結合自己的積累和實踐,談談自己的做法。
一、問題設計的注意事項
1.設計問題時要選擇好角度
北宋詩人蘇軾在《題西林壁》中寫道“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意思是說游人所處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同理,對于同一個知識點可以從不同的視角去設計不同的問題。教師應從最適合學生的角度切入,設計的問題應具有較好的啟發性、趣味性,從而啟發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的內驅力,這樣才有可能達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
2.設計問題時要把握好知識關聯度
問題的知識關聯度是指所設計的問題與已有知識發生聯系的程度。教師在設計問題時不僅要根據知識背景的分析,同時還要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接受能力、思維習慣等來設計問題,這樣才有可能設計出高質量且有價值的問題。
3.設計的問題要有較好的坡度
設計問題時可以以一個或多個主問題為中心,圍繞主問題從不同的側面或層次,由易到難、有坡度地設計。這樣用一連串層次分明的問題來引導學生思考,不僅可以提高問題的整體效益,使課堂節奏變得簡潔緊湊,還可以使學生對問題的探究更加全面和深入。
4.設計的問題要適量和適度
雖然問題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但也并非越多越好,“滿堂問”絕對是不可取的。因此,在設計問題時要根據學生的實際,設計適量的問題,以確保學生有思考和總結歸納的時間。同時,由于學生存在個體差異,所以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層次設計難度不同的問題,以滿足不同學生的思維需要。
二、問題設計的策略
1.在實驗時設計問題
等體積混合溶液中的三種守恒的關系式嗎?(4)三種溶液中的電荷守恒有什么關系?為什么?(5)三種守恒關系式有什么樣的關系?要求學生互相討論研究,然后請各小組代表到講臺上講解。這樣學生既復習鞏固了已有的知識,又對原有的知識理解得更加深刻透徹,在不知不覺中將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從淺水區引入深水區。
總之,課堂問題的設計是一門學問,也是一門藝術,需要我們廣大教師長期研究和摸索。教師應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思想,課堂上要有強烈的問題設計意識,要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讓學生在思考中學會學習,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
(責任編輯黃春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