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忠敏
新課改把反思能力的培養作為重要的教育目標,包含在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中。通過科學探究活動容易使學生進入問題情境,促使學生反思,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提高學生的反思意識。因此,在化學教學中,教師應該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讓學生逐步形成反思的習慣,并在學習中自覺地、積極地進行反思。下面我就如何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談幾點做法。
一、引導學生對實驗方案進行反思,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
在化學實驗教學中,教師應根據課本教材精心備課,并設計一些有利于學生思考、探究的實驗問題,通過這些問題來引導學生的思維走向科學、走向成熟,從而形成清晰的反思思路。例如,在“銅與稀硝酸反應制備NO氣體”的演示實驗中,由于生成的NO氣體很容易被氧化成紅棕色NO2氣體,所以不容易觀察到生成NO氣體的顏色。那么,如何改進實驗來解決這個問題呢?我讓學生分組討論設計實驗方案,并反思實驗方案是否可行。盡管每個學習小組的學生給出的答案不盡相同,但通過這樣的反思途徑,給學生提供了更廣闊的思考空間及更多思考、交流的機會。總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把課堂還給學生,為他們提供了最具體的反思、感悟和加深學習的機會,從而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
二、引導學生對實驗現象進行反思,提升學生的反思能力
新課改學案導學教學中重點要求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因此有無反思動機在新課改教學中就顯得非常重要。在課堂教學中,為了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師應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對實驗現象進行反思,以提升學生反思能力。例如,在講授“葡萄糖”時,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反思:前面我們已學過有機物分子結構的確定,那么如何通過實驗的手段來確定葡萄糖的結構呢?如在一支試管里加入3mL10%NaOH溶液,滴加5%CuSO4溶液6滴,然后加入葡萄糖,再加熱。看到現象時先變藍色,后變絳藍色,最后變磚紅色沉淀。在另兩支試管里加入3mL10%NaOH溶液,滴加5%CuSO4溶液6滴,分別加入幾滴乙醇、丙三醇,結果看到加入乙醇的那支試管溶液顏色沒有什么變化,而加入丙三醇的那支試管溶液顏色變成絳藍色,為什么加入的都是醇類,現象卻不同呢?葡萄糖結構中含有什么官能團呢?讓學生分小組進行討論、反思,提出自己的觀點并加以說明,這樣有利于學生反思能力的提升。
三、在解題過程中促進學生反思習慣的養成
由于高中階段知識水平和心理特征等原因的限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思維不嚴謹的現象時常會出現。常常表現在考試、作業中沒有能夠養成認真仔細審題的習慣,導致會做的題目往往丟分。因此,在化學教學中,一方面要突出概念的科學性和完整性,并結合反思規律,使學生全面完整地掌握所學知識,在解題教學(尤其是框圖題、推斷題的教學)中,當講完一個題目之后有必要引導學生對解題結果的正誤作進一步的反思,反思解題過程是否混淆了概念(如同位素、同素異形體、同分異構體),是否以特殊代替了一般,是否忽視了特例,邏輯上是否嚴密等。這種反思的目的在于深化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促進思維結構的不斷分解與組合,使學生思維有一個正確的、可靠的基礎。
例如,在講解“在常溫常壓下,22.4LCl2與足量的金屬Mg充分反應,轉移電子數目小于2NA”這道題時,我先把這道題變換成“在標準狀況下,22.4LCl2與足量的金屬Mg充分反應,轉移電子數目為2NA”,再讓學生進行思考其是否正確。通過變式,學生很容易理解“在常溫常壓下,22.4LCl2不到1mol氣體,從而轉移電子數目小于2NA”。所以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對問題的解題思路進行反思,使學生明白在哪些方面知識點領悟得不好,這樣有利于學生更加自覺地反思自己的學習,有利于學生反思習慣的養成。
另一方面,要引導學生對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習策略等進行反思,逐漸擺脫學生對教師的依賴而走向獨立反思,由被動反思走向主動反思,養成自主反思的好習慣。反思習慣的形成是培養反思能力的基本要求,而反思習慣的形成,有利于學生更自覺地反思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有利于學生反思能力的培養。
總之,反思是學習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環節,對提高學生學習成績,發展學生能力,特別是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學會學習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切實加強對反思的認識,讓學生在學習中反思,在反思中學習,最終實現掌握知識與形成反思能力的雙贏。
(責任編輯黃春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