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利民
學習興趣是一個人對學習的一種積極的認識傾向與情緒狀態。學生對某一學科產生了興趣,就會認真地學它,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就科學而言,教師的演示實驗、學生的分組實驗、學生的猜想過程、實驗的驗證過程和小組討論等,都能較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的肯定、鼓勵和教師的人格魅力也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激發,就會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動者,在學習過程中即使遇到困難,只要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和求知欲望,就一定能學好。那么,如何激發和培養學生的科學學習興趣呢?我總結了以下幾點。
一、精心設計引入,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推動學生學習的直接動力。興趣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因此,在新課導入時,我總是精心設計導入,讓學生從上課一開始,就被課堂內容吸引,從而激起學生對科學學習的興趣,促使其主動參與學習。如我在上“月球”這節課時,先播放了一段“神舟七號”升天的錄像,然后問學生:“神舟七號”飛向的目標是哪里?學生說飛向月球,我又問:你們對月球了解嗎?知道嫦娥奔月的故事嗎?你們想到月球上去探究一下月球的奧秘嗎?使學生產生一種急于想知道月球奧秘的心理,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二、增加感情投入,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是在學習過程中進行的,它主要依賴于教師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組織。在教學過程中,教與學雙邊活動的順利進行,需要融洽的師生感情為基礎。教師熱愛、關心學生,經常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關心、鼓勵、理解和信任,不僅會贏得學生的尊重和信任,而且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班有位學生叫陶自晨,文化課基礎薄弱,平時上課愛開小差,經常不按時完成作業,還經常撒謊說忘在家里。有次上科學課,當我走過陶自晨的身邊時,他突然拿出一幅畫說:“柯老師,送給你。”我拿過來一看,只見上面畫了一個人,額頭上還在滴汗水,旁邊還有一句話:柯老師,您辛苦了!我當時是又好氣又好笑,我正想批評他幾句,我一看,畫得倒是還可以,心想批評他已經不起多大作用了,于是我就表揚他畫得不錯,并說他有畫畫的潛力,他的臉上露出滿足的笑容,我趁機引導他:上課畫畫會影響聽課的效率,是不是應該選個合適的時間畫畫呀?他聽后立即保證以后上課再也不畫畫了。之后,我發現他上課認真多了,再沒有在上課時間畫過畫,成績也有所提高,我很欣慰。
三、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自主學習,顧名思義就是學生依靠自己的努力,自覺、主動、積極地獲取知識,是相對于被動學習而言的一種“自我監控、自我導向、自我激勵”的積極的學習方式。學生的自主學習,不等于教師不幫助、引導學生學習。例如,在“常見的動物”的教學中,講到哺乳動物時,我讓學生先自學教材,然后引導學生提出疑問:(1)白鰭豚和鯨生活在水中,它們也長毛嗎?(2)白鰭豚就是海豚嗎?(3)白鰭豚生活在海水里嗎?(4)鴨嘴獸是卵生的,為什么也是哺乳動物?(5)課本圖片中的這七種動物都是哺乳動物嗎?等等。對學生提出的問題,不管其深淺都應該給予充分的肯定,激勵他們,讓他們帶著好奇的心理去探索哺乳動物的有關知識。
四、捕捉后進生的閃光點,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對后進生來講,教師的鼓勵和他們自身自信心的重建十分重要,及時肯定表揚后進生,滿足其自尊心和正常的心理需要,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后進生的進步,哪怕再不起眼或在別人看來即使是理所當然的事,教師都應及時肯定、鼓勵,讓他覺得:原來我還可以做得更好!我班有一名叫潘晨的同學,上課懶散,學習不用功,課后還曾經與別的同學打架斗狠,科學成績經常在及格邊緣徘徊,他個子雖然不高,但體育成績突出,在上次秋季校運動會上,打破了男子1500米的校紀錄,為班級爭得了榮譽。于是我抓住這一點在班上對他進行表揚,讓同學們在這一方面向他學習,也讓同學們明白“寸有所長,尺有所短”,要善于發現、學習別人的長處,同時希望潘晨同學能文武并進,把文化課也趕上去。自此潘晨同學認真學習了,科學文化課成績也明顯提高了。可見,教師應注意捕捉后進生的閃光點,并給予肯定和表揚,同時給后進生創造閃光的機會,這樣可以激發和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
綜上所述,在科學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必須熱愛教學,精心研究教材、教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加強實驗教學,理論聯系實際,形成教學良性互動,這樣才能使學生對科學產生并維持濃厚的興趣,使學習的興趣轉化為持久的學習毅力。這既是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同時也是科學教學成功的關鍵所在。
參考文獻
[1]朱清時主編.科學(七年級)[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2.
[2]肖川主編.初中科學課程標準[S].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11.
(責任編輯黃春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