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毅
【摘 要】近年來就業難是當代大學畢業生普遍面臨的實際情況,但相當多的大學生在校期間未能正確的了解未來要承受的就業壓力和生存狀況,走出校門后面對就業等的困難、挫折和壓力無法適應,從而催生出“蟻族”、“校漂族”、“候鳥族”、“啃老族”等現象。“族化”群體的境遇令人擔心,這也使得大學生的就業問題與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社會的和諧安定密切相關。作為高校輔導員更應清楚認識到就業指導和服務的重要性和嚴峻性,不斷創新就業工作模式,進一步提升大學生的就業成功率。
【關鍵詞】族化;就業壓力;就業指導 就業服務
在近年來嚴峻的就業壓力下,大學畢業生面臨著生存與發展的雙重挑戰。高校輔導員對學生的就業指導和服務就成為了輔導員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好就業工作面臨著創新工作模式等方面的思考。
一、通過對大學生“族化”現象的思考不難發現影響大學生就業的原因:
(一)外部原因
(1)自08年金融危機以來世界經濟的不景氣影響全球的就業形勢。其中發達國家就業率大幅下降,失業率不斷上升。經過6年來的經濟恢復,全球就業率有所回升,但總的情況并不樂觀。(2)近年來,我國經濟的發展速度放緩,面臨經濟和產業結構的調整。經濟發展速度的變慢對就業市場的拉動就必然有所減弱,提供的崗位數量較之前一階段有所減少。但自1999年我國大學擴招至今,大學生的應屆畢業人數逐年成倍數遞增。到2013年畢業人數達到699萬人,整體的就業市場就出現了供大于求的現象。(3)目前我國正處在社會結構的轉型期,這期間的畢業生還面臨以往大學畢業生未面臨的社會轉型的壓力。由于國家各地區經濟發展不均衡,產生了貧富差距的加大,使得大學生就業存在“不公平”現象。社會崗位之間的地位、待遇等方面的不均衡也引起大學生就業觀念的偏差。
(二)內部原因
(1)學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沒有隨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而調整,導致學生專業化水平不高,專業技能不精通,基本職業素質缺失。使得大學生的就業能力低于崗位要求的能力。(2)高校就業指導服務效果不大。在觀念上過于看中高校的就業率,而忽視了學生的就業質量,就業后的回訪等方面。在機構上院系的就業分工不明確,為學生就業辦事效率低,有時工作還存在重復操作。在就業對象方面,大多數只是單純的面向即將畢業的學生,缺少對其他年級的指導;對就業困難學生的專業指導幫助較少。工作模式也局限于講座、上課等形式,實際的操作實踐較少,往往流于形式。(3)大學生自身存在的問題。職業規劃意識的薄弱,自我認識的不到位,就業觀念的陳舊,吃困耐勞的意識不強等。
二、改善“族化”現象,提高高校輔導員就業指導和服務的思考
(一)輔導員應不斷提升自我素質
只有不斷提升自我素質,熟悉就業市場、國家就業政策和企業的人才要求,才能做好對學生就業工作的指導,才能幫助學生了解當前的國家的就業政策和就業形勢從而未雨綢繆增加就業競爭實力。幫助學生分析專業前景并把學生的特長、愛好等與社會需求、行業發展結合起來,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和就業觀。
(二)加強職業生涯規劃指導
職業生涯規劃應當貫穿學生的整個大學生活、學習中,而不應是簡單的針對即將畢業的年級,應急的做出指導。首先,在學生進入大學校門之初,就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指導能夠讓學生在最初了解到自己的價值取向、自我的評價和認識、可以從整體上把握了的職業定位,其次,學生可以根據職業生涯規劃對就業形勢、市場有一個初步認識,大大有益于之后的大學有目的性的學習,并可隨就業形勢的變化調整職業生涯規劃,增加就業能力。最后有利于建立大學生與企業的溝通渠道,使學生進一步了解企業文化和明確職業生涯的目標。
(三)改變舊的擇業觀,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就業壓力的增加,我國的用人辦法不斷多元化發展:合同用工、招聘等方式已經成為大學生就業的必然方向。勞動力市場的開放和人才流動也將為就業提供新機遇,以前舊的擇業觀,例如專業必須對口就業,盲目追求高收入、找個鐵飯碗,就業只在一線大城市等都會減少就業范圍,丟失就業機會。調查表明:2014年一線城市提供的就業崗位16%,二線城市提供的就業崗位24%,三線城市提供的就業崗位20%;為了吸引大學生到中西部就業國家也有很多相關的優惠政策,二三線城市企業也較之一線城市企業能給畢業生提供更好的發展空間。
(四)創新就業指導模式
避免之前就業模式的缺乏實際性,除了講座、校友談心、就業指導課等形式,增加讓學生接觸企業文化、了解企業精神的活動,提高學生的職業素質,對企業產生歸屬感。這樣更有益于學生在崗位上發揮自身價值,避免學生頻繁跳槽造成的資源浪費。
(五)創新就業服務渠道
建立大學生就業服務平臺如班級就業 QQ 群、飛信群和微信群等,使更大面積的大學生更快的了解最新的各項就業政策、獲得最新、最快的就業指導;不斷更新企業用人信息和學生的個人信息,搭建校企溝通平臺。為學生提供全面的信息咨詢,培訓面試技巧、對其它年級學生進行能力素質測評、對畢業年級學生的創業活動提供政策優惠信息和往屆學生創業經驗。
(六)“因人而異”地提供就業指導服務
就業服務指導不能吃大鍋飯,輔導員要根據平時把握的學生的情況,包括就業意愿、存在的困難及學生的家庭情況等。將畢業生加以歸類分析,尤其重視對就業困難學生的指導服務和學生的就業心理輔導。為就業困難學生提供心理咨詢。幫助他們正確認識求職挫折,增強自身的社會心理承受力,以積極健康樂觀向上的心態面對挑戰。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等多重因素,大學生就業工作不斷面臨新的挑戰,新的困難,這就更顯示出就業指導和服務工作的重要性,這更要求我們不斷探尋解決問題的對策,更新觀念,創新工作方法。指導學生客觀理性的認識目前的就業環境、就業動態,幫助他們明確自己的努力方向。
參考文獻
[1] 高永新,包偉,何玥.關于做好高校大學生就業指導與服務工作的思考[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
[2] 盧玲.針對大學生就業困難群體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
[3] 曹敏娟.周超.淺論對高校大學生就業困難群體的指導與服務[J].職業時空,2011.
[4] 焦晨貝,周彪.淺析當代大學生對未來就業的困惑及對策[J].商品與質量,2011.
[5] 龔維斌,趙宇新,崔玉麗.形勢與政策專題講稿[Z].2013- 2014學年度下學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