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勇
摘 要:科技的快速發展以及各種高新的機械加工技術、加工設備的涌現,對生產效率、加工精度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同時,這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得各中職學校機械專業學生漸失對傳統加工技術的興趣。鉗工作為一種傳統的機械加工技能,作為接觸數控等高精加工前的基礎技能是不可或缺的。本文認為,提高鉗工教學的有效性,必須從學生的興趣出發,采用一些新穎的教學方式和新鮮的教學內容。
關鍵詞:興趣 鉗工 實訓課 有效性
對于機械、數控等機電類專業來說,一般要開設的專業實訓課程包括鉗工、車工、銑工、數控車工、數控銑工、裝調維修等。通常而言,鉗工作為后續各工種學習的基礎應首先開設。可見,鉗工(工具鉗工、裝配鉗工等)的學習應作為提高學生專業興趣、操作感性認識的重要課程,應受到各位教師的充分重視。
近年來,中職學校學生學習目的不明、態度不端的現象愈加嚴重。受此影響,教師的課堂教學往往千篇一律,教學內容滿堂灌,只注重書本知識的傳授,學生被動接受,忽略了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態度的培養。這一問題在枯燥的機械實踐課上尤為突出。要想讓學生學好專業課特別是實踐操作課,掌握好專業技能,教師授課過程中應注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教學中,通過一個個學習任務的完成,讓學生獲得成就感,逐步建立學生的自信心。久而久之,學生必定會自覺、主動地投入到實踐課學習之中去,這樣的學習才能奏效。工作中,筆者嘗試用多種方式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提高鉗工實訓教學的有效性。
一、鉆研教材,創新教學項目,以新穎的教學內容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直以來鉗工教學的要求主要表現為在中級技能鑒定中的應會考點和各級中職技能大賽中應用到的銼、鋸、劃線等基本技能,過分強調了基本功的要求。同時,隨著高新科技的發展,數控以及一些特種加工方法逐漸占領整個市場,像鉗工這樣的傳統工種已逐漸被人們忽略甚至遺忘。加之各類中職鉗工教材的內容陳舊、項目過時,無法提起學生的興趣,無法滿足綜合技能訓練的要求。而對于廣大中職學生而言,畢業后相當一部分人的工作崗位是加工、裝配及設備維護等。這些工種(崗位)對鉗工技能的要求并不低,甚至非常高。綜合以上分析,聯系社會、學校、教師及學生多方因素,根據浙江省中職數控專業新課改教學方案,筆者開發了各種新穎的實訓項目,以調動學生的興趣。
以吉普車模型制作的教學項目為例,筆者把單調乏味的鉗工技能訓練融入一個有趣的模型制作中,圖樣的出示即能馬上激起學生的操作欲望。由于該項目涉及零件多、工種全、工序較復雜,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每個零件作為一個教學任務分階段完成。學生在完成整個模型的制作中,對鉗工的多種加工方法都有所了解,工藝安排能力提升明顯。同時,通過整部吉普車模型的組裝完成,學生對部件的裝配工序的理解也是非常有效的。吉普車總裝配圖見圖1,其中主要零件有底盤、車身、方向盤、車座、車輪等。
二、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融洽的課堂氛圍提高學生的興趣
傳統的鉗工實訓教學都是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教師扮演著技能師傅的角色。教師一般以項目教學的方式,先進行操作演示,然后學生完成項目訓練,教師提供答疑和個別輔導。這樣的授課過程遵循了“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再提出問題”的認知規律。這種方式,對于教師完成教學任務、一次性傳授大量信息及提高授課效率都有積極的作用。但是,大多數的中職學生無論在主觀態度上,還是在學習能力上,都存在不足,要完全達到學習的目標,幾乎是不可實現的。
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出現,對于解決以上問題作用非常明顯。基本做法是將全班學生按成績、能力、個性、性別等方面的差異組成若干個學習小組,每組6~8人。師生共同探討小組合作學習的情境,通過組員的相互協作,保證小組成員均能達到學習的預期目標。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將班級授課制條件下學生個體間的學習競爭關系改變為“組內合作”“組間競爭”的關系,將傳統教學的師生之間單向或雙向交流變為師生、生生之間的多向交流。經過近一年的教學實踐,筆者認識到此種教學模式對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及鍛煉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是非常有益的,值得各位同行在教學中嘗試。
同時,小組合作學習更強調組員之間的討論交流、分組進行課堂展示等素質能力的訓練,對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課堂教學氛圍的作用也特別明顯,有利于課堂教學目標的達成,提高了教學的效率。
三、開設興趣小組,培養教師的小幫手,以成就感的獲取提升學生的興趣
由于筆者學校機械類專業班額較大,加之實踐課時有限,導致部分學生“吃不飽”、少數學生“吃不了”的現象。為了解決以上兩個問題,學校開設了各工種的興趣小組,主要吸收能力突出的學生參加課余訓練。受過訓練的學生既能作為教師課堂教學的助手,指導后進學生,也能作為學校參加各種技能大賽的種子選手。
圖2 吉普車車架零件圖
鉗工興趣小組主要是從一年級機械專業中選取了8位同學,有一定的理論和技能基礎。這個層次的學生是培養興趣、提高技能的最佳時機,至于效果如何,就看教師引導了。活動伊始,先教會學生識讀裝配圖、零件圖,學生的識圖能力是其保持對本專業的興趣的關鍵。以吉普車模型項目為例,先使學生了解吉普車的整體結構,各個部位由哪些零部件組成,各零件之間的連接方式。然后對照著裝配圖,識讀每一個零件圖,了解清楚每一個零件的結構和制造方法。如吉普車的車架零件(見圖2)主要由鉗工來完成,制造精度要求不高,但外觀要精美,合理的工藝安排就非常重要。兩位同學先行嘗試,最終以失敗告終,經過小組共同分析,發現零件的厚度較薄,必須注意孔加工的鉆頭尺寸。通過這樣一次次失敗,一次次探討,讓學生逐漸體會到理論對實踐的指導意義,同時也增強了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學生的技能水平也逐步提升。多位學生代表長興縣參加市、省級技能大賽載譽而歸。與此同時,這批學生由于突出的技能、良好的領悟能力,可以作為教師實訓教學的助手在課堂上給予其他同學幫助,既可以適當解放教師,兼顧全體同學,使教學效率提高,又可以發揮自己的特長,得到同學的認可,獲得學習的成就感。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導師”,這句話非常清楚地表達了興趣在學生學習中的地位,一名成功的教師在教學中必須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興趣,真正做到對家長、對學生、對社會負責。
(作者單位:長興技師學院)endprint
摘 要:科技的快速發展以及各種高新的機械加工技術、加工設備的涌現,對生產效率、加工精度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同時,這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得各中職學校機械專業學生漸失對傳統加工技術的興趣。鉗工作為一種傳統的機械加工技能,作為接觸數控等高精加工前的基礎技能是不可或缺的。本文認為,提高鉗工教學的有效性,必須從學生的興趣出發,采用一些新穎的教學方式和新鮮的教學內容。
關鍵詞:興趣 鉗工 實訓課 有效性
對于機械、數控等機電類專業來說,一般要開設的專業實訓課程包括鉗工、車工、銑工、數控車工、數控銑工、裝調維修等。通常而言,鉗工作為后續各工種學習的基礎應首先開設。可見,鉗工(工具鉗工、裝配鉗工等)的學習應作為提高學生專業興趣、操作感性認識的重要課程,應受到各位教師的充分重視。
近年來,中職學校學生學習目的不明、態度不端的現象愈加嚴重。受此影響,教師的課堂教學往往千篇一律,教學內容滿堂灌,只注重書本知識的傳授,學生被動接受,忽略了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態度的培養。這一問題在枯燥的機械實踐課上尤為突出。要想讓學生學好專業課特別是實踐操作課,掌握好專業技能,教師授課過程中應注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教學中,通過一個個學習任務的完成,讓學生獲得成就感,逐步建立學生的自信心。久而久之,學生必定會自覺、主動地投入到實踐課學習之中去,這樣的學習才能奏效。工作中,筆者嘗試用多種方式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提高鉗工實訓教學的有效性。
一、鉆研教材,創新教學項目,以新穎的教學內容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直以來鉗工教學的要求主要表現為在中級技能鑒定中的應會考點和各級中職技能大賽中應用到的銼、鋸、劃線等基本技能,過分強調了基本功的要求。同時,隨著高新科技的發展,數控以及一些特種加工方法逐漸占領整個市場,像鉗工這樣的傳統工種已逐漸被人們忽略甚至遺忘。加之各類中職鉗工教材的內容陳舊、項目過時,無法提起學生的興趣,無法滿足綜合技能訓練的要求。而對于廣大中職學生而言,畢業后相當一部分人的工作崗位是加工、裝配及設備維護等。這些工種(崗位)對鉗工技能的要求并不低,甚至非常高。綜合以上分析,聯系社會、學校、教師及學生多方因素,根據浙江省中職數控專業新課改教學方案,筆者開發了各種新穎的實訓項目,以調動學生的興趣。
以吉普車模型制作的教學項目為例,筆者把單調乏味的鉗工技能訓練融入一個有趣的模型制作中,圖樣的出示即能馬上激起學生的操作欲望。由于該項目涉及零件多、工種全、工序較復雜,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每個零件作為一個教學任務分階段完成。學生在完成整個模型的制作中,對鉗工的多種加工方法都有所了解,工藝安排能力提升明顯。同時,通過整部吉普車模型的組裝完成,學生對部件的裝配工序的理解也是非常有效的。吉普車總裝配圖見圖1,其中主要零件有底盤、車身、方向盤、車座、車輪等。
二、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融洽的課堂氛圍提高學生的興趣
傳統的鉗工實訓教學都是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教師扮演著技能師傅的角色。教師一般以項目教學的方式,先進行操作演示,然后學生完成項目訓練,教師提供答疑和個別輔導。這樣的授課過程遵循了“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再提出問題”的認知規律。這種方式,對于教師完成教學任務、一次性傳授大量信息及提高授課效率都有積極的作用。但是,大多數的中職學生無論在主觀態度上,還是在學習能力上,都存在不足,要完全達到學習的目標,幾乎是不可實現的。
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出現,對于解決以上問題作用非常明顯。基本做法是將全班學生按成績、能力、個性、性別等方面的差異組成若干個學習小組,每組6~8人。師生共同探討小組合作學習的情境,通過組員的相互協作,保證小組成員均能達到學習的預期目標。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將班級授課制條件下學生個體間的學習競爭關系改變為“組內合作”“組間競爭”的關系,將傳統教學的師生之間單向或雙向交流變為師生、生生之間的多向交流。經過近一年的教學實踐,筆者認識到此種教學模式對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及鍛煉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是非常有益的,值得各位同行在教學中嘗試。
同時,小組合作學習更強調組員之間的討論交流、分組進行課堂展示等素質能力的訓練,對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課堂教學氛圍的作用也特別明顯,有利于課堂教學目標的達成,提高了教學的效率。
三、開設興趣小組,培養教師的小幫手,以成就感的獲取提升學生的興趣
由于筆者學校機械類專業班額較大,加之實踐課時有限,導致部分學生“吃不飽”、少數學生“吃不了”的現象。為了解決以上兩個問題,學校開設了各工種的興趣小組,主要吸收能力突出的學生參加課余訓練。受過訓練的學生既能作為教師課堂教學的助手,指導后進學生,也能作為學校參加各種技能大賽的種子選手。
圖2 吉普車車架零件圖
鉗工興趣小組主要是從一年級機械專業中選取了8位同學,有一定的理論和技能基礎。這個層次的學生是培養興趣、提高技能的最佳時機,至于效果如何,就看教師引導了。活動伊始,先教會學生識讀裝配圖、零件圖,學生的識圖能力是其保持對本專業的興趣的關鍵。以吉普車模型項目為例,先使學生了解吉普車的整體結構,各個部位由哪些零部件組成,各零件之間的連接方式。然后對照著裝配圖,識讀每一個零件圖,了解清楚每一個零件的結構和制造方法。如吉普車的車架零件(見圖2)主要由鉗工來完成,制造精度要求不高,但外觀要精美,合理的工藝安排就非常重要。兩位同學先行嘗試,最終以失敗告終,經過小組共同分析,發現零件的厚度較薄,必須注意孔加工的鉆頭尺寸。通過這樣一次次失敗,一次次探討,讓學生逐漸體會到理論對實踐的指導意義,同時也增強了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學生的技能水平也逐步提升。多位學生代表長興縣參加市、省級技能大賽載譽而歸。與此同時,這批學生由于突出的技能、良好的領悟能力,可以作為教師實訓教學的助手在課堂上給予其他同學幫助,既可以適當解放教師,兼顧全體同學,使教學效率提高,又可以發揮自己的特長,得到同學的認可,獲得學習的成就感。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導師”,這句話非常清楚地表達了興趣在學生學習中的地位,一名成功的教師在教學中必須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興趣,真正做到對家長、對學生、對社會負責。
(作者單位:長興技師學院)endprint
摘 要:科技的快速發展以及各種高新的機械加工技術、加工設備的涌現,對生產效率、加工精度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同時,這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得各中職學校機械專業學生漸失對傳統加工技術的興趣。鉗工作為一種傳統的機械加工技能,作為接觸數控等高精加工前的基礎技能是不可或缺的。本文認為,提高鉗工教學的有效性,必須從學生的興趣出發,采用一些新穎的教學方式和新鮮的教學內容。
關鍵詞:興趣 鉗工 實訓課 有效性
對于機械、數控等機電類專業來說,一般要開設的專業實訓課程包括鉗工、車工、銑工、數控車工、數控銑工、裝調維修等。通常而言,鉗工作為后續各工種學習的基礎應首先開設。可見,鉗工(工具鉗工、裝配鉗工等)的學習應作為提高學生專業興趣、操作感性認識的重要課程,應受到各位教師的充分重視。
近年來,中職學校學生學習目的不明、態度不端的現象愈加嚴重。受此影響,教師的課堂教學往往千篇一律,教學內容滿堂灌,只注重書本知識的傳授,學生被動接受,忽略了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態度的培養。這一問題在枯燥的機械實踐課上尤為突出。要想讓學生學好專業課特別是實踐操作課,掌握好專業技能,教師授課過程中應注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教學中,通過一個個學習任務的完成,讓學生獲得成就感,逐步建立學生的自信心。久而久之,學生必定會自覺、主動地投入到實踐課學習之中去,這樣的學習才能奏效。工作中,筆者嘗試用多種方式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提高鉗工實訓教學的有效性。
一、鉆研教材,創新教學項目,以新穎的教學內容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直以來鉗工教學的要求主要表現為在中級技能鑒定中的應會考點和各級中職技能大賽中應用到的銼、鋸、劃線等基本技能,過分強調了基本功的要求。同時,隨著高新科技的發展,數控以及一些特種加工方法逐漸占領整個市場,像鉗工這樣的傳統工種已逐漸被人們忽略甚至遺忘。加之各類中職鉗工教材的內容陳舊、項目過時,無法提起學生的興趣,無法滿足綜合技能訓練的要求。而對于廣大中職學生而言,畢業后相當一部分人的工作崗位是加工、裝配及設備維護等。這些工種(崗位)對鉗工技能的要求并不低,甚至非常高。綜合以上分析,聯系社會、學校、教師及學生多方因素,根據浙江省中職數控專業新課改教學方案,筆者開發了各種新穎的實訓項目,以調動學生的興趣。
以吉普車模型制作的教學項目為例,筆者把單調乏味的鉗工技能訓練融入一個有趣的模型制作中,圖樣的出示即能馬上激起學生的操作欲望。由于該項目涉及零件多、工種全、工序較復雜,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每個零件作為一個教學任務分階段完成。學生在完成整個模型的制作中,對鉗工的多種加工方法都有所了解,工藝安排能力提升明顯。同時,通過整部吉普車模型的組裝完成,學生對部件的裝配工序的理解也是非常有效的。吉普車總裝配圖見圖1,其中主要零件有底盤、車身、方向盤、車座、車輪等。
二、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融洽的課堂氛圍提高學生的興趣
傳統的鉗工實訓教學都是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教師扮演著技能師傅的角色。教師一般以項目教學的方式,先進行操作演示,然后學生完成項目訓練,教師提供答疑和個別輔導。這樣的授課過程遵循了“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再提出問題”的認知規律。這種方式,對于教師完成教學任務、一次性傳授大量信息及提高授課效率都有積極的作用。但是,大多數的中職學生無論在主觀態度上,還是在學習能力上,都存在不足,要完全達到學習的目標,幾乎是不可實現的。
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出現,對于解決以上問題作用非常明顯。基本做法是將全班學生按成績、能力、個性、性別等方面的差異組成若干個學習小組,每組6~8人。師生共同探討小組合作學習的情境,通過組員的相互協作,保證小組成員均能達到學習的預期目標。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將班級授課制條件下學生個體間的學習競爭關系改變為“組內合作”“組間競爭”的關系,將傳統教學的師生之間單向或雙向交流變為師生、生生之間的多向交流。經過近一年的教學實踐,筆者認識到此種教學模式對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及鍛煉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是非常有益的,值得各位同行在教學中嘗試。
同時,小組合作學習更強調組員之間的討論交流、分組進行課堂展示等素質能力的訓練,對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課堂教學氛圍的作用也特別明顯,有利于課堂教學目標的達成,提高了教學的效率。
三、開設興趣小組,培養教師的小幫手,以成就感的獲取提升學生的興趣
由于筆者學校機械類專業班額較大,加之實踐課時有限,導致部分學生“吃不飽”、少數學生“吃不了”的現象。為了解決以上兩個問題,學校開設了各工種的興趣小組,主要吸收能力突出的學生參加課余訓練。受過訓練的學生既能作為教師課堂教學的助手,指導后進學生,也能作為學校參加各種技能大賽的種子選手。
圖2 吉普車車架零件圖
鉗工興趣小組主要是從一年級機械專業中選取了8位同學,有一定的理論和技能基礎。這個層次的學生是培養興趣、提高技能的最佳時機,至于效果如何,就看教師引導了。活動伊始,先教會學生識讀裝配圖、零件圖,學生的識圖能力是其保持對本專業的興趣的關鍵。以吉普車模型項目為例,先使學生了解吉普車的整體結構,各個部位由哪些零部件組成,各零件之間的連接方式。然后對照著裝配圖,識讀每一個零件圖,了解清楚每一個零件的結構和制造方法。如吉普車的車架零件(見圖2)主要由鉗工來完成,制造精度要求不高,但外觀要精美,合理的工藝安排就非常重要。兩位同學先行嘗試,最終以失敗告終,經過小組共同分析,發現零件的厚度較薄,必須注意孔加工的鉆頭尺寸。通過這樣一次次失敗,一次次探討,讓學生逐漸體會到理論對實踐的指導意義,同時也增強了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學生的技能水平也逐步提升。多位學生代表長興縣參加市、省級技能大賽載譽而歸。與此同時,這批學生由于突出的技能、良好的領悟能力,可以作為教師實訓教學的助手在課堂上給予其他同學幫助,既可以適當解放教師,兼顧全體同學,使教學效率提高,又可以發揮自己的特長,得到同學的認可,獲得學習的成就感。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導師”,這句話非常清楚地表達了興趣在學生學習中的地位,一名成功的教師在教學中必須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興趣,真正做到對家長、對學生、對社會負責。
(作者單位:長興技師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