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華 史曉霞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只有小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才能促使他們主動地學習。從心理學角度來說,人類對韻律、節奏、語言和美的感受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本能。例如:為人父母的人都知道,在幼兒階段的孩子,當他聽到一段音樂后,會不自覺地扭動起來,這時家長會很高興,會說到自己的孩子多聰明。其實所有的孩子都一樣的聰明。因此在課程安排里語文、音樂、美術等學科較之數學來講,學生更感興趣,而數學高度的抽象性常常使學生難以理解,對數學望而生畏,因此不容易對數學產生興趣。由此可見,如何使學生對數學產生興趣是個值得探討的話題。
一、在活動中的生趣
1. 在應用活動中生趣。數學是一門應用性很廣的學科,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教師要使學生了解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使學生感到數學就在身邊,無處不在,從而產生學習興趣。如在學習百分數知識時,教師要求學生搜集飲料瓶、商品外包裝上的百分數;搜集日常生活中的百分數(如在報紙上寫著的百分數),讓學生解釋含義,從而加深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使學生了解到生活離不開數學知識,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又使學生進一步關注以后生活中的百分數。
2. 在操作活動中生趣。小學生的特點是活潑好動,他們的思維發展處于從形象思維到抽象邏輯思維過渡階段,因此教師在教學時必須創造條件,讓學生動手操作,通過擺弄學具,幫助學生獲取知識解決問題。例如在教學圓形面積時,先讓學生動手把圓形轉化成學過的圖形,然后說一說學過圖形與圓形之間的關系,最后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聯系操作過程得到圓形面積s=πr2。這種從動手操作到語言敘述,從語言敘述到公式的得出,就是由直觀到抽象、由具體到概括的過程。發現和培養孩子們的求知欲、探索欲和想象力是成功的關鍵。在這種有教師指導下的實踐活動中,學生手腦并用,發現和解決了數學問題,參與了獲取知識的全過程,學得積極、主動,嘗到了探求知識的樂趣。
3. 在情境活動中生趣。數學教材有自己的特點,蘊含著豐富的可產生學生興趣的因素。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接近和探究事物本質及其因果聯系的實質,這一過程本身乃是興趣的源泉。”教師應挖掘這些因素,充分發揮教材中內在的潛力作用,創設情境,使學生產生興趣。例如在教學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時,由學生出題,教師與學生比賽,看誰判斷快,學生對教師的“秘訣”產生了興趣,迫切想要了解,強烈的求知欲望已經成為一種求知的“自我需要”。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各種情境的創設已越來越重視,特別是利用多媒體設計情景,學生的興趣被激發,課堂效率大大提高。
二、在感悟中激趣
外在活動引發的興趣只是暫時的,教師應引導學生內化為對數學內涵的欣賞和追求,讓學生從感悟中領略數學的魅力。
1. 感悟“美”。數學中的美不同于美術中的線條、造型、色彩的視覺美,不同于體育中的體形、動作、力量的運動美,也不同于各種的音響、節奏、旋律的聽覺美。數學本身的內在美瑰麗多姿,充分挖掘數學中的美,讓學生進行體驗并感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數學對稱圖形時,出示一幅幅對稱美麗的畫面,在學生的贊美聲中教師進行引導:為什么大家對這些圖形都說美,是數學中對稱的神奇力量。從而讓學生透過美的現象,感悟到數學的對稱美。教師應充分挖掘這些美的資源,激發學生興趣。
2. 感悟“趣”。學生能感悟到數學是有趣的,必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即使再苦再累也是樂而不疲。找有趣數學現象更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如在教學兩位數乘兩位數時,為了鞏固計算方法,必須進行練習,但大量的練習往往枯燥乏味,有位教師充分利用簡便算式的趣味性,激發了學生的興趣,當學生知道計算方法后,發現了規律,沒有一個學生不想計算的,紛紛進行筆算尋找。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充分挖掘數學中的一些有趣現象,讓這些材料成為數學課堂中的有趣的教學資源。
3. 感悟“理”。數學是一門理性的學科,它需要思考、分析、推理,用科學的方法來說明理由,如果能讓學生感悟到數學的理,必將激起學生對數學學科的興趣。
①在深入分析中感悟。在對一些生活現象用數學進行分析、思考,讓學生領略到數學的理性。如小攤上轉圈摸獎活動,讓學生運用概率的初步知識,計算后才知道中大獎的可能性很小,也就明白了為什么每次總是拿出去的錢多,回收到的錢少,揭穿了老板賺錢的方法,讓學生感悟到用數學知識冷靜的思考、分析才能看清事物的真面目。
②在辨證的思想中感悟。辨證地看待事物才能看出事物的實質,才能靈活的運用方法。如在教學小數和分數相乘時,學生通過獨立思考提供了多種方法,有把小數化分數,同除以一個數后計算,分數化小數計算等等,然后共同分析在什么情況下用哪種方法合適,每種方法有哪些優點和缺點,讓學生辯證地看每一種方法,從而達到靈活運用。在這一過程中用辯證的方法感悟到數學的理性。
③在探索推理活動中感悟。在教學三角形內角和時,課本上提到了用量角度數相加,剪角相拼和折拼這三種方式,然而這三種只是從操作上得到,因此有一定的誤差,有學生對內角和是180度不信服,此時可引導進行推理驗證。先出示長方形,用對角線分成兩個任意直角三角形,得到任意直角三角形內角和是180度,然后讓學生探究任意三角形內角和也是180度,可將任意三角形分成兩個直角三角形,兩個直角三角形內角和為360度,然后減去兩個直角180度,正好等于180度。通過這樣嚴密的推理,讓學生心服口服,讓學生感悟到數學的理。
學生對數學興趣的產生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需要慢慢的積累和影響,一旦學生對數學產生了興趣,那么學生會對學好數學產生很強的自信心,會不懈地學習數學知識,甚至會在數學中做出一些貢獻。作為現代的教師,在教育孩子時,更應該注意孩子的興趣愛好,以及他的思維特點,因材施教,幫助孩子去開拓屬于自己的一片藍天。這樣,必定能取得很好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