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霄峰
新課程理念要求,教師要尊重學生,用賞識的眼光看待學生。只有這樣,學生的優點才能充分展示,學生的潛能才能充分挖掘。而作為班主任,更應尊重、賞識學生,同時引領學生尊重、賞識他人。只有這樣,師生關系才能水乳交融,達到教學相長之目的。
一、尊重是師生平等的基礎是構建和諧的橋梁
平時,大多教師談起學生的修養問題,都會憤憤不平發表自己的見解,“現在的學生越來越沒禮貌”是他們一致的觀點。原因是“他與某學生在街上相遇,學生居然不跟老師打招呼”。對這些憤憤不平的老師,在情感上我們可以理解他的憤怒,但在理智上,我們不能認同他憤怒的理由。很多時候,學生不和教師主動打招呼是有原因的。也許是學生性格內向;也許是學生走得匆忙沒看見;也許是學生成績不好,心理自卑,不好意思與教師打招呼;也許……有了這諸多的也許我們就要反思,“我們為什么不主動與學生打招呼呢?”
師生見面,誰先打招呼,我感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要用一顆平常心去對待。學生先打招呼,我們熱情回敬;學生不打招呼,我們也要笑臉相迎。教師需要尊重,學生也同樣需要尊重。作為教師的我們為什么就不能放下自己的架子,先向學生打招呼呢?你的一個親切的眼神,一個熱情的手勢,一個甜甜的微笑都能讓學生感到你的友好。對于這樣一個善于做學生朋友的老師,哪個學生不喜歡呢?時間久了,學生會把你當朋友真誠對待,何愁他們不打招呼呢?
當師生關系夠密切時,還會促進課堂教學,當然,教學效果也會大不一樣。一聲招呼,構建了和諧的師生關系,促進了有效的課堂教學,作為老師,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二、寬容理解、鼓勵賞識是師生和諧的關鍵
著名管理學大師戴爾·卡耐基說過:“人性最本質的愿望就是想得到贊賞。”渴望來自別人的欣賞是人的一種基本精神需求。“優秀學生是表揚出來的”恰好就證明了這一點。剛接觸賞識教育時,我心里充滿了疑惑,對于那些不求上進的調皮學生該怎么賞識呢?然而上學期初發生的一件事卻讓我感受頗深。
那一天,因家中有事,我到校稍遲了點,當我氣喘吁吁地跑到教室門口時,就聽到班上的學生大喊:“老師,老師,咱們班被扣分了,小東害我們班扣兩分。”想到剛開學就被扣分,再想想小東平時的所作所為:上課不認真聽講、作業字跡模糊、成績總是處于后進……我的氣就不打一處來,怒氣沖沖的我一嗓子將小東呵斥到全班同學前面,準備好好教訓教訓他,起個殺雞儆猴的效果。
就在我想嚴厲教育他時,卻發現這個孩子眼里噙滿了淚水。于是,我立刻改變了初衷,以一種嚴肅而溫和的語氣對全班同學說:“剛開學就讓班級扣二分,這是一件很不好的事情,可老師相信小東同學一定意識到自己錯了。老師就罰小東同學在這一周內不能做違反紀律的事。”小東感激地望著我,“老師相信你一定能做到!”我望著小東繼續說。其實說這話時,我還在懷疑他是不是真能做到。沒想到接下來的一段時間里,小東不僅沒有違反紀律,而且還積極制止其他同學的違紀行為。又一次班會課上,我在全班同學面前表揚了他。在以后的學習中,這孩子和以前相比真的有了很多的改變,人也陽光了許多。
這件事讓我明白: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贊揚。學生也不例外,班主任為什么總是要帶著挑剔眼光去看他們呢?要知道,學生渴望賞識,就像花朵需要陽光、雨露一樣自然啊!很難想象一個成天被挑剔的學生,會對自己充滿信心,會最終取得好成績。我們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熱愛生活,勇于實現自我價值的人才。因此,教師應給學生多一份鼓勵,多一點贊揚,讓他們找回自信,走向成功。
好的學生要多給予賞識,對那些所謂的“后進生”更要多一些關愛與賞識,因為他們更需要鼓勵,更需要信心。一個信賴的眼神,一個鼓勵的微笑,都可能給他們帶去無限的溫暖。我們應當時時提醒自己,不要嘲諷學生,要適時肯定學生的任何一點成果,這也是對他的一種無形的鞭策。因此,在工作中我們應及時地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并予以鼓勵、賞識,讓他們充滿自信,對學習產生興趣,讓鼓勵和表揚成為學生走向成功的催化劑。
三、愛心、耐心、誠心是師生和諧相處的潤滑劑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不足,只有賞識他人才會包容別人的不足,幫助他人互勉共進;只有賞識他人,才會悅納他人、與人和諧相處。賞識他人不僅是一種習慣,更是一種美德。作為班主任,我常常教育學生以欣賞的角度看待自己,贊美他人。
去年我帶過的一個學生叫小倩,她品學兼優,各門課都學得非常好。她只重視語文、數學、英語三門功課,把其余學科看做副科。上課不認真聽講,更不必說欣賞老師了。我和小倩同住一個小區,有時候上下學我們一起走,聊一些師生之間的事。言談中,她對個別任課老師不滿意。她說:科學老師雖然博學多才,但字寫得很一般;品德與社會老師課講得認真,但普通話說得一點不標準……不僅如此,她對個別同學也看不慣。我多次和她談心、交流,讓她尊重老師的勞動成果,上課認真聽講,欣賞別人的優點。經過半學期的努力,她說品德老師博古通今,講課很幽默;科學老師知識淵博,神秘的實驗,把她帶入到里一個世界……后來,在小倩同學的影響下,班上的大多數同學也改變了他們的學習態度,漸漸地他們都認為老師們各有各的優點,他們各個博學多才、身懷絕技。
以上事例說明,尊重與欣賞是處理好師生關系的最有效的法寶。尊重是一種美德,欣賞是一種享受。只有學會了尊重與欣賞,才能收獲溫馨與快樂,這才是教育的真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