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宣傳馬克思主義的主流渠道,也是培養大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環節。各種社會思潮給思想政治理論課帶來了新的挑戰。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當代社會思潮的發展。
【關鍵詞】社會思潮 思想政治理論課 影響 對策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宣傳馬克思主義的主流渠道,也是培養大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環節,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時效性如何,直接關系到大學生的發展與祖國的未來。由于中國社會正處于轉型期,各種社會問題紛紛凸現出來,伴隨著這些變化產生了各種社會思潮。大學校園更是各種社會思潮活躍的場所,給思想政治理論課帶來了新的挑戰。因此,有必要對當代社會思潮進行研究,積極探索引領社會思潮的有效途徑。
一、社會思潮的內涵
社會思潮是指某一時期內在某一階級或階層中反映當時社會政治情況而有較大影響的思想潮流,它以一定的社會存在為基礎,以相應的意識形態為理論核心,并與某種社會心理發生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相互滲透作用。[1]社會思潮總是社會歷史發展到一定時期的產物,并帶有該時代的印記,對該時代人們的精神層面、生活層面起著不同性質、不同程度的影響。不同國家和地區由于文化背景、生產力水平的差異而生成的各異的社會思潮。有國外引進的,也有本土產生的,在一定階級或階層的人群中得到較為廣泛的傳播與支持,顯現出絕大多數人的共鳴與趨同。社會思潮作為一定社會利益集團的一種愿望表達,它總是帶有明顯的目的亦即功利色彩,與其利益和要求聯系在一起。社會思潮作為社會意識從根本上看是社會存在的產物,隨著社會存在的變化而變化。
二、當代社會思潮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影響
當前中國社會利益結構不斷調整,各種社會思潮借機尋找其生長的土壤,特別是對世界觀和價值觀還沒有成熟的大學生來說產生著重要影響。下面列舉幾種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負面影響較大的社會思潮。
1.新自由主義思潮
新自由主義思潮以自由理論為依據,主張全面實現自由化、市場化和私有化,否定凱恩斯主義,力主取消國家干預,否定公有制和社會主義制度,狂熱鼓吹超級大國主導全球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一體化,推崇資本主義全球化。新自由主義強調非控制化,信奉市場萬能論,反對國家對經濟生活的干預。反對公有制和社會主義制度,認為私有制有其天然的合理性。主張全球一體化,但前提是在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主導之下的自由經濟秩序,極力反對構建國際經濟政治新秩序。新自由主義將更高的價值賦予個人而非集體,認為個人是比人類社會及其制度更為“真實”的存在,把個人與社會孤立起來,否定集體主義價值觀。這些思想割裂了權利與義務的辯證統一關系,容易弱化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集體主義價值取向,催生極端個人主義傾向。
2.消費主義思潮
消費主義是20世紀初產生于美國的一種社會文化現象,是一種消費至上、享受至上的社會思潮。崇尚消費主義的人們,他們消費的目的不是為了實際需要的滿足,而是不斷地追求對被制造出來、被刺激起來的欲望的滿足。消費主義以極端追求個人享樂為目的,過分追求自己的享受性消費,而忽視我們民族一貫堅持的艱苦樸素和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這種思潮也是當前社會上攀比浮躁之風盛行的來源之一。消費主義迎合了大學生追求時尚、彰顯個性和在消費中追求新、奇、美的心理。隨著消費主義思潮的蔓延,大學生中出現了一種不顧我國目前經濟發展水平和自己家庭收入狀況的超前消費的傾向,消費欲望的膨脹速度超前于我國經濟發展的速度和自己家庭收入增長的速度,造成了大學生人格上的扭曲及揮霍浪費的生活方式。在消費主義思潮的影響下,部分大學生形成了一種重物質利益輕精神追求、重金錢實惠輕理想信念、重等價交換輕無私奉獻的思想,把奢侈和享樂作為自己追求的目標,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傳統美德教育面臨新的挑戰。
3.歷史虛無主義思潮
歷史虛無主義就是虛無歷史,它否認歷史的規律性,承認支流而否定主流,透過個別現象而否認本質,對歷史事實和歷史人物任意解釋甚至刻意歪曲,其根本就是歷史唯心主義。在近代中國,歷史虛無主義是作為同“全盤西化”論相呼應而出現的一種錯誤思潮,通過對我國一些階段性錯誤發展的分析,全面抹殺我們先輩的革命成果,抹殺我們民族獨立斗爭的歷史,是一種違反歷史事實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反社會思潮。持“全盤西化”論者往往對民族文化、歷史遺產采取輕蔑、虛無的態度,表現為民族文化虛無主義。歷史虛無主義思潮會使大學生無法正確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導致價值虛無主義。
4.民主社會主義思潮
民主社會主義思潮由來已久,在國際社會主義運動的歷史上就長期存在著民主社會主義與暴力革命手段的對立。它是一種企圖通過議會制道路來實施改良的資本主義思潮,雖然它也打著“社會主義”的旗號,但從其本質來講,其不過是在鼓吹資本主義的一套所謂的民主、自由和平等。它提出所謂的建設社會主義的第三條道路,主張共產黨進行改制,放棄已經建成的社會主義制度,放棄公有制經濟的主導地位,并認為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國的未來健康發展,提出“只有民主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而完全不顧中國革命的歷史背景和當前的社會實際狀況。民主社會主義最初信奉馬克思主義,將革命看做是改變社會,實現社會民主的手段。但在不斷的發展和演變中,民主社會主義逐步地拋棄了馬克思主義,轉而信奉思想多元化,對培養大學生的馬克思主義理想信念造成了不利影響。
5.后現代主義思潮
后現代主義是20世紀60-70年代在西方廣為流傳的一種思潮或觀念形態,它既是后工業社會或晚期社會主義文明困境的反映,又是資本主義文化危機的產物。[2]它主要有以下特征:反對權威主義,倡導無政府主義;反對本質主義,倡導多元主義;反對整體中心,倡導局部與邊緣;反對理性邏輯,倡導非理性的潛意識;反對群體意識,倡導個性差異。后現代主義者否定人們有承擔責任的義務,認為責任是人們強加在自己身上的一道枷鎖,不需要去理會。后現代主義思潮對大學生的思想意識產生了深刻影響,使一些大學生忽視了對社會和他人的責任,以極端個人主義和實用利己主義作為自身的人生哲學。這種人生態度表現在各個方面,如在學習上,將父母的期望與學習的責任拋在腦后,把時間都用在吃喝玩樂的享受上;在與他人的交往上,以自己的利益為核心,出了問題時,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推卸責任,絲毫沒有責任意識;在愛情觀上,他們認為婚姻不需要對任何人負責,只要自己過好就行。后現代主義思潮嚴重影響了大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不利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有效開展。
三、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當代社會思潮
分析問題是為了解決問題。社會思潮屬于人類文化中的一部分,其差異性和多樣化是一種客觀存在,但尊重差異絕不是放任自流,包容多樣絕不是放棄主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之所以在多元化的社會思潮中處于主導地位,主要是因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包括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四個方面內容具有鮮明的政治性和導向性、民族感和時代感,反映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全體社會成員必須遵循的思想追求、價值準則和行為規范。大學生是即將投入到社會主義建設中的主力軍,理性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掌握其精神實質,以此規范自己的行為。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對大學生進行主旋律教育,必須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引導大學生辯證學習當代社會思潮,正確處理好主流意識形態和非主流意識形態的關系。在引導學生學習的過程中讓其真正認識和體會到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優越性、科學性和革命性,從而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和社會主義的信念,投身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中去。
【參考文獻】
[1]佘雙好.當代社會思潮在高校生成和發展的新特點及發展趨勢[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3(4).
[2]王東輝.談后現代主義思潮影響下的大學生社會主義價值觀教育[J].教育探索,2010(9).
【作者簡介】
萬舒全(1980-),男,遼寧阜新人,遼寧中醫藥大學社會科學部,講師,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