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琳?鄧黎顏
摘 要:雙主體教學模式是當前教育界的一大熱點話題,將其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雙主體教學模式,對提高思政教育實效性、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有著積極意義。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雙主體教學;高校
我國政府歷來高度重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總體而言,當前大部分學生的思想健康狀況良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建設也取得了可喜成績,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泥沙俱下的一面:部分學生受社會不良風氣及西方文化的沖擊,思想健康狀況出現了一些問題,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迫在眉睫。雙主體教學模式以“既要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又要尊重教師主體地位”為核心,在教育界受到了廣泛關注,為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雙主體教學模式的內涵
傳統教育認為學生是教育過程中的純粹客體,將教育片面理解為“教師教、學生學的活動”,實際上,教學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過程,師生之間相互作用,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體,學生是學習和自我學習的主體[1],這就構成了教學過程的“雙主體”,思想政治教育也不例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主體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思想政治工作者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組織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由思政教育工作者來組織,在工作開展過程中,充分發揮學校、社會及資源的作用,以更好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二是思想政治工作者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施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方面要把社會主流意識形態、黨的大政方針等傳遞給大學生,另一方面又要根據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反饋,來調整教學內容、教學進度等,使大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品質和道德修養。大學生的主體地位主要體現在能動性與創造性兩個方面,能動性即大學生能憑借自己的知識、經驗認識到自身思想水平與社會需要水平的差距,有獨立自主地選擇接受或不接受社會主流意識的能力。創新性即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感受,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意見。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學雙主體模式構建
高校思想政治教學雙主體模式的構建是一項系統的工程,我們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科學搭建思想政治教育雙主體模式。
1.教學理念先進性是雙主體教學模式構建的科學向導
教學理念簡而言之就是教學活動的指導思想,是教育教學工作順利開展的重要力量。先進的教學理念能促進教育實踐的開展,我們在搭建思想政治教育雙主體教學模式時要樹立“以學生為本”的理念,使“以人為本”觀念在思想政治教育領域具體化,進而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順利開展。
2.教學內容開放性是雙主體教學模式構建的基礎
思想政治教學雙主體教學模式構建主要包括以下幾個要點。第一,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與社會焦點充分融合。教師要根據國家、學校的要求及學生的實際來選擇合適的思政教育焦點。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與時代特征緊密結合。要讓師生對當前的國際國內形勢有更為清醒的認識,增強他們的使命感。
3.教學過程民主性是雙主體教學模式構建的保障
教學過程的民主性主要通過教學準備、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來體現。第一,教學準備上。教學準備是思政教育工作者有效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也是體現師生雙主體作用的重要方面。第二,教學方法上。教學方法是構成教育教學活動的重要因素,是達到教學目的、實現教學任務的必備條件,也是影響師生關系的關鍵因素[2]。第三,教學手段上。教學手段是影響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總之,高校思想政治雙主體教學模式的構建要使國家意志、教師意志、學生意志三者高度統一,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標能更好地實現。
參考文獻:
[1]劉 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58.
[2]劉韻清,周曉陽.開放性教學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開放性教學新模式研究[M].成都:四川出版集團巴蜀書社,2010:157.
(作者單位:張家琳 西華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鄧黎顏 四川省教育發展研究中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