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小企業國際貿易融資存在著授信困難、擔保條件難、企業對貿易融資產品不熟悉、操作環節和審批程序繁多等諸多難問題,深刻分析其原因,進而有針對性地提出完善中小企業國際貿易融資的對策。
關鍵詞:中小企業;國際貿易;融資困境;對策
圍繞國際貿易結算的各個環節開展的資金和信用融通的活動的國際貿易融資是現代商業銀行為進出口商所提供的金融服務,既能方便國際貿易,又能促進銀行自身業務的拓展。國際貿易融資業務集中間業務與資產業務于一體,對銀行和對進出口企業均有著積極的影響。但由于諸多因素,我國中小企業在向銀行申請國際貿易融資過程中困難重重。
一、中小企業國際貿易融資難問題
(一)國際貿易融資授信困難
目前,我國中小企業的融資手段和工具還不甚規范和穩定。銀行出于風險考慮,一般不愿對中小企業提供綜合授信,往往實行業務分批審批。這樣就容易延誤中小企業的商機。另外,由于需要逐筆落實擔保等一系列問題,企業要實際獲得融資支持并不容易。加上銀行部分融資管理人員不愿承擔責任,營銷意識薄弱,對中小企業往往惜貸、怕貸。這樣,中小出口企業的授信需求往往難以得到滿足,這在某種程度上限制了企業的發展。
(二)擔保條件難
首先,符合銀行擔保要求的大企業不愿意承擔為中小企業擔保的風險。其次,中小企業也難以提供適合的抵質押,大多數中小企業的土地屬非有償占用,缺乏作為設定抵押的條件和可供質押的憑證。企業的機器設備雖能用于抵押,但抵押率低,而且費用高、手續煩瑣,不符合貿易融資方便快捷的特點。在擔保不能落實的情況下,銀行無法授予其融資額度。中小企業為解決擔保問題,往往幾家企業之間互保,但這樣不僅擔保能力有限,而且也為企業的長期經營埋下了隱患。
(三)企業對貿易融資產品不熟悉
經營進出口業務的中小企業大多是由內銷企業轉變而來,員工綜合素質較低,企業缺乏熟悉國際業務、銀行業務和外貿業務的人才。在銀行產品不斷更新、新的貿易融資品種層出不窮的情況下,大多數中小企業未能很好地結合本企業實際,選擇適合本企業業務特點的融資產品,加上銀行和企業之間缺乏溝通,企業對各類融資產品無法靈活運用。這不僅提高了企業的經營成本,而且喪失了業務先機,造成企業業務發展被動。
(四)操作環節和審批程序繁多
近年來,由于多變的國際金融形勢,以及部分信用證發生墊款等問題,使得部分銀行業務人員認為國際貿易融資業務風險較大,甚至高于流動資金貸款。他們認為貿易融資涉及面廣、業務規則又要遵守國際慣例,因此業務風險難以把握。出于風險考慮,銀行往往對貿易融資貸款制訂出許多限制條件。而且相對來說,銀行普遍缺乏對各種融資形式的嚴格標準,業務操作流程不夠規范,隨意性較大,導致了中小企業申請貿易融資比普通流動資金貸款更難。同時,銀行又缺乏企業信息明細資料,難以全面準確地了解分析企業實際情況。越來越多的審批環節,繁瑣的經辦手續和較長的平均操作時間,給企業實際辦理業務造成了很大的不便。
二、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
1、外在原因
金融市場發展不平衡。我國上市發行股票籌資,存在注冊資本限制、財務經營狀況等諸多限制,中小企業基本很難涉足。近年雖已開設“創業板”,但創業板市場起步晚,發展慢。
貸款審批程序與中小企業的資金需求不適應。國有商業銀行的貸款審批程序復雜,時間長,而中小企業的貸款要求通常是數量不多,快速到位,二者的矛盾造成了路徑上的障礙。 信用擔保體系發展落后,中小企業外源性融資成本過高,相關法律欠缺。
2、內在原因
信用意識淡薄。大多數中小企業在獲取銀行貸款后,經常拖欠還貸時間和出現三角債現象,更有甚者,在企業經營不順的情況下,直接破產走人,給銀行留下大量的呆賬和壞賬,并使得銀行在對其他中小企業的貸款上信心不足。
中小企業缺少核心競爭力,產品發展前景差。中小企業規模小,實力弱,在市場競爭中處于劣勢。在大企業面前,中小企業顯得缺乏競爭力,這一點使得中小企業的信用能力大打折扣,不易被其他市場參與者選擇,從而影響了其融資能力。
三、完善中小企業國際貿易融資的對策
1.健全國際貿易融資的相關法律
立法部門應該結合國際貿易實際工作和未來發展趨勢,立足國情又與國際接軌,盡快建立健全貿易融資法律法規體系。例如,對國際貿易融資常見的做法,如押匯業中銀行對單據與貨物的權利如何,銀行與客戶之間的債務關系如何等,盡快在法律上給以相應的規范。銀行和中小企業則應認真研究現有的法律法規,分析國際慣例和我國現行的法律環境之間的問題,制定切實可行的操作方案,建立產品化的業務操作程序,以經過仔細研究的標準合同文本憑證格式等規避業務中可能出現的法律風險。
2.建立適合中小企業特點的信用評估體系
針對大多數中小企業規模小、成立時間短、融資需求旺、頻率高、額度小的特點,銀行應制訂適合中小企業特點的信用評估辦法,使信用評級科學合理地反映中小企業的狀況和償債能力。在貿易融資業務中,客戶正常貿易產生的現金流量是還款的第一來源,而客戶的自身贏利能力是第二來源,貿易融資業務客戶的信用等級評定標準應該有別于人民幣流動資金貸款客戶的評級標準,應該根據貿易融資業務的特點制訂專門的信用評級制度。銀行應該為客戶建立業務往來檔案,根據客戶的業務能力、交易對手資源及客戶履約的信用記錄評定其信用等級。
3.借鑒發達國家國際貿易融資的經驗
審貸分離。對出口信貸及擔保項目嚴格審查,力求保證貸款的償還。美國要求逐筆對貸款進行審查和決定,審查國外進口商的財產狀況及資信情況。在日本,政府官員詳細審查了解項目參與企業的情況,以保證其清償能力。一旦貸款被批準,銀行密切跟蹤,保證對貸款人的執行進行持續監督,在出現拖欠貸款時及時采取行動。
支持本國產品出口。發達國家一般都堅持出口融資用于購買本國的機器設備和其他商品。如美國出口信貸支持的出口產品國產率不得低于85%。
融資資金多元化。以國家預算資金為主,多方籌集其他資金。西方國家出口融資的來源主要是依靠國家預算,此外,也有私人資金和地方資金。如意大利的出口信貸及擔保,主要靠國家預算資金,資金不足時在國內外市場發行債券籌集資金。
參考文獻:
[1]逯詞章. 淺談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原因及法律對策[J].中國商貿. 2012(14)
[2]朱佩珍.中小企業國際貿易融資模式研究[J].中國商貿.2012(14)
[3]曹菲菲. 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原因探析及對策研究[J]. 中國商貿. 2012(10)
[4]邢曉彤. 中小企業與國際接軌的企業管理探索[J]. 中國商貿. 2011(26)
[5] 崔軍. 發達國家中小企業融資方式對我國的借鑒意義[J]. 中國商貿. 2011(26)
作者簡介:湯玄清(1994.1.17-),女,漢族,江西省撫州人,江西財經大學在校本科生,研究方向:國際經濟與貿易。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