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我國逐步開放醫療市場、鼓勵社會資本進入的背景下,近年來,民營醫院如雨后春筍般迅速成長。但是,由于自身發展存在問題及政策導向上的諸多原因,盈利性民營醫院目前成長速度不快,發展狀況欠佳,本文通過深入的調查和研究提出當前民營資本舉辦醫療機構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
關鍵詞:社會資本;醫療機構;問題 ;建議
1.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的意義
堅持公立醫療機構為主導、非公立醫療機構共同發展,加快形成多元化辦醫格局,是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基本原則和方向。民營醫院的崛起打破了醫療市場公立醫院全面壟斷的局面,有利于促進醫療市場的有序競爭,有利于激活醫療市場,有利于構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衛生服務新體系,有利于籌集更多的醫療衛生資源更好地為人民群眾服務。同時,它拓展了衛生事業發展的籌資渠道,滿足了群眾不同層次的醫療保健需求,對于緩減老百姓“看病難”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2.當前民營資本舉辦醫療機構的現狀及主要問題
本文通過對鄭州市三十多家民營醫院和一些個體診所的調查和走訪,調查發現目前的醫院幾乎都是盈利性,存在的問題主要來自身和外部環境。
首先是自身存在的問題,主要是以下三個方面:
2.1 民營醫療機構的“趨利性”特點。根據相關數據鄭州市的民辦醫療機構基本都是盈利性的,民營醫療機構的投資者對醫院的社會性和公益性為第一次要素的認識缺失,醫院投資首先是公益性、社會性效益是第一位的,投資回報是第二位的,民營醫療機構投資者沒有足夠這樣的心理準備,更不知道自己在投資公共產品,而且很多投資者希望縮短投資回報周期,在這種急功近利的心態趨勢下難免會出現各種問題。
2.2信譽問題。首要因素是老百姓不相信民營醫院的醫療技術;嚴重夸大甚至蓄意編造的醫療廣告,被精心包裝的“偽專家”,毫無療效的偽劣配方,超過成本幾倍甚至幾十倍的藥價,有些民營醫院給醫生下達經濟指標,
2.3內部管理存在問題。目前民營醫院的一個主要問題是很多民營醫院的掌權者并不是醫療衛生行業內的業內人士,他們不懂醫療規律,只是簡單利用管理企業的經驗或者市場運營的經驗來管醫院,部分民營醫院內部管理體制沒有理順,保留著家族式管理,在用人及報酬待遇方面個人說了算。管理缺乏規范,影響職工積極性的發揮。廣告宣傳成本過高,有的醫院甚至超過藥品采購成本,達總成本的35%。甚至有的醫院采取雇傭醫托,發布虛假廣告來欺騙患者,誘導患者,還有些醫療機構存在擅自擴大診療科目,亂收費等違規現象。
其次外部環境問題,包括以下方面:
2.4社會地位的不平等。雖然政府在立法及相關宏觀政策層面,已經確立了民營醫院的合法乃至與公立醫院平等的地位,但在實際執行層面上,由于各級衛生主管部門的認知不同,加上現行關于民辦醫療機構管理的配套政策尚不完善,在許多關鍵問題上設置了準入門檻,導致民營醫院要解決一些具體問題,往往會找不到具體的政策依據。另外媒體導向和公眾認識上對民營醫院存在較大偏見,所以在實質問題上,形成了民營醫院社會地位的不平等。
2.5 政策不完善。民營醫院發展給中國衛生事業帶來的好處已經被多數政府與衛生行政部門及群眾所共識,但是在醫院等級評定、參加行業協會、人才引進、醫務人員職稱評審、政策信息、大型設備購置、建設用地審批、銀行資金借貸等方面,政府部門對待公立和民營醫療機構仍然不能一視同仁,對民營醫療機構的發展、建設缺乏必要的支持和保護。如民營醫院招聘的不少剛畢業的醫療后備人才,經辛苦培養幾年后,在公立醫院公開向全社會招聘時,民營醫院所聘的醫生就可應聘,院方要無條件同意,錄用后注冊變更不經民營醫院同意,衛生行政部門可用行政手段變更注冊,這樣一來使得民營醫院無法留住人才。
2.6 開展正常業務技術被捆住手腳。如實行上、下級醫院雙向轉診制,衛生行政部門文件明確規定,只能公立衛生院轉到上級的公立醫院,不能轉到上級民營醫院,否則公立衛生院年終考核就要扣分。還有社區醫療服務只有公立醫院由衛生局分給他們地段,民營醫院沒有資格參加。由于上述原因,民營醫院是在眾多的公立醫院的夾縫中求生存,在懸崖峭壁上攀發展。
2.7 政治待遇不對等。衛生系統各種評優、評先、評業務骨干等有時沒有資格參加,有資格參加時,身份也降低一等。專家從公立醫院到民營醫院后,身份明顯降低,醫生在社會團體中的兼職,如病殘鑒定、傷殘鑒定、醫學會內的職務等難入人才庫。
2.8 民營醫院難進“醫保門”。目前民營醫院很難進入醫保定點機構,即使跨進了“醫保門”的門檻,民營醫院也存在著起付標準低于公立醫院的苦惱。據了解,一些醫療設備、技術水平與公立三級醫院相關科室旗鼓相當的民營專科醫院,其醫保起付標準卻比公立三級醫院低很多,形成了明顯的不公平競爭。再就是在享受公費醫療方面,民營醫院同樣也有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按照規定公費醫療可報銷的發票必須為財政系統所出具的,而民營醫院的發票屬于稅務系統,因此公費醫療的這一“門檻”又把很大一部分客源擋在了民營醫院的門外。
3.相關建議和對策
3.1 營造公平競爭的外部環境,促進盈利性和非盈利性民營醫院健康發展
要樹立公平競爭觀念,創造公平競爭環境,按照政治平等、政策公平和法律保障的原則,建立和完善醫療服務市場公平競爭機制,構建對公立醫院和民營醫院一視同仁的政策和管理平臺。衛生行政部門要在醫護人員執業標準、職稱評定、診療科目設置和納入醫療急救網絡等方面應同等對待。對于非盈利醫院按照國家規定的收費項目和價格取得的醫療服務收入,免征各項稅收,非營利性民辦醫院的用地可申請劃撥使用,開發多元化投資主體,采取各種優惠政策鼓勵社會資本進入,對于非盈利醫院的公益性質,可考慮對投資抵稅等國外的激勵措施,民營醫院在人才引進、技術職稱評定、參加學術組織及學術活動等業務方面,與公立醫院享受同等待遇,可申請城市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農村合作醫療定點醫療機構資格,可自主招聘工作人員,依據聘用合同協商確定薪酬,職工可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參加當地養老、失業、醫療、工傷、生育等社會保險。建立公共財政激勵機制,大力支持非盈利性民營醫院發展。endprint
3.2 嚴格自律,全面提高醫院社會信譽度,規范管理
醫院是治病救人的機構,誠信應是其經營的基本宗旨。民營醫院只有立足長期發展的戰略,樹立規范化經營、誠信辦院的意識,在宣傳自己特色時務必實事求是,不可言過其實,嘩眾取寵,失信于民。在人才隊伍和內部管理上,要強化業務培訓和醫德醫風教育,提高經營者管理水平,規范醫療執業行為,保持隊伍的相對穩定性。在條件成熟情況下,成立基層黨組織和參加民營醫院行業協會,以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和行業協會作用,整合和調動全行業力量,依照法規和行業管理規章實行自我管理。同時,要熱心公益事業,積極參加衛生扶貧、科普宣傳及公益義診等活動,定期邀請市民參觀和進行評議,讓更多患者了解醫院,提高自身信譽,取得社會的信任和認可,促進醫院健康穩步發展。
3.3 盡快建立和完善配套管理政策,使民營醫院的發展有法可依
使民營醫院的發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保證其健康發展。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有關部門,特別是衛生行政部門,要盡快轉變觀念、轉變職能,從“辦衛生”到“管衛生”,堅持政府主導和市場機制相結合的原則,解放思想,加強領導,正確引導,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衛生資源的作用。
3.4積極引導公立醫院與民營醫院間的業務交流
政府完全可以引導公立醫院與民營醫院之間開展業務交流,或者采取合作的方式,在今年的《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醫藥衛生體制五項重點改革2010年度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中明確要求:“鼓勵地方開展注冊醫師多點執業試點”,允許并鼓勵公立醫院的專家利用休息時間到民營醫院(特別是專科醫院)坐診,進一步充實民營醫院的醫療隊伍,提高民營醫院的醫療水平。切實打破以往的上、下級醫院雙向轉診制,實行公立醫院與民營醫院的病人可以相互轉診。
3.5 鼓勵和支持民營醫院開展科技創新。
對具備條件的民營醫院,可以依照特色專科項目和衛生科研項目立項,鼓勵民營醫院參與課題研究,經評審確定為醫學重點學科建設項目及科研項目的,政府應像對待公立醫院一樣給予相應的經費支持,并對取得突出成果的予以獎勵。
3.6 培育和增強非公立醫療機構的社會責任感。非公立醫療機構要增強社會責任意識,堅持以病人為中心,加強醫德醫風建設,大力弘揚救死扶傷精神,加強醫務人員執業道德建設和人文精神教育,做到誠信執業。鼓勵非公立醫療機構采用按規定設立救助基金、開展義診等多種方式回報社會。進一步培育和完善非公立醫療機構行業協會,充分發揮其在行業自律和維護非公立醫療機構合法權益等方面的積極作用。
4.結語:綜上所述,伴隨著我國老齡化結構社會的提前到來,國家公共衛生醫療事業的壓力會與日俱增,其國家醫療經費不足的壓力是長期存在的。國家的公共衛生醫療事業發展制度都是建立在國家經濟基礎之上的,多元化醫療經濟共同體是時代的需求,是民生的需求。創造良好的環境,為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科學的引導勢在必行。
作者簡介:趙綠明(1973.12-),河南淮濱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人力資源管理、營銷管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