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計算機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在提高學生信息素質方面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從《計算機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出發,提出了計算機信息技術教學改革的措施,旨在提高本課程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計算機信息技術;教學方法;分層教學;考核
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掌握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已成為新世紀人才必備的基本素質。《計算機信息技術》課程是中職學校學生必修的一門公共基礎課程,是培養學生系統掌握現代信息技術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的一門重要課程,它對專業課程的學習起著輔助的作用,并為今后學生在學習、工作、生活等方面解決具體的實際問題奠定良好基礎。然而,目前我國《計算機信息技術》教學存在著教學內容落后、教學形式單一、重理論輕實踐應用等弊端,因此必須對教學進行改革。
1 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1.1 學生基礎參差不齊
雖然從2001年教育部就要求全國中小學開設信息技術課程,但由于各地區發展不平衡及中小學對該課程的重視程度不同,各地基礎教育在硬、軟件兩方面的投入差距非常大,使得各地計算機信息技術教育發展水平極不平衡,新入校的學生計算機操作技能和應用能力差距非常大。由于教育的差異性,學生計算機基礎素質水平參差不齊,對于那些來自偏遠地區的學生來說,面對與中小學相差較大的計算機基礎全新的課程,缺乏合理的學習方法,學習起來比較吃力;而對于有一定計算機基礎的學生而言,中職學校課堂上老師還是喋喋不休地講授他們早已掌握的知識,時間一長他們就會產生一種厭煩情緒,馬上失去對計算機學習的興趣。基礎好的學生很快完成教學任務,閑暇無事做一些與教學內容無關的事。如:上網聊天、打游戲、看視頻等,嚴重影響他人的上課情緒;而基礎差的學生常常是茫然不知所措,不能按時完成課堂教學內容。這樣在教學過程中就會存在一部分學生“吃不飽”,另一部分學生“吃不好”的現象,這種狀況給計算機信息技術教學造成一定的難度。
1.2 教學內容涉及面過寬
該課程涉及的知識面很廣,涵蓋的內容多,涉及到信息技術的基本知識、計算機硬件、操作系統、程序設計、計算機網絡、數據庫等方面的知識,許多內容都比較新穎、比較有難度,對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而言,都是平常接觸較少的知識,學習起來難度大,不容易理解,經常抓不住重點,難以掌握。
1.3 重理論輕實踐
由于如今中職學校擴招,學生數量不斷增加,合班上課的情況比較普遍,這就造成上機課一個教師帶百號人的情況出現,由于教師精力有限,不可能回答所有學生的問題,對學生的指導和輔導不夠,影響上機實驗課的效果,而且理論教學要比上機實驗的課時多得多。眾所周知,計算機教學的目的不僅僅是理論知識的簡單記憶和積累,更為重要的是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如果學生沒有足夠的上機時間去消化課堂上的知識,那么所學的知識不能真正被接受和消化。
1.4 課程考核形式單一
《計算機信息技術》課程結束后,中職學校一般是要求所有專業的學生參加學校組織的統一考試,考試形式主要考核信息技術的理論知識,包含填空、選擇、判斷和問答題四種題型。然而對于這種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僅僅通過一次考試,既不能客觀地反映出學生的真實水平,也容易讓學生養成臨時抱佛腳的習慣,達不到教學的目的。
2 計算機信息技術教學改革措施
2.1 分層教學
分層教學也稱分層次教學,分層次教學就是根據受教育者的個體差異對其進行分類,并針對不同層次的群體,采取不同的教學手段和方法的授課方式。如果依然按照傳統的自然班進行教學,勢必導致基礎較好的學生吃不飽,基礎差的學生消化不好的情況,從而影響整體學生能力的提高。針對學生計算機的基本操作水平差異較大的現象,學校可采用入學摸底考試的方式,按照成績或能力的高低進行分班,把基礎好的集中在一起進行更高層次的教學。這樣一來,老師在教授知識時有針對性,教師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效果會有一定的提高。這樣,既解決了學生基礎不一的問題,也可以讓學生充分利用好實驗課的時間,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
2.2 選用優秀教材
教材是教師實施教育教學計劃的重要載體和主要依據,是學生獲取知識、發展能力的重要渠道,選擇一本優秀的教材,對于教學工作的實施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計算機的發展日新月異,相應的計算機方面的知識也在不斷發展和更新,新技術的應用更是層出不窮,在教學中,應該選擇較新知識的教材,將最新的技術介紹給學生,讓他們了解計算機發展的動態,結合學生的專業特點,加強計算機在專業學科中的應用,提高學生學習計算機課程的興趣。
2.3 加強實驗教學環節
在理論教學中要摒棄照本宣科、“滿堂灌”的思想,與學生多一些互動和提問。由于學時的限制,教師在課堂上必須做到“精講”,著重講清楚重點和難點。為了鞏固教學質量和學習效果,在保證實驗學時的基礎上,尤其要注意科學地安排實驗時間,實驗與理論進度同步,每個實驗都要在學習了相應的理論知識之后進行,讓學生在實驗中達到多練的目的。
2.4 建立多元化的課程評價體系
學生成績是檢驗教學質量和檢查學生掌握知識水平的重要手段。計算機信息技術課程考核不能簡單地以理論考試來衡量。計算機實際操作也是信息技術課程的重要環節,可以在考核方式中加大實踐方面的考核力度,應該針對學生的級別區分、專業特點實行有針對性的分級考核。教師應實行理論與實踐并重的評價方式,同時注重學習過程的評價方式.平時的實驗成績考核,同時,教師還應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和個性發展,進行分層評價,根據各層次學生能力水平的差異制定出有效的評價體系和考核方法。
參考文獻
[1]鐘丹.淺談計算機信息技術教學方式的改革[J].科技創新導報, 2008(4): 234.
[2]楊梅.淺談分層次教學[J].科技信息,2009(9):475.
作者簡介
張濤(1979-),女,貴州仁懷人,中學一級教師,從計算機方面的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