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民
闌尾炎是臨床上發病率較高的外科疾病,這種疾病機制復雜,日常中的誘因也比較多,患者發病后臨床上主要表現為:右下腹痛和闌尾點壓痛、反跳痛等,如果不及時采取有效地方法治療將會引起嚴重并發癥,給患者帶來很大痛苦。目前醫學界治療方法較多[1],常見的方法主要以手術切除治療為主。近年來,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小切口手術在闌尾炎治療中使用廣泛。為了探討不同切口對闌尾炎患者切口愈合的影響。對2013年11月~2014年2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80例患者入院資料進行分析,分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對本院門診接受治療的80例患者資料進行分析,將患者按照治療時間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40例,其中男47例,女33例,患者年齡39~84歲,平均年齡(48.4±1.5)歲。患者入院時右下腹疼痛,部分患者已經出現轉移性右下腹痛、反跳痛。兩組患者的發病時間、治療時間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將患者安排檢查,如:心肺功能等,幫助患者找出患病原因;對于病情復雜患者可以進行聯合檢查,待患者確診后根據其癥狀制定合適的治療方案,對照組采用常規手術治療,實驗組采用小切口手術治療,具體方法如下:取患者右下腹作為手術切口,切口都應該<3 cm,在手術過程中始終要注意切口不能被污染。切開患者腹膜以后進入到腹腔,移動小腸,將盲部顯露出來。依據結腸帶找到闌尾,并將其切除。若不容易找到闌尾,可以將食指探入幫助尋找。如果患者確診為化膿性闌尾炎,患者在治療時需要結扎闌尾殘端,除此之外還要將腹腔清理干凈,引流一般情況下不予采取。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本次調研中,實驗組進行手術時需要(1.56±0.21)h、手術后患者(6.86±1.34)h基本能夠恢復、手術后患者住院(7.52±1.96)d低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手術后1例發生感染,1例腸粘連,2例腸梗阻,并發癥發生率10%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1 闌尾炎在臨床上發病率較高,且發病沒有規律性,患者在任何年齡都有發病(20~30歲發病率較高),屬于典型的內科疾病。對于這種疾病臨床上診斷方法較多,且治療方法也比較多,常見的有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等。根據相關數據結果顯示:在闌尾炎中急性闌尾炎死亡率為0.1%~0.5%。
3.2 常見臨床并發癥 闌尾炎切割手術是外科小手術,可是其帶來的并發癥會嚴重影響患者的健康。如果治療方法不當,或器具安全問題,會導致各種并發癥的發生,如腹腔膿腫,內外瘩形成等。腹腔膿腫是因為闌尾炎未經及時地治療,其臨床表現為壓痛性的包塊,全身感染中毒癥等。腹腔膿腫一經確定應在超聲的引導下穿刺抽膿沖洗或者置管引流,必要時就要手術切開引流。如果患者在闌尾炎嚴重而又沒有采取有效的方法進行引流,將會引發其他疾病,嚴重患者將向小腸或大腸內轉移,從而穿破患者腸道。近年來,隨著我國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x 線-鋇劑檢查在闌尾炎中使用較多,并且能夠幫助患者制定合適的治療方案[2]。
3.3 優點 小切口切除闌尾優點:切口小,創傷性小,患者失血較少,臨床并發癥少見,患者住院時間明顯減少,明顯利于機體的康復。本次調研中,實驗組進行手術時需要(1.56±0.21)h、手術后患者(6.86±1.34)h基本能夠恢復、手術后患者住院(7.52±1.96)d低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手術后1例發生感染,1例腸粘連,2例腸梗阻,并發癥發生率10%低于對照組(P<0.05)。由此看出小切口手術治療的臨床效果較好。
綜上所述,采用小切口手術治療闌尾炎效果比較理想,患者手術后預后較好,值得推廣使用。
[1]Aziz O,Athanasiou T,Tekkis PP,et al.Laparoscopic versus open appendectomy in children:a metaanalysis.Ann Surg,2006,243(1):17.
[2]Thambidorai CR,Aman Fuad Y.Laparoscopic appendicectomy for complicated appendicitis in children.Singapore Med J,2008,49(12):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