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華 陳永華 陳慶緹 鄧敏
產后晚期大出血合并休克是產科嚴重的并發癥,是產婦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本院2002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了86例晚期產后大出血合并休克患者,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產后晚期大出血合并休克患者86例,均為足月妊娠,年齡20~39歲,平均年齡(27.38±4.28)歲。初產婦29例,經產婦57例。雙胎6例,巨大胎兒11例。
1.2 方法 抗休克、清宮等,不能控制的出血行子宮切除。
85例獲得治愈(98.8%),1例因DIC形成死亡。出血原因:胎盤胎膜蛻膜殘留52例(60.5%),子宮復舊不良24例(27.9%),產褥感染5例(5.8%),子宮切口裂開3例(3.5%),軟產道損傷2 例 (2.3%)。
晚期產后出血并休克是指分娩24 h之后發生的大出血導致休克,危及產婦生命。本組統計占同期分娩總數的0.31%,略高于國內文獻報道的0.28%[1]。病因為胎盤胎膜蛻膜殘留、子宮復舊不良及產褥感染、子宮會陰切口裂開等,發病率也與患者原有疾病有一定關系。
本組資料顯示,胎盤胎膜殘留為晚期產后出血的主要病因(60.5%)。因胎盤胎膜及蛻膜殘留、變性、機化、脫落引起大出血,絕大多數與第三產程的處理不當有關,若未出現胎盤剝離征象,切忌強拉臍帶及胎盤。胎盤娩出后一定要仔細檢查胎盤胎膜及有無副胎盤。若可疑有殘留者,應及時行手術取胎盤胎膜,術后給予宮縮劑和抗生素。剖宮產由于術中常規清理宮腔,且在直視下操作,故胎盤胎膜殘留少見。胎盤殘留行清宮術及使用縮宮劑、抗生素等處理能獲得良好的療效。對于剖宮產胎盤殘留應慎重清宮,因可引起穿孔,若診斷準確,術前補液輸血,應用縮宮劑,術中器械進出宮腔沿子宮后壁,避免損傷子宮切口部位,可獲得滿意的效果。
子宮復舊不良引起的晚期產后大出血,本組占24例(27.9%),與產程延長有明顯關系,胎盤因素、多胎妊娠、巨大胎兒是產后出血的高危因素[2],應積極預防產程延長,防產婦過度疲勞,產后及時應用宮縮劑。宣傳母乳喂養及產后按摩是一項重要的措施,按摩乳房子宮可促進腦垂體后葉釋放大量內源性縮宮素,有效防止產后晚期出血[3]。
本組產褥感染引起晚期產后大出血共5例(5.8%),由于感染局部不能如期復原,血栓溶解脫落,血竇重新開放,而發生大出血。子宮切口裂開3例(3.5%),剖宮產時應合理選擇手術切口,不可過高或過低,縫合不可過多過密過緊,以免影響血循環。軟產道損傷引起的大出血,本組2例(2.3%),予以縫合止血能奏效。對難以控制的大出血,挽救生命可行子宮切除。
綜上所述,對于晚期產后出血的應對措施,首先應做好分娩期的處理,防止產程延長、產婦過度疲勞。引起晚期產后大出血的原因較多,產科醫師應針對不同的病因采取相應的措施,產前完善的檢查、術中嚴謹操作,術后嚴密的觀察是防治本病的重要方法。
[1]李麗萍.晚期產后大出血30例臨床分析.海南醫學雜志,2009,20(1):68-69.
[2]朱正文.剖宮產術產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分析及防治.中國婦幼保健,2012,27(25):3916-3917.
[3]張曉潔,劉小利,黃引平.晚期產后出血預防新策略.實用婦產科雜志,2012,28(11):907-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