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福紅 薛永欣
隨著現代醫療技術水平的進步, 使大量的新技術新手段應用于臨床實踐。其中, 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已成為治療髖部疾患和股骨頸骨折的一種常見手段[1]。本院2007年10月~2011年10月實施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40例, 獲得良好的成效?,F將有關經驗與做法報告如下。
納入本次研究的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的患者共40例,其中男22例, 女18例, 年齡59~80歲, 平均年齡65歲;其中先天性髖關節發育不良3例, 股骨頸骨折25例, 股骨頭缺血性壞死12例, 其中左髖10例, 右髖30例, 全為單髖置換。手術時間均為120~150 min, 住院時間15~40 d, 平均22 d, 所有患者均未發生感染、壓瘡、血栓形成等并發癥。
2.1 心理護理 心理健康決定肢體功能的康復, 調動積極的心理因素, 使其主觀能動的參與技能康復訓練[2]。幫助患者消除恐懼心理, 維持良好心態。對患者及家屬的問題進行細致耐心的解答, 使患者樹立信心, 以最佳的手術適應狀態,從而提高對手術的應激性。
2.2 床上排便 術前3 d應用便盆在床上大小便。注意放置便盆時, 臀部抬起足夠高度并避免患肢的外展及內收動作;同時輔之以輕揉腹部, 聽流水聲、用溫水沖洗會陰部等措施,使患者在適應期床上排便。
2.3 指導功能鍛煉 等長收縮訓練:踝關節背曲, 繃緊腿部肌肉10 s后放松, 再繃、再放松以此循環。等張收縮訓練:做直腿抬高訓練, 伸直膝關節, 背曲踝關節, 距床20 cm, 停頓5~10 s后放松。鼓勵患者半坐位, 做床上擴胸運動、深呼吸、咳痰 , 預防綴積性肺炎[3]。
2.4 物品準備 一方面根據手術要求, 備齊常規的骨科器械、吸引裝置、體位墊、高頻電刀等;還有術中用到的如電鉆、骨蠟、明膠海綿等特殊物品;另一方面需根據患者需求選擇合適的假體、髖臼及全髖置換器械。
3.1 骨科常規消毒皮膚, 鋪無菌手術單 切開皮膚、臀中肌臀外側肌、關節囊, 遞甲狀腺拉鉤、深四爪拉鉤牽開, 充分暴露髖關節。遞電鋸、寬骨鑿、骨錘切開, 取頭器取出股骨頭, 濕鹽水紗布包裹, 以備植骨。遞從小到大不同型號髖臼導向銼削磨髖臼。試髖臼杯是否與髖臼中心相符。遞紗布、血管鉗將髖臼擦干凈, 將型號一致的臼襯與相應打入器遞與術者, 骨錘輕叩, 將其完全打入髖臼杯內。遞從小到大型號髓腔銼加大髓腔, 遞確定的假體柄, 安裝試頭, 復位, 然后取出。遞高壓沖洗槍沖洗, 吸引器吸干, 干紗布拭干, 準備安裝假體。遞假體柄、軸向打入器、骨錘將假體、假體柄打入髓腔, 遞復位器復位, 沖洗干凈, 放置負壓引流。為避免術中出現活動髖關節器械墜落的情況, 術中要嚴格規范操作,及時回收術野周圍器械, 以保障手術的順利進行。
3.2 術中應注意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 由于安裝假體時術中可能出現血壓驟降的現象, 為此, 應關注血壓變化情況,避免意外發生。同時為確保手術的順利進行, 要及時檢查靜脈輸液管及尿管是否通暢。此外, 術中全程良好的照明是縮短手術時間, 有效減少失血的重要保障。因此, 應隨時調節燈光, 保障手術照明, 使手術順利進行。
3.3 術后正確搬運患者 由于術野深, 創傷大, 在術畢固定好切口, 搬運患者過床時, 正確的方式尤為重要。應將患者骨盆整抬起, 注意保持肢外展中立位;注意搬運時途中的保暖, 返回病房與病房護士應認真交接術中用物及注意事項。
總之, 人工關節置換髖關節治療髖部疾患手術實施過程中, 應充分做好術前護理, 而術中的熟練配合是影響到手術是否順利成功的關鍵。應嚴格地按照規范操作, 以保證手術獲得滿意的效果。
[1]邵振海.實用骨科手冊.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 2001:36.
[2]古永恒, 王思茹, 鄭慶元.髖關節置換術圍手術期護理及康復指導.護士進修雜志, 2010(12):1108-1110.
[3]李龍英.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后并發癥的護理.現代醫院, 2010,10(02):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