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同貿
摘 要 數學素養是經濟管理類高職學生的一項重要素質,對今后的工作有著重要影響。通過對我院經濟管理類學生及相應專業教師的調查,掌握了師生對數學素養的認識和看法,清楚地認識到加強學生數學素養培養的必要性,并提出了一些改進的對策與思路。
關鍵詞 經濟管理 數學素養 培養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Cultivation of Mathematical Literacy of Vocational
Economic Management Students
YI Tongmao
(Changji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Wuhan, Hubei 430212)
Abstract Mathematical literacy is an important quality of economic management vocational students to have an important impact on future work. Through our hospi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tudents and teachers of the respective professional investigation, master teachers and students of mathematics literacy awareness and perception, the need for clear understanding of students' mathematical literacy training to strengthen and put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ideas for improvement.
Key words economic management; mathematics literacy; cultivation
1 現狀調查與分析
數學素養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對它有著不同的看法。大多數學者認為:數學素養是指人要懂得數學價值,有一定的計算能力和思維能力,善于用數學語言交流,用數學的思想方法來解決現實問題。數學素養強調人的數學悟性與數學意識,要求人能客觀理性準確地看待世界和處理問題。通過數學學習和運用數學,對大腦科學思維的有效訓練,獲得的數學思想方法和數學精神,這對今后的發展有非常深遠的影響。
我院于2008年組建了管理工程系,開設有會計電算化專業、物流管理專業和營銷與策劃專業等等。為了獲取準確真實的信息,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對數學素養的認識與理解展開了調查。這次調查的對象有兩個:一是經管類的在校學生,二是從事經管類專業的教師和管理人員。
本次調查對學生而言,主要調查內容包括:(1)數學基本知識的掌握程度;(2)應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3)運應用數學思維方法描述實際問題的能力;(4)利用數學語言進行問題描述、分析、論證等的能力。
對從事經管類專業的教師和管理人員而言,主要調查教師自身對數學的認識與理解,老師自己在工作與生活中如何運用數學,以及自己所教授的課程中遇到哪些數學知識,哪些數學基礎與能力對學習后續課程有影響。
本次調查發放學生問卷400份,回收有效問卷386份,占發放問卷的96.5%,達到回收率的要求。通過調查,我們認識到學生數學素養的現狀:學生多數是文科生,少量有中職生,數學基礎知識掌握一般,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有能力很弱,數學思維習慣還沒有形成,更不善于用數學語言去描述問題,最差的是數學交流的能力。這是很糟糕的事情,給教學帶來了不少的壓力和困難。
對從事經管類專業的教師和管理人員的調查主要采用了走訪和座談的方式,教師普遍認為數學很重要,自身學習了不少數學知識,在教授本專業課程中運用了許多數學知識,意識到數學思維對專業課的學習很有必要,但對如何用數學語言交流與溝通,如何運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的認識卻不夠,潛意識中注意數學就是個工具,需要用的時候能用就行了。
綜合分析表明:在應試教育模式下,學生側重于數學的計算能力的訓練上,對數學的認識只停留在淺層次上,數學意識的有待提高與數學的應用能力較差,尤其是數學思維與數學交流的能力很差。學生學習認識僅停留在知識的被動接收和應付考試上,而很少關心數學的應用和數學素養的形成。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有多個方面,首先是傳統應試模式,考試內容上重在解題技巧與知識點的綜合性,造成了學生只要會解題,能計算出標準答案就行了,對數學的實質模糊了;其次專業課程教師對學生的影響很大,讓學生產生了誤解,以為數學只是一門課,考及格就行了,沒有必要深入研究,以后學好專業課就可以找到好工作了,思想上放松了,學習上也就沒動力和激情了;最后也是國家政策導向出現了偏差,過早地對學生進行了文理分科,現在的專業課程老師多數是從文科院校畢業,他們的學習經歷導致他們自身對數學的理解的不完全和有誤解,他們的潛意識不斷地影響了這個專業的學生。因此數學教學改革任務艱巨,困難重重。
2 加強學生數學教育的必要性
社會在不斷發展中,信息化程度不斷增強,許多事情都加以量化處理,數學的價值突顯,計算機技術和數學的應用廣泛滲透到各個領域。數學素養體現在學生適應社會和從事工作所必需的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這是考核學生是否有發展潛力,能否勝任今后的工作的重要指標。這就要求我們應該加強數學教育,不斷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為社會培養高素質和高技能的人才。
人是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相結合的產物,感性中多點理性,會讓人生更完美。為人處世都要有一定的觀察力、理解力、判斷力等,而這些能力的獲得主要是從數學學習過程中不斷積累。數學素養是一種特殊的思維品質,它要求人們利用理性科學的思維方式來觀察世界,要有很強的洞察力、理解力與判斷力。在現代社會,不僅對于從事自然科學的工作者,而且對于從事社會科學的工作者,乃至普通勞動者都應具有現代的數學素養。
3 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
(1)培養學習興趣是關鍵。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在講解數學概念時要注意概念的形成與運用。數學的概念的接受能力是考驗教學效果的重要方面,數學概念來源于生產生活,要多講些貼近學生的生活例子,引起學生的注意,調動學習興趣,要將數學概念深入到生活中,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實用性。
(2)提高應用數學的意識與能力是重點。在文科思維觀念下,經管類學生在分析和處理問題中講求合情推理,從人性角度考慮,以人為本,缺乏理性推理的成分。數學教育中重在訓練學生理性科學分析問題,研究的邏輯證明和邏輯推理。把合情推理與理性思維完美結合,有利于學生很好地看待問題和解決問題,這就要求教師要有廣博的知識面和豐富的教學經驗,運用各種教學方法來啟發學生。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利用各種機會引導學生應用數學的觀點和想法來面對問題,用數學的思想和工具處理問題。教師要有耐心和信心,教學的開始階段可能比較費時費力,一旦學生的習慣養成,適應了這種教學方式 ,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而且會讓學生受益終身。
(3)由感性升華到理性是重要的教學手段。數學是研究事情之間的普遍聯系,用量化的手段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具體到抽象,有一個提煉和總結的過程。學生害怕數學的抽象與歸納,不愿意記住數學那些復雜的符號和算式,更不愿意去做一些理論性強而且沒有多大實際意義的題目。要針對學生的認識特點,強化由感性認識逐步上升到理性認識高度,不能像高中階段那樣講概念時一帶而過,蜻蜓點水式的教學,要多注重這個階段的教學,盡量讓學生從圖形、圖表或數據等直觀簡明的感性認識中,逐步體會升華到理性階段,不能急于求成,要讓學生有個適應的過程。只有讓學生接受和認可了數學概念和觀點,他們才可能在工作和生活中嘗試運用數學。
(4)利用案例教學把數學與實際應用有機地結合起來。在傳統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授課內容過于理論化,往往與實際生活不相吻合,強調如何用數學知識去做題,而不能將理論知識與解決實際生活的問題結合起來。這違背了開設數學課的主旨,學生的創新精神與應用能力無法提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采取案例教學法或項目驅動教學法,教師要精心挑選出與經濟生活密切相關,學生容易接受的案例或項目。要讓學生參與到現實經濟問題和事物的具體分析中,不斷增加數學知識和提高數學素養,能夠多參與實踐,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生數學素養的培養與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專業課程教師的支持和學生的適應與配合,更重要的是數學教師要明確自己的重任,在教學工作中勇于創新,大膽嘗試,堅持不懈。相信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之下,學生的數學素養會有顯著提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