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寧寧
摘 要 移情作為幼兒社會認知發展的重要內容之一,移情作為一種十分重要的社會性情感,能更好地促使幼兒社會性的發展。已有研究表明,良好的移情能力能夠促進幼兒親社會行為的增加,并有效減少攻擊性行為。因而,探討如何促進幼兒移情能力的發展,是十分必要的。
關鍵詞 幼兒 情緒情感 體驗 移情培養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識碼:A
Foster Children's Empathic Abilities
YANG Ningning
(College of Education,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 Nanchong, Sichuan 637002)
Abstract Empathy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ldren's social cognitive development, empathy as an important social emotion, to bett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social nature.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good empathic ability to promote pro-social behavior of child care, and reduce aggressive behavior. Thus, to explore way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empathy in children, it is very necessary.
Key words children; emotion; experience; empathy training
移情是指一個人感受到他人的情感、知覺和思想的心理現象,主要包含認知和情緒兩個成分。本文所探討的移情主要是情緒情感的移情,從幼兒家庭、幼兒園活動兩個角度來探討如何培養幼兒的移情能力。
1 在家庭中培養幼兒的移情能力
1.1 在嬰兒期,與孩子建立積極的親子依戀關系
心理學家研究了處于隔離狀態的孤兒院兒童,里面的嬰兒很少有機會與人交往,而保育員也只是每天履行公事式地與孩子接觸,沒有目光的交流,沒有親吻、逗樂、游戲。這些孩子的社會性刺激極端缺乏,最主要的是缺乏應答性的環境。這樣就使嬰兒早期涌現出來的需求、種種情感表示都因得不到及時反饋而減弱。這些兒童在以后的成長中,若不采取有效的干預措施加以矯正,他們將對他人的情感也同樣缺乏“應答性”,即對他人的情感表達采取冷漠的態度。因此,建立一種積極的親子依戀關系對幼兒移情的培養具有重要的價值。所以,在嬰兒期,父母對孩子發出的信息應及時回應,經常與孩子發生肢體的接觸、目光的交流,經常對孩子微笑,親吻或擁抱。良好親子關系的形成,對幼兒的成長和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
1.2 家長要創設具體的情境以培養幼兒的移情能力
霍夫曼曾指出,“由于大多數移情喚醒的過程取決于直接的情境和個人線索,人們很容易受到直接情境中受害者所偏愛的移情傾向的影響”,因此,直接情境中的個人憂傷可能比不在眼前的個人憂傷更能喚起移情。因此,在培養幼兒移情能力時,家長要善于創設和利用具體情境。家長要借助具體媒介的力量,在具體的、形象生動的情境中引導幼兒嘗試體會他人的情感。電視節目中有相關的故事情境、動畫片中有相關的劇情時,孩子身邊有需要關愛的人,家長應當抓住時機,應時應景的與孩子交流,幫助幼兒理解他人的處境和情緒情感的表達。
1.3 形成民主、平等的家庭氛圍,增進與孩子間的情感交流
在家庭生活中,家長應該與幼兒進行積極、民主、平等、友好的互動和交流,進行心靈的溝通。通過親子間的溝通和交流,幫助幼兒獲得對情緒、情感的體驗和認知,包括對他人情緒、情感的正確理解,準確分析情緒、情感產生的原因,進而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觀點采擇能力。研究表明,嬰幼兒是通過觀察學習和模仿來獲得情緒情感體驗的,最典型的是看到別人哭笑時,他也同樣跟著哭笑。嬰幼兒通過觀察父母的情感表達,從而獲得情感的體驗和認知。因此,在日常的親子互動和交流中,家長要敢于在幼兒面前表達自己的情緒情感,這對于幼兒獲得情緒情感認知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家長在表達情感是要保持適度的原則。“過度”的情感表達,不僅不利于幼兒對情緒情感的認知和體驗,還會對幼兒良好性格的形成產生不良影響,甚至會造成幼兒的心理創傷。因此家長在幼兒面前需要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以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情緒情感的認知和體驗,以利于幼兒的移情的產生。
親子間情感交流的方式有很多,如繪本閱讀、親子游戲等。在繪本閱讀過程中,父母可以根據故事情節的發展提問關于故事主人公的情緒情感的相關問題,如 “他怎么了?”“他為什么哭(笑)?”等問題。這樣不僅會讓幼兒理解他人的感受,獲得對他人情緒情感的體驗和認知,促使移情的產生。在親子游戲中可以讓幼兒和家長互換角色,幼兒扮演爸爸媽媽,爸爸媽媽扮演幼兒,從而讓幼兒體驗父母的情緒情感,理解父母的感受。
2 在幼兒園中培養幼兒的移情能力
2.1 教師要在幼兒的一日生活中,培養幼兒移情能力
這種方式與家長利用和創設具體情境是相類似的。由于幼兒在幼兒園中的生活時間比較長,這要求教師善于抓住幼兒一日生活中的情境,增強幼兒的移情體驗。在吃飯和午睡時,教師要有意識培養幼兒的互助、分享、謙讓等行為,并對幼兒的這些行為予以表揚,發揮榜樣的作用,更好的培養幼兒的移情。另外教師要利用幼兒的“泛靈”心理,即所有的事物都是有生命的。讓幼兒學會關心其他的事物,比如幼兒園里的動植物,以此來培養幼兒的同情心,增強幼兒的移情能力。
2.2 在角色游戲中提高幼兒的移情能力
角色游戲是幼兒通過角色扮演進行的游戲活動。在角色游戲中,幼兒充當成人的角色,按成人的方式和態度行事從而使幼兒理解他人的感受。就是通過換位思考或替代想象,站在別人的處境思考問題,理解他人的情感。通過角色扮演,幼兒能切身體驗他人行事的方式和態度,進而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情緒情感,提高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的能力。教師組織幼兒進行角色游戲,讓幼兒通過對不同社會角色的扮演,使其理解他人的處境和狀態,從而能夠站在他人的立場上去考慮問題,以提高其移情能力。
2.3 在人際交往中培養幼兒的移情能力
馬卡連柯曾指出,集體的教育力量是巨大的。孩子在與人的交往過程中,會真切地體會到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及情感變化。這里所說的人際交往,主要是指幼兒同伴交往。《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幼兒與成人、同伴之間的共同活動、交往、探索、游戲等,是其社會學習的重要途徑。應為幼兒提供人際間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動的機會和條件,并加以指導。”
已有研究表明,幼兒同伴關系是否良好對幼兒的移情具有重要的、直接的影響,即能夠積極參與活動、愿意與他人合作、易被同伴接受的幼兒具有更高的移情水平。
因此,在家庭和幼兒園中,家長和教師應培養幼兒活潑、外向的性格,讓幼兒可以更好的融入集體生活,更好地為同伴所接受,更好地促進幼兒移情能力的發展。幼兒的集體生活多半是在幼兒園中發生的,因此,幼兒教師關注幼兒同伴交往的狀況。對于那些孤僻內向的幼兒,教師應該通過合理的教育方式,使幼兒能很好地融入集體,養成關愛、分享、謙讓、互助、尊重、同情心等品質。因此,集體生活或者群體性的活動對幼兒移情能力的培養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
移情是社會性發展的重要內容,一種重要的心理能力。現今社會,從長遠來看,移情能力是人際交往中必不可少的能力。它不但能激發和促進幼兒親社會行為的發生,還能有效減少和避免幼兒的攻擊性行為。因此,探討如何培養幼兒移情能力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和價值。
參考文獻
[1] 心理百科全書(上中下卷)[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
[2] 馬丁.L.霍夫曼著.移情與道德發展——關愛和公正的內涵[M].楊韶剛,萬明,譯.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3.
[3] 教育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教基[2001]20號.
[4] 肖瓊華.幼兒移情影響因素的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
[5] 龔小紅.如何對幼兒進行移情訓練[J].教育導刊(幼兒教育),19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