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
【摘要】 目的 探討妊娠期糖尿病(GDM)對母嬰結局影響。方法 GDM患者90例作為觀察組, 同時選擇同等例數的健康孕婦作為對照組, 分別比較分娩后母體情況及圍生兒情況的差異。結果 GDM患者母體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妊高征)、分娩期并發癥、羊水過多及自然流產發生率均較高, 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死胎及新生兒死亡、巨大兒及胎兒宮內發育受限發生率均較高, 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GDM對母嬰危害較大, 應加強早期篩查及診斷;一旦發現, 應及時給予干預治療, 減少危害的產生。
【關鍵詞】 妊娠期糖尿病;臨床分析;母嬰結局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是指妊娠期間首次發生或發現的一類特殊類型的糖尿病, 其在妊娠期婦女中的發病率為1%~5%[1]。近年來, 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方式的轉變, GDM的發病率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GDM患者本身并無明顯癥狀, 但可以引起母嬰并發癥增加, 導致圍產死亡率增高[2]。因此, GDM對妊娠及妊娠結局的影響受到人們越來越多的關注。本文回顧性分析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期間90例GDM患者的臨床資料, 現分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GDM患者(GDM診斷參考標準[3])90例作為觀察組, 年齡21~40歲, 平均年齡(26.56±4.35)歲, 其中初產婦78例, 經產婦12例。選擇90例健康孕婦作為對照組, 無各類急、慢性疾病史, 孕前及孕期檢查無糖尿病史, 50 g糖篩查試驗結果呈陰性(血糖濃度 <7.8 mmol/L), 年齡21~39歲, 平均年齡(27.17±3.72)歲, 初產婦75例, 經產婦15例。兩組研究對象在年齡、孕周、孕產次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研究方法 對兩組產婦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 對母體情況及圍生兒情況的差異進行比較。母體情況包括妊高征、分娩期并發癥(產后出血、產程延長、宮縮乏力)、羊水過多及自然流產等指標;圍生兒情況包括死胎及新生兒死亡、巨大兒及胎兒宮內發育受限等指標。
1. 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GDM患者母體妊高征、分娩期并發癥、羊水過多及自然流產發生率均較高, 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 具體情況見表1。
死胎及新生兒死亡、巨大兒及胎兒宮內發育受限發生率均較高, 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 具體情況見表2。
3 討論
GDM是指妊娠期間首次發生或發現的糖代謝異常, 由于其可導致嚴重的母嬰并發癥, 已越來越受到廣大產科醫生的關注。GDM對母體的影響表現為:①妊高征發病率增加。由于高胰島素血癥和胰島素抵抗均可引起微血管病變, 使毛細血管壁的基底膜增厚, 最終導致妊高征發病率的增加[4]。②分娩期并發癥增多。由于巨大兒的發生率增高, 容易引起軟產道損傷及胎兒性難產, 增加了剖宮產率, 同時, 糖尿病還容易引起產后出血、產程延長、宮縮乏力等并發癥[5]。③羊水過多。羊水過多一方面與羊水中糖含量增加, 從而刺激羊膜分泌增加有關;另一方面與胎兒血糖升高所引起的高滲性利尿導致的排尿增多有關。④自然流產增加。高血糖水平可以嚴重抑制胎兒正常發育, 甚至停止發育, 導致自然流產。本研究結果顯示, GDM患者母體妊高征、分娩期并發癥、羊水過多及自然流產發生率均較高, 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說明GDM能夠增加母體并發癥的發生。
GDM對圍生兒的影響表現為:①死胎及新生兒死亡。死胎及新生兒死亡的發生原因較為復雜, 常見于妊娠36周后, 主要與母體紅細胞氧釋放量下降及妊高征引起的胎盤血流量較低, 誘發胎兒氧耗量增加導致胎兒宮內缺氧有關;此外, 酮癥酸中毒也是圍生兒死亡重要原因之一[6]。②巨大兒。胎兒長期處于高血糖狀態, 引起胎兒胰島細胞增生, 導致胰島素分泌增加, 最終結果是促進脂肪及蛋白質合成, 抑制降解。巨大兒給分娩造成嚴重困難, 常常因為難產而引起新生兒鎖骨骨折、臂叢神經損傷、頭顱血腫等[7]。③胎兒宮內發育受限。高血糖水平具有抑制胚胎發育的作用, 如果同時合并微血管病變者, 可使宮內血流供應減少, 影響胎兒正常發育。本研究結果顯示, GDM可以使圍生兒死胎及新生兒死亡、巨大兒及胎兒宮內發育受限發生率增高, 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說明GDM能夠增加圍生兒并發癥的發生。
綜上所述, GDM對母嬰危害較大, 應加強早期篩查及診斷;若發現, 應及時進行干預治療, 減少危害的產生。
參考文獻
[1] 金晨, 孫建濤. 對妊娠期糖尿病的認識.中醫藥臨床雜志, 2010, 22(8):687-689.
[2] 王培麗. 妊娠期糖尿病篩查及早期干預對母嬰的影響.臨床醫學, 2011,31(3):81-83.
[3] 曹翠娟, 李麗. 妊娠期糖尿病控制血糖對妊娠結局的影響.吉林醫學, 2012, 33(2):262-263.
[4] 林苑, 鐘紅珠, 李卓華. 妊娠期糖代謝異常對妊娠結局的影響.中國現代醫生, 2010, 48(12): 26-27.
[5] 王美記, 牛健民, 溫濟英, 等. 妊娠期糖尿病的孕期管理對妊娠結局的影響.廣東醫學, 2009, 30(6): 900-901.
[6] 尹月娥, 郭霞, 王金華, 等. 孕產期全程護理對流動人口妊娠期糖尿病影響的研究.當代醫學, 2010, 18(12): 1-2.
[7] 郝淑芳. 18例妊娠期糖尿病的診治及管理.中國婦幼保健, 2007, 22(13): 1859-1860.
[收稿日期:2014-03-28]endprint
【摘要】 目的 探討妊娠期糖尿病(GDM)對母嬰結局影響。方法 GDM患者90例作為觀察組, 同時選擇同等例數的健康孕婦作為對照組, 分別比較分娩后母體情況及圍生兒情況的差異。結果 GDM患者母體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妊高征)、分娩期并發癥、羊水過多及自然流產發生率均較高, 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死胎及新生兒死亡、巨大兒及胎兒宮內發育受限發生率均較高, 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GDM對母嬰危害較大, 應加強早期篩查及診斷;一旦發現, 應及時給予干預治療, 減少危害的產生。
【關鍵詞】 妊娠期糖尿病;臨床分析;母嬰結局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是指妊娠期間首次發生或發現的一類特殊類型的糖尿病, 其在妊娠期婦女中的發病率為1%~5%[1]。近年來, 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方式的轉變, GDM的發病率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GDM患者本身并無明顯癥狀, 但可以引起母嬰并發癥增加, 導致圍產死亡率增高[2]。因此, GDM對妊娠及妊娠結局的影響受到人們越來越多的關注。本文回顧性分析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期間90例GDM患者的臨床資料, 現分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GDM患者(GDM診斷參考標準[3])90例作為觀察組, 年齡21~40歲, 平均年齡(26.56±4.35)歲, 其中初產婦78例, 經產婦12例。選擇90例健康孕婦作為對照組, 無各類急、慢性疾病史, 孕前及孕期檢查無糖尿病史, 50 g糖篩查試驗結果呈陰性(血糖濃度 <7.8 mmol/L), 年齡21~39歲, 平均年齡(27.17±3.72)歲, 初產婦75例, 經產婦15例。兩組研究對象在年齡、孕周、孕產次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研究方法 對兩組產婦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 對母體情況及圍生兒情況的差異進行比較。母體情況包括妊高征、分娩期并發癥(產后出血、產程延長、宮縮乏力)、羊水過多及自然流產等指標;圍生兒情況包括死胎及新生兒死亡、巨大兒及胎兒宮內發育受限等指標。
1. 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GDM患者母體妊高征、分娩期并發癥、羊水過多及自然流產發生率均較高, 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 具體情況見表1。
死胎及新生兒死亡、巨大兒及胎兒宮內發育受限發生率均較高, 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 具體情況見表2。
3 討論
GDM是指妊娠期間首次發生或發現的糖代謝異常, 由于其可導致嚴重的母嬰并發癥, 已越來越受到廣大產科醫生的關注。GDM對母體的影響表現為:①妊高征發病率增加。由于高胰島素血癥和胰島素抵抗均可引起微血管病變, 使毛細血管壁的基底膜增厚, 最終導致妊高征發病率的增加[4]。②分娩期并發癥增多。由于巨大兒的發生率增高, 容易引起軟產道損傷及胎兒性難產, 增加了剖宮產率, 同時, 糖尿病還容易引起產后出血、產程延長、宮縮乏力等并發癥[5]。③羊水過多。羊水過多一方面與羊水中糖含量增加, 從而刺激羊膜分泌增加有關;另一方面與胎兒血糖升高所引起的高滲性利尿導致的排尿增多有關。④自然流產增加。高血糖水平可以嚴重抑制胎兒正常發育, 甚至停止發育, 導致自然流產。本研究結果顯示, GDM患者母體妊高征、分娩期并發癥、羊水過多及自然流產發生率均較高, 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說明GDM能夠增加母體并發癥的發生。
GDM對圍生兒的影響表現為:①死胎及新生兒死亡。死胎及新生兒死亡的發生原因較為復雜, 常見于妊娠36周后, 主要與母體紅細胞氧釋放量下降及妊高征引起的胎盤血流量較低, 誘發胎兒氧耗量增加導致胎兒宮內缺氧有關;此外, 酮癥酸中毒也是圍生兒死亡重要原因之一[6]。②巨大兒。胎兒長期處于高血糖狀態, 引起胎兒胰島細胞增生, 導致胰島素分泌增加, 最終結果是促進脂肪及蛋白質合成, 抑制降解。巨大兒給分娩造成嚴重困難, 常常因為難產而引起新生兒鎖骨骨折、臂叢神經損傷、頭顱血腫等[7]。③胎兒宮內發育受限。高血糖水平具有抑制胚胎發育的作用, 如果同時合并微血管病變者, 可使宮內血流供應減少, 影響胎兒正常發育。本研究結果顯示, GDM可以使圍生兒死胎及新生兒死亡、巨大兒及胎兒宮內發育受限發生率增高, 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說明GDM能夠增加圍生兒并發癥的發生。
綜上所述, GDM對母嬰危害較大, 應加強早期篩查及診斷;若發現, 應及時進行干預治療, 減少危害的產生。
參考文獻
[1] 金晨, 孫建濤. 對妊娠期糖尿病的認識.中醫藥臨床雜志, 2010, 22(8):687-689.
[2] 王培麗. 妊娠期糖尿病篩查及早期干預對母嬰的影響.臨床醫學, 2011,31(3):81-83.
[3] 曹翠娟, 李麗. 妊娠期糖尿病控制血糖對妊娠結局的影響.吉林醫學, 2012, 33(2):262-263.
[4] 林苑, 鐘紅珠, 李卓華. 妊娠期糖代謝異常對妊娠結局的影響.中國現代醫生, 2010, 48(12): 26-27.
[5] 王美記, 牛健民, 溫濟英, 等. 妊娠期糖尿病的孕期管理對妊娠結局的影響.廣東醫學, 2009, 30(6): 900-901.
[6] 尹月娥, 郭霞, 王金華, 等. 孕產期全程護理對流動人口妊娠期糖尿病影響的研究.當代醫學, 2010, 18(12): 1-2.
[7] 郝淑芳. 18例妊娠期糖尿病的診治及管理.中國婦幼保健, 2007, 22(13): 1859-1860.
[收稿日期:2014-03-28]endprint
【摘要】 目的 探討妊娠期糖尿病(GDM)對母嬰結局影響。方法 GDM患者90例作為觀察組, 同時選擇同等例數的健康孕婦作為對照組, 分別比較分娩后母體情況及圍生兒情況的差異。結果 GDM患者母體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妊高征)、分娩期并發癥、羊水過多及自然流產發生率均較高, 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死胎及新生兒死亡、巨大兒及胎兒宮內發育受限發生率均較高, 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GDM對母嬰危害較大, 應加強早期篩查及診斷;一旦發現, 應及時給予干預治療, 減少危害的產生。
【關鍵詞】 妊娠期糖尿病;臨床分析;母嬰結局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是指妊娠期間首次發生或發現的一類特殊類型的糖尿病, 其在妊娠期婦女中的發病率為1%~5%[1]。近年來, 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方式的轉變, GDM的發病率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GDM患者本身并無明顯癥狀, 但可以引起母嬰并發癥增加, 導致圍產死亡率增高[2]。因此, GDM對妊娠及妊娠結局的影響受到人們越來越多的關注。本文回顧性分析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期間90例GDM患者的臨床資料, 現分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GDM患者(GDM診斷參考標準[3])90例作為觀察組, 年齡21~40歲, 平均年齡(26.56±4.35)歲, 其中初產婦78例, 經產婦12例。選擇90例健康孕婦作為對照組, 無各類急、慢性疾病史, 孕前及孕期檢查無糖尿病史, 50 g糖篩查試驗結果呈陰性(血糖濃度 <7.8 mmol/L), 年齡21~39歲, 平均年齡(27.17±3.72)歲, 初產婦75例, 經產婦15例。兩組研究對象在年齡、孕周、孕產次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研究方法 對兩組產婦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 對母體情況及圍生兒情況的差異進行比較。母體情況包括妊高征、分娩期并發癥(產后出血、產程延長、宮縮乏力)、羊水過多及自然流產等指標;圍生兒情況包括死胎及新生兒死亡、巨大兒及胎兒宮內發育受限等指標。
1. 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GDM患者母體妊高征、分娩期并發癥、羊水過多及自然流產發生率均較高, 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 具體情況見表1。
死胎及新生兒死亡、巨大兒及胎兒宮內發育受限發生率均較高, 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 具體情況見表2。
3 討論
GDM是指妊娠期間首次發生或發現的糖代謝異常, 由于其可導致嚴重的母嬰并發癥, 已越來越受到廣大產科醫生的關注。GDM對母體的影響表現為:①妊高征發病率增加。由于高胰島素血癥和胰島素抵抗均可引起微血管病變, 使毛細血管壁的基底膜增厚, 最終導致妊高征發病率的增加[4]。②分娩期并發癥增多。由于巨大兒的發生率增高, 容易引起軟產道損傷及胎兒性難產, 增加了剖宮產率, 同時, 糖尿病還容易引起產后出血、產程延長、宮縮乏力等并發癥[5]。③羊水過多。羊水過多一方面與羊水中糖含量增加, 從而刺激羊膜分泌增加有關;另一方面與胎兒血糖升高所引起的高滲性利尿導致的排尿增多有關。④自然流產增加。高血糖水平可以嚴重抑制胎兒正常發育, 甚至停止發育, 導致自然流產。本研究結果顯示, GDM患者母體妊高征、分娩期并發癥、羊水過多及自然流產發生率均較高, 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說明GDM能夠增加母體并發癥的發生。
GDM對圍生兒的影響表現為:①死胎及新生兒死亡。死胎及新生兒死亡的發生原因較為復雜, 常見于妊娠36周后, 主要與母體紅細胞氧釋放量下降及妊高征引起的胎盤血流量較低, 誘發胎兒氧耗量增加導致胎兒宮內缺氧有關;此外, 酮癥酸中毒也是圍生兒死亡重要原因之一[6]。②巨大兒。胎兒長期處于高血糖狀態, 引起胎兒胰島細胞增生, 導致胰島素分泌增加, 最終結果是促進脂肪及蛋白質合成, 抑制降解。巨大兒給分娩造成嚴重困難, 常常因為難產而引起新生兒鎖骨骨折、臂叢神經損傷、頭顱血腫等[7]。③胎兒宮內發育受限。高血糖水平具有抑制胚胎發育的作用, 如果同時合并微血管病變者, 可使宮內血流供應減少, 影響胎兒正常發育。本研究結果顯示, GDM可以使圍生兒死胎及新生兒死亡、巨大兒及胎兒宮內發育受限發生率增高, 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說明GDM能夠增加圍生兒并發癥的發生。
綜上所述, GDM對母嬰危害較大, 應加強早期篩查及診斷;若發現, 應及時進行干預治療, 減少危害的產生。
參考文獻
[1] 金晨, 孫建濤. 對妊娠期糖尿病的認識.中醫藥臨床雜志, 2010, 22(8):687-689.
[2] 王培麗. 妊娠期糖尿病篩查及早期干預對母嬰的影響.臨床醫學, 2011,31(3):81-83.
[3] 曹翠娟, 李麗. 妊娠期糖尿病控制血糖對妊娠結局的影響.吉林醫學, 2012, 33(2):262-263.
[4] 林苑, 鐘紅珠, 李卓華. 妊娠期糖代謝異常對妊娠結局的影響.中國現代醫生, 2010, 48(12): 26-27.
[5] 王美記, 牛健民, 溫濟英, 等. 妊娠期糖尿病的孕期管理對妊娠結局的影響.廣東醫學, 2009, 30(6): 900-901.
[6] 尹月娥, 郭霞, 王金華, 等. 孕產期全程護理對流動人口妊娠期糖尿病影響的研究.當代醫學, 2010, 18(12): 1-2.
[7] 郝淑芳. 18例妊娠期糖尿病的診治及管理.中國婦幼保健, 2007, 22(13): 1859-1860.
[收稿日期:2014-03-2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