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佳桐
【摘 要】隨著我國社會的進步,不斷發展的廣播電視節目也呈現更為繁榮的景象,廣播電視節目質量的日益提升,也使得節目間的競爭更趨激烈,而播音員主持人的能力、素質則成為決定節目競爭成敗的關鍵之一。因此,只有不斷提升播音員主持人以語言表現力為代表的基本能力素質,才能實現提升節目品質及受歡迎程度的根本目標。
【關鍵詞】播音員主持人;語言表現力;重要性;提升途徑
面對競爭的日趨激烈,廣播電視節目在內容、定位和編排等環節均應不斷推陳出新,以滿足節目受眾不斷發展變化的需求,創作出符合市場發展規律的廣播電視節目。播音員主持人作為節目流程的控制者和主要表演者,其語言表現力必須得到應有的重視,才能切實推動廣播電視節目質量不斷進步,滿足受眾對節目的發展要求。
1 播音員主持人為什么需要具備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
首先,語言是播音員主持人在廣播電視節目中最基本的載體,是其表達的主要方式。只有當播音員主持人具備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才能將所要傳遞的信息更加完整、更為準確地傳播給受眾。在節目播發過程中,播音員主持人的知識與想法,是要通過對語言的有效組織和表達,來調動節目受眾的興趣和注意力,實現節目的更好組織與串聯,取得更佳的播出效果。而節目的組織與串聯,則需要播音員主持人運用恰當的語言以增加節目的精彩程度,所以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可以使節目內容更加豐富和精彩,是播音主持人必須具備的重要能力素質之一。
其次,提升節目質量、實現其播出目的需要播音員主持人具備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播音員主持人的語言表達能力會對播出節目的效果及受眾喜愛率產生直接影響。這里所說的語言能力和水平,不僅包含播音員主持人談話的內容,更主要還是體現于播音員主持人的語言表現力上。播音員主持人是否具備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與所主持節目的收視率密切相關。若節目播音主持中注重語言外殼的修飾,卻缺少必要的語言深度或是表達能力欠佳,均可能致使所主持的節目缺乏吸引力,降低節目在目標受眾心中的地位,進而影響到節目的收聽、收視率。
再次,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是播音員主持人魅力和文化底蘊的外在展現。作為播音主持節目時信息傳遞的主要載體,語言還是播音員主持人展現個人魅力和文化底蘊的根本途徑。能否通過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讓節目和觀眾產生良性互動,這對節目播出效果和質量將產生極大的影響。雖然現在仍有部分廣播電視節目是錄播的,但直播是發展方向,在直播過程中,播音員主持人語言的表達,編導雖設置了一個大的方向,然而,不可避免地,在節目直播或錄制過程中也會出現一些突發狀況,如談話類節目、情感互動類節目等,其播音員主持人就必須要具備隨機應變的能力,運用恰當、適宜的語言,把控全場,甚至于扭轉不利局勢,這也是播音員主持人展示個人魅力及優秀文化底蘊的良機。
2 提升播音員主持人語言表現力的有效途徑
在廣播電視節目中,播音員主持人的語言表現力是如此重要,那怎樣才能提升其語言表現力呢?實踐表明,應從如下環節入手可有效提升播音員主持人語言的表現力:
2.1 播音員主持人只有參與到節目采編制作過程當中,語言才能更具表現力
播音員主持人作為節目最為直接的傳播者,更是節目團隊集體智慧的外在體現。雖然每個節目均有采、編、監制等環節,但由于所處位置的特殊性,使得播音員主持人絕不能僅單純地進行“播音”,而應在節目制作的過程當中就參與和滲透進來,對記者的采訪經過要主動了解,對節目編輯和監制的意圖最好能深刻領會。可以說,通過采編播全過程的積極參與,播音員主持人都會有一個明顯的感受,那就是主持節目時語言的表達能力更強,這是因為其對事物感受和認知更深刻,組織與協調節目時語言能力自然而然地就會得到較大提高。
2.2 播音主持重視語言的規范化,才能使語言表現力得到提升
播音員主持人想要提升播音語言的表現力,對自身語言加以規范,使語音、語法和詞匯的運用更加規范和準確,使受眾感到主持人的語言通俗易懂、自然親切,而又不失莊重典雅,這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語音是聲音與意義的結合。節目內容經由播音員主持人的聲音送至受眾耳中,要想使受眾感到真實和可信,播音員主持人的聲音色彩鮮明、樸實自然是前提。主持人應憑借獨特手段變換氣息調整的力度,以實現用更為規范和準確的聲音色彩,對語言內涵予以豐富反映,進而達到語言傳播“字正腔圓、聲情并茂、剛柔自如、清晰持久”的境界。
其次,播音主持語言必須與播音主持藝術的創作規律相符,對自身的播音語言詞匯不斷加以豐富,并進行恰當的解讀和延伸,從而實現播音語言詞匯即體現了傳統文化用語的沿襲,又具備運用現實語境,開拓視野、旁引博證的能力。可以說,播音員主持人只有不斷提升自身文學素質修養,才能具備扎實的政治覺悟,較高的理論水平,以及更為廣博的文化知識與深厚的藝術修養。
再次,語言的修辭在播音主持工作中也是十分重要的,常常會運用“比喻”、“影射”、“雙關”等方法,對信息加以婉轉的傳遞。對這些常用修辭手法的運用,播音員主持人應當加以體會,并加以分析和摸索,才能更好地掌握信息與修辭表達方式的最佳結合形式,控制好表達的分寸,調動起受眾獲取信息或認知的積極性,從而得到愉悅而美好的享受。
2.3 播音員主持人應賦語言以豐富的情感內涵,才能使語言表現力進一步提升
播音主持活動作為一個互動的過程,受眾聽覺感受往往受到主持人詞句文字概念或運動的刺激,而對客觀的事物表象產生豐富的聯想和想象,從而體驗事物發展的過程。所以,播音員主持人不僅要重視語言的規范程度,還要賦予語言以豐富的情感內涵。
首先,播音員主持人應對稿件的精神實質和整體意蘊準確把握,并將各類感受有機結合,深刻而細致地體會稿件的內涵和意圖,播音主持過程中,再賦于其恰當的情感內核,才能對客觀事物的事實進行清晰準確的表現,進而喚起受眾的共鳴。
其次,播音員主持人在播報節目時要不斷提高自身業務水平和政治素養,客觀而公正地對社會現象予以理性分析,把握社會生活當中各類現象的實質,才能把握住播音主持的價值,準確、真誠、生動地表達出節目的情感觀點,真正做到聲情并茂、和諧統一, 使節目伴隨著自身情感走進受眾心里,帶動受眾情緒,引發受眾產生共鳴。
2.4 語言貼近生活,才能具有強大的親和力與感染力,才能使語言的表現力更強
對廣播電視觀眾來說,欣賞節目更多是為了擺脫壓力,休閑放松的一種方式。若播音員主持人的語言過于專業,就會使受眾產生假大空的不良認知,感覺節目離生活過于遙遠。為避免出現這種情況,主持人應當力求播音語言與節目受眾的說話習慣及聽覺相符,使受眾一聽即明白,用極富生活氣息的語言,使觀眾覺得播音員主持人就是自己熟悉的人,有效地拉近主持人與受眾的距離。當然,貼近生活指的是語言通俗易懂、親切自然,絕非低俗化。也就是說,播音員主持人使用貼近受眾的語言也要有所選擇,一定舍棄不純潔、規范的語言糟粕,方能提煉出更為順暢、準確的健康語言,從而實現語言表現力的不斷提升。
3 結語
對于播音員主持人而言,其工作內容絕非只是把文字或稿件轉化為聲音這么簡單,而是綜合運用語音、詞匯,對節目的觀點予以準確表達,這就涉及到詞匯運用的恰當與否、情感表現是否到位、節目受眾感受如何等諸多問題。因此,采取有效措施,不斷提升播音員主持人的語言表現力,運用得體而優美的語言,提升節目品味,促進廣播電視帶來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楊箐如.電視播音主持語言表現力探析[J].中國報業,2012(16).
[2]費偉.廣播播音主持的語言表現力[J].新聞傳播,2013(7).
[責任編輯:薛俊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