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穎
摘 要:三墩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古鎮,喜慶節日習俗盛多。然而隨著三墩城市化進程的發展,很多優秀的三墩喜慶文化正在慢慢被人們所遺忘。本文整理出三墩喜慶文化的教學資源,并與小學美術課程有效整合,開展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使學生在快樂學習中感受三墩喜慶文化的獨特魅力,從而提升學生審美的藝術情趣以及關注、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關鍵詞: 三墩喜慶文化 美術課程 實踐研究
一、傳統喜慶文化被邊緣化
在給三墩的孩子們上浙美版教材第七冊《喜氣洋洋》一課時,我提問:“有沒有人知道三墩的婚禮是什么樣的?”他們幾乎都說到婚禮就是在酒店擺酒慶祝,新娘穿著婚紗,新郎穿著西裝,除此之外幾乎沒有學生能說出更多的了。
二、傳統喜慶文化需要傳承
喜慶文化是這些優秀本土文化中最容易被人們所接受的一種,這些優秀的地方特色文化如若不加以傳承和保護,那它很有可能面臨消失。隨著三墩地區城市化進程的快速發展,受教育對象的結構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我校學生結構數據顯示,三墩本土的學生人數約占學生總數的55%,約45%的學生屬于新三墩人。這樣的學生結構可以看出,近一半的學生對三墩文化習俗并不了解,他們或入鄉隨俗,或保留著自己家鄉的文化習俗,或不再延續任何一種文化習俗,或將三墩的文化習俗與家鄉的文化習俗相結合……孩子接受事物的能力較強是傳承文化最好的人群之一,作為生活在三墩的孩子,對三墩的各種優秀傳統文化有必要進行了解,這樣不僅能增加自身的文化素養,也是將三墩的文化習俗進行傳承的一個有效途徑。
三、傳統喜慶文化傳承策略
(一)關注地域風俗,梳理三墩喜慶文化教學資源
1. 按照時間序列,整理節日與內容
三墩作為一個歷史古鎮,喜慶的節日非常之多。三墩先民通過一系列的喜慶節日來表達自己的思想觀念、生活情趣、日常行為與重大活動,這些活動都為三墩喜慶文化在小學美術課程中的課程開發和利用提供了鮮活的素材。我們根據時間序列整理節日內容并運用于教學。
2. 梳理教材,融合喜慶于課堂
教材是我們教學的“根據地”,立足教材,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健康審美情趣和人文素養,促進學生的個性成長,使學生從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轉變課程和活動的開發者和構建者,使美術學習活動更加有效。在浙美版一到六年級的美術教材當中,有很多與喜慶內容相關的課程,可以將這些內容進行了一一梳理,再把三墩本土喜慶文化的相應內容與其融合。
3. 利用身邊資源,整合三墩文化教學內容
(1)走進場館查閱喜慶文化
在收集整理三墩喜慶資料過程中,也會遇到一些問題,如我不是土生土長的三墩人,對三墩本土的喜慶文化了解不多;同事之間也只能偶爾想起一些,但不夠詳盡;有些喜慶節日只知道其慶祝方式,但對節日的由來或出處不清楚等。于是,利用學校圖書館、三墩鎮文化站等處尋求相關資料,從書籍中去了解,才能更加深入和深刻,調整以后將其引入到美術課堂中。
(2)借力家長咨詢喜慶文化
我校有著百年的悠久歷史,也是學生數量眾多的大校。因此在收集和整理關于三墩喜慶文化資料時我們可以利用學生和家長這個龐大的群體。利用好這一資源,為我們研究和開發三墩喜慶文化的教學資源提供了強而有力的幫助。
(3)利用網絡學習喜慶文化
現在是信息化高速發展的時代,無論是網頁還是圖片資料都很豐富,尤其是微博、微信等交流方式的涌入,讓我們對資料的收集有了更多的渠道。如一些三墩社區都已經有了自己的官方微博和論壇,通過微博發布實時活動。在收集資料有困難時,用微博、微信發私信的形式都可以與相關部門進行互動交流。這也為我們關于三墩喜慶文化的梳理提供了便捷。
(4)關注生活深入喜慶文化
在研發三墩喜慶文化教材的過程中,關注生活,注重平時的積累也十分重要!有時候當你為一個喜慶文化觀點毫無頭緒時,也許生活正在向你透露著答案。學做有心人,從身邊發生的事件中去尋找一手資料,也是積累的一種好方法。
(二)關注課程教學,開展三墩喜慶文化教學活動
1. 立足課堂,學習喜慶文化
《小學階段的美術教育》中明確提出:集體學習、集體討論和集體作品展的意義尤為重要,這是學生之間互相學習的好機會,并且已經得到了大量的實踐證明。在美術課之前,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把要在下節美術課中傳授的三墩喜慶文化先滲透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前先去主動了解,使傳承喜慶文化變成主動地學習。在美術課堂教學中,應使三墩喜慶文化貫穿整堂美術課,這樣學生才能對三墩喜慶文化更加了解,使其得以更好地傳承。課后的延伸教學也能小視,只有在美術課后繼續延續三墩喜慶文化的學習,才能使這些優秀的傳統喜慶文化在學生心中落地生根。
2. 利用社團,體驗喜慶文化
在傳承三墩喜慶文化注重全面性的同時,還要注重培養部分在傳承中特別感興趣、有特長的學生,他們在傳承喜慶文化中能起到一個帶頭作用。我們美術社團的學生是很好的團隊,他們有一定的美術基礎,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很也高,他們創作的優秀作品也能吸引其他的同學來參與傳承,同時,三墩喜慶文化的融入,也為我們的社團教學提供了豐富的教材,使我們的美術社團走向精品化!
3. 融入社會,探究喜慶文化
傳承三墩喜慶文化應該走出校園,融入社會。俗話說:耳聞不如目見!因此,走出校園,融入社會,去社區尋訪祖祖輩輩生活在三墩的老人、去大街小巷親身感受市井生活……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聽,這樣的傳承才能真正讓學生印象深刻,開闊眼界!
(三)搭建展示平臺,展示三墩喜慶文化學習成果
1. 依托校園活動,體驗三墩喜慶文化
為了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我校每年都有許多定期的校園活動。依托學生喜愛的校園活動平臺,把孩子們創作的與三墩喜慶文化相關的藝術作品在這些活動中展出,增強了學生的創作興趣和信心,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創作熱情!
2. 依托校園網,宣傳三墩喜慶文化
現在,我校的校園網建設已經較為成熟。我們展示學生作品的平臺也多了起來。校園中“七色花”畫苑,浙江省鄉村學校少年宮專頁網站等,都是專門為學生展示美術作品的平臺。多在這樣的網絡平臺中展示學生創作的與三墩喜慶文化內容相關的作品,也是更多人了解和學習三墩喜慶文化的有效途徑。
3. 依托校園展示櫥窗,展示三墩喜慶文化
在校園的立面展示區,有很多可以布置學生作品的地方,如學校各走廊、各年級組的展示櫥窗、各班教室的黑板報及墻面、美術教室的黑板等。在這些顯眼的立面上展示學生的有關三墩喜慶文化內容的美術作品,不僅是學生學習三墩喜慶文化的動力,也是學校品牌建設中的一大亮點。
總之,經過這幾年的學習研究,三墩喜慶文化的教育形成了地方性的特色美術教學,豐富了校園文化,豐厚了學生了人文底蘊,提升了學生美育,結合地域藝術文化特點建立了特有的美術教學特色。今后我們將繼續進一步深入研究,從而讓三墩的孩子們有更多親近家鄉優秀傳統文化的機會,讓三墩優秀傳統文化的種子在每個三墩孩子心中生根開花!
(杭州市三墩小學 浙江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