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木西婭·哈德爾
【摘要】目的探討分析變異性心絞痛(VAP)患者動態心電圖(DCG)的特點。方法回顧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70例臨床診斷為VAP患者,分析其臨床資料及DCG改變,觀察ST-T改變與臨床癥狀的關系,VAP發作時間分布,并對發生心律失常的相關因素進行分析。結果ST-T改變與VAP發作時間基本一致;心絞痛癥狀多于凌晨和夜間發生,上午次之;與ST段抬高0.1-0.4mv組相比,ST段抬高幅度≥0.4mv心律失常發生率顯著增高(P<0.05);與胸痛發作持續時間<3min組相比,持續時間≥3min心律失常發生率顯著增高(P<0.05)。結論DCG可以完整準確記錄VAP發作全過程,對變異性心絞痛的診斷及判斷預后具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變異性心絞痛;動態心電圖;心律失常
【中圖分類號】 R972+.3【文獻標識碼】A
變異性心絞痛(variant angina pectoris,VAP)是一種由冠狀動脈痙攣導致的疼痛劇烈的不穩定性心絞痛,患者多于休息或者睡眠狀態下發作,具有定時發作傾向,與運動和情緒變化無關,休息后不能明顯緩解[1]。發作時,心電圖表現為一過性的ST段抬高,通常伴有各種類型的心律失常,普通心電圖難以發現。若不能得到及時的診斷和治療,容易進一步發展為心肌梗死,甚至猝死。而動態心電圖(DCG)可以準確記錄VAP發作的全過程,在診斷VAP方面具有獨特的顯著的優勢[2]。本研究旨在探討分析VAP患者DCG的特點,以期進一步提供相關臨床證據。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我院做DCG發現ST段抬高的70例VAP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存在VAP典型臨床癥狀,排除接受介入治療、冠脈搭橋手術、溶栓治療、安裝心臟起搏器、預激綜合征、電解質紊亂、高鉀及心包炎等患者。其中男54例,女16例,平均年齡(52.5±8.7)歲,20例合并高血壓病,6例合并糖尿病,10例合并高脂血癥,吸煙者30例。
1.2方法
進行DCG監測前,患者均行各種體位的心電圖記錄,排除體位變化因素的影響。ST抬高診斷標準:肢體導聯和V4-V6導聯ST段呈弓背型或上斜型抬高大于0.1mv,V1-V3導聯ST段呈弓背型或上斜型抬高大于0.3mv,持續時間>1min。將24h分為4個時段,計算各時段心絞痛發作次數。通過分析患者的臨床資料及DCG改變,觀察ST-T改變與臨床癥狀的關系,VAP發作時間分布,并對發生心律失常的相關因素進行分析。
1.3統計分析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16.0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 2檢驗比較分析,以P<0.05為標準,具有統計學差異。
2結果
2.1動態心電圖監測結果
所有患者都出現過一過性的ST段抬高,伴有與之相對應導聯ST段壓低的心電圖改變,且這種改變與臨床癥狀相關。ST段抬高可以表現為單向曲線,有時呈"巨R波"型,當臨床癥狀緩解后,ST段可恢復至基線水平,所有的ST-T改變與胸痛發作時間基本一致。
2.2變異性心絞痛發作時間分布
70例患者共發作142次,患者多于凌晨、夜間發生心絞痛,上午次之。
2.3心律失常相關因素分析
ST段一過性抬高幅度≥0.4mv及胸痛發作持續時間≥3min的心律失常發生率較高。見表1。
3討論
VAP可以單純由冠狀動脈痙攣導致,也可以在原發冠狀動脈硬化狹窄病理改變的基礎上發生痙攣 [3]。當發生冠狀動脈痙攣時,將突然造成冠狀動脈暫時性的狹窄,引起心肌急性缺血缺氧,心電圖相對應導聯將表現為ST段的抬高。因此,心電圖在VAP的診斷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然而, VAP在發作緩解后ST-T改變將迅速恢復正常,而常規心電圖只能捕捉到特定時間點的心電圖表現,難以發現這種一過性的ST-T改變,更難以判斷患者的預后,在VAP的應用中臨床價值有限[4]。多項研究表明,DCG具有監測時間長、簡便易操作的特點,可以通過詳細記錄活動日志及VAP發作時間,全程準確記錄VAP發作過程,在VAP的診斷和判定預后中發揮重要作用[5-6]。
本研究中分析發現,所有的ST-T改變與胸痛發作時間基本一致。VAP的多在凌晨、夜間發作,且常在靜息狀態下發作。這種發作時間分布特點可能與迷走神經在睡眠狀態下活動增加,從而增加冠狀動脈阻力、減緩血流速度及增加血小板聚集相關。本研究顯示,心律失常發生率與ST段抬高幅度及胸痛發作持續時間有關。與ST段抬高0.1-0.4mv組相比,ST段抬高幅度≥0.4mv心律失常發生率顯著增高(P<0.05);與胸痛發作持續時間<3min組相比,持續時間≥3min心律失常發生率顯著增高。結果說明ST段抬高幅度越高,胸痛發作持續時間越長,患者越容易發生心律失常,預后越差,從而初步判斷患者預后。
綜上所述,DCG信息量大,且不受時間及地點影響,能夠連續記錄心電圖的變化,在VAP的診斷和預后中具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尹春琳,魏嘉平,郝恒劍,等.變異性心絞痛的臨床特征、診斷評估、處置現狀及預后分析[J].中國循環雜志,2011,26(5):359-362.
[2]滿億.動態心電圖在變異性心絞痛診斷中的價值探討[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0,9(8):626.
[3]陳紀林,高潤霖,姚康寶,等.變異性心絞痛患者冠狀動脈痙攣與血管狹窄病變的關系[J].中華心律失常雜志,2002,6(3):155-156.
[4]沈玉祥,高傳玉,黃克鈞,等.變異性心絞痛臨床表現與冠脈造影的對照分析[J].河南醫學研究,2006,15(1):32-35.
[5]黃立萍,董穎雪,洪麗,等.62例變異性心絞痛患者動態心電圖分析[J].大連醫科大學學報,2012,34(4):359-362.
[6]苗書芳.動態心電圖監測在變異性心絞痛中的應用[J].臨床醫學,2011,31(3):37-38.
【摘要】目的探討分析變異性心絞痛(VAP)患者動態心電圖(DCG)的特點。方法回顧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70例臨床診斷為VAP患者,分析其臨床資料及DCG改變,觀察ST-T改變與臨床癥狀的關系,VAP發作時間分布,并對發生心律失常的相關因素進行分析。結果ST-T改變與VAP發作時間基本一致;心絞痛癥狀多于凌晨和夜間發生,上午次之;與ST段抬高0.1-0.4mv組相比,ST段抬高幅度≥0.4mv心律失常發生率顯著增高(P<0.05);與胸痛發作持續時間<3min組相比,持續時間≥3min心律失常發生率顯著增高(P<0.05)。結論DCG可以完整準確記錄VAP發作全過程,對變異性心絞痛的診斷及判斷預后具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變異性心絞痛;動態心電圖;心律失常
【中圖分類號】 R972+.3【文獻標識碼】A
變異性心絞痛(variant angina pectoris,VAP)是一種由冠狀動脈痙攣導致的疼痛劇烈的不穩定性心絞痛,患者多于休息或者睡眠狀態下發作,具有定時發作傾向,與運動和情緒變化無關,休息后不能明顯緩解[1]。發作時,心電圖表現為一過性的ST段抬高,通常伴有各種類型的心律失常,普通心電圖難以發現。若不能得到及時的診斷和治療,容易進一步發展為心肌梗死,甚至猝死。而動態心電圖(DCG)可以準確記錄VAP發作的全過程,在診斷VAP方面具有獨特的顯著的優勢[2]。本研究旨在探討分析VAP患者DCG的特點,以期進一步提供相關臨床證據。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我院做DCG發現ST段抬高的70例VAP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存在VAP典型臨床癥狀,排除接受介入治療、冠脈搭橋手術、溶栓治療、安裝心臟起搏器、預激綜合征、電解質紊亂、高鉀及心包炎等患者。其中男54例,女16例,平均年齡(52.5±8.7)歲,20例合并高血壓病,6例合并糖尿病,10例合并高脂血癥,吸煙者30例。
1.2方法
進行DCG監測前,患者均行各種體位的心電圖記錄,排除體位變化因素的影響。ST抬高診斷標準:肢體導聯和V4-V6導聯ST段呈弓背型或上斜型抬高大于0.1mv,V1-V3導聯ST段呈弓背型或上斜型抬高大于0.3mv,持續時間>1min。將24h分為4個時段,計算各時段心絞痛發作次數。通過分析患者的臨床資料及DCG改變,觀察ST-T改變與臨床癥狀的關系,VAP發作時間分布,并對發生心律失常的相關因素進行分析。
1.3統計分析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16.0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 2檢驗比較分析,以P<0.05為標準,具有統計學差異。
2結果
2.1動態心電圖監測結果
所有患者都出現過一過性的ST段抬高,伴有與之相對應導聯ST段壓低的心電圖改變,且這種改變與臨床癥狀相關。ST段抬高可以表現為單向曲線,有時呈"巨R波"型,當臨床癥狀緩解后,ST段可恢復至基線水平,所有的ST-T改變與胸痛發作時間基本一致。
2.2變異性心絞痛發作時間分布
70例患者共發作142次,患者多于凌晨、夜間發生心絞痛,上午次之。
2.3心律失常相關因素分析
ST段一過性抬高幅度≥0.4mv及胸痛發作持續時間≥3min的心律失常發生率較高。見表1。
3討論
VAP可以單純由冠狀動脈痙攣導致,也可以在原發冠狀動脈硬化狹窄病理改變的基礎上發生痙攣 [3]。當發生冠狀動脈痙攣時,將突然造成冠狀動脈暫時性的狹窄,引起心肌急性缺血缺氧,心電圖相對應導聯將表現為ST段的抬高。因此,心電圖在VAP的診斷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然而, VAP在發作緩解后ST-T改變將迅速恢復正常,而常規心電圖只能捕捉到特定時間點的心電圖表現,難以發現這種一過性的ST-T改變,更難以判斷患者的預后,在VAP的應用中臨床價值有限[4]。多項研究表明,DCG具有監測時間長、簡便易操作的特點,可以通過詳細記錄活動日志及VAP發作時間,全程準確記錄VAP發作過程,在VAP的診斷和判定預后中發揮重要作用[5-6]。
本研究中分析發現,所有的ST-T改變與胸痛發作時間基本一致。VAP的多在凌晨、夜間發作,且常在靜息狀態下發作。這種發作時間分布特點可能與迷走神經在睡眠狀態下活動增加,從而增加冠狀動脈阻力、減緩血流速度及增加血小板聚集相關。本研究顯示,心律失常發生率與ST段抬高幅度及胸痛發作持續時間有關。與ST段抬高0.1-0.4mv組相比,ST段抬高幅度≥0.4mv心律失常發生率顯著增高(P<0.05);與胸痛發作持續時間<3min組相比,持續時間≥3min心律失常發生率顯著增高。結果說明ST段抬高幅度越高,胸痛發作持續時間越長,患者越容易發生心律失常,預后越差,從而初步判斷患者預后。
綜上所述,DCG信息量大,且不受時間及地點影響,能夠連續記錄心電圖的變化,在VAP的診斷和預后中具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尹春琳,魏嘉平,郝恒劍,等.變異性心絞痛的臨床特征、診斷評估、處置現狀及預后分析[J].中國循環雜志,2011,26(5):359-362.
[2]滿億.動態心電圖在變異性心絞痛診斷中的價值探討[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0,9(8):626.
[3]陳紀林,高潤霖,姚康寶,等.變異性心絞痛患者冠狀動脈痙攣與血管狹窄病變的關系[J].中華心律失常雜志,2002,6(3):155-156.
[4]沈玉祥,高傳玉,黃克鈞,等.變異性心絞痛臨床表現與冠脈造影的對照分析[J].河南醫學研究,2006,15(1):32-35.
[5]黃立萍,董穎雪,洪麗,等.62例變異性心絞痛患者動態心電圖分析[J].大連醫科大學學報,2012,34(4):359-362.
[6]苗書芳.動態心電圖監測在變異性心絞痛中的應用[J].臨床醫學,2011,31(3):37-38.
【摘要】目的探討分析變異性心絞痛(VAP)患者動態心電圖(DCG)的特點。方法回顧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70例臨床診斷為VAP患者,分析其臨床資料及DCG改變,觀察ST-T改變與臨床癥狀的關系,VAP發作時間分布,并對發生心律失常的相關因素進行分析。結果ST-T改變與VAP發作時間基本一致;心絞痛癥狀多于凌晨和夜間發生,上午次之;與ST段抬高0.1-0.4mv組相比,ST段抬高幅度≥0.4mv心律失常發生率顯著增高(P<0.05);與胸痛發作持續時間<3min組相比,持續時間≥3min心律失常發生率顯著增高(P<0.05)。結論DCG可以完整準確記錄VAP發作全過程,對變異性心絞痛的診斷及判斷預后具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變異性心絞痛;動態心電圖;心律失常
【中圖分類號】 R972+.3【文獻標識碼】A
變異性心絞痛(variant angina pectoris,VAP)是一種由冠狀動脈痙攣導致的疼痛劇烈的不穩定性心絞痛,患者多于休息或者睡眠狀態下發作,具有定時發作傾向,與運動和情緒變化無關,休息后不能明顯緩解[1]。發作時,心電圖表現為一過性的ST段抬高,通常伴有各種類型的心律失常,普通心電圖難以發現。若不能得到及時的診斷和治療,容易進一步發展為心肌梗死,甚至猝死。而動態心電圖(DCG)可以準確記錄VAP發作的全過程,在診斷VAP方面具有獨特的顯著的優勢[2]。本研究旨在探討分析VAP患者DCG的特點,以期進一步提供相關臨床證據。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我院做DCG發現ST段抬高的70例VAP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存在VAP典型臨床癥狀,排除接受介入治療、冠脈搭橋手術、溶栓治療、安裝心臟起搏器、預激綜合征、電解質紊亂、高鉀及心包炎等患者。其中男54例,女16例,平均年齡(52.5±8.7)歲,20例合并高血壓病,6例合并糖尿病,10例合并高脂血癥,吸煙者30例。
1.2方法
進行DCG監測前,患者均行各種體位的心電圖記錄,排除體位變化因素的影響。ST抬高診斷標準:肢體導聯和V4-V6導聯ST段呈弓背型或上斜型抬高大于0.1mv,V1-V3導聯ST段呈弓背型或上斜型抬高大于0.3mv,持續時間>1min。將24h分為4個時段,計算各時段心絞痛發作次數。通過分析患者的臨床資料及DCG改變,觀察ST-T改變與臨床癥狀的關系,VAP發作時間分布,并對發生心律失常的相關因素進行分析。
1.3統計分析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16.0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 2檢驗比較分析,以P<0.05為標準,具有統計學差異。
2結果
2.1動態心電圖監測結果
所有患者都出現過一過性的ST段抬高,伴有與之相對應導聯ST段壓低的心電圖改變,且這種改變與臨床癥狀相關。ST段抬高可以表現為單向曲線,有時呈"巨R波"型,當臨床癥狀緩解后,ST段可恢復至基線水平,所有的ST-T改變與胸痛發作時間基本一致。
2.2變異性心絞痛發作時間分布
70例患者共發作142次,患者多于凌晨、夜間發生心絞痛,上午次之。
2.3心律失常相關因素分析
ST段一過性抬高幅度≥0.4mv及胸痛發作持續時間≥3min的心律失常發生率較高。見表1。
3討論
VAP可以單純由冠狀動脈痙攣導致,也可以在原發冠狀動脈硬化狹窄病理改變的基礎上發生痙攣 [3]。當發生冠狀動脈痙攣時,將突然造成冠狀動脈暫時性的狹窄,引起心肌急性缺血缺氧,心電圖相對應導聯將表現為ST段的抬高。因此,心電圖在VAP的診斷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然而, VAP在發作緩解后ST-T改變將迅速恢復正常,而常規心電圖只能捕捉到特定時間點的心電圖表現,難以發現這種一過性的ST-T改變,更難以判斷患者的預后,在VAP的應用中臨床價值有限[4]。多項研究表明,DCG具有監測時間長、簡便易操作的特點,可以通過詳細記錄活動日志及VAP發作時間,全程準確記錄VAP發作過程,在VAP的診斷和判定預后中發揮重要作用[5-6]。
本研究中分析發現,所有的ST-T改變與胸痛發作時間基本一致。VAP的多在凌晨、夜間發作,且常在靜息狀態下發作。這種發作時間分布特點可能與迷走神經在睡眠狀態下活動增加,從而增加冠狀動脈阻力、減緩血流速度及增加血小板聚集相關。本研究顯示,心律失常發生率與ST段抬高幅度及胸痛發作持續時間有關。與ST段抬高0.1-0.4mv組相比,ST段抬高幅度≥0.4mv心律失常發生率顯著增高(P<0.05);與胸痛發作持續時間<3min組相比,持續時間≥3min心律失常發生率顯著增高。結果說明ST段抬高幅度越高,胸痛發作持續時間越長,患者越容易發生心律失常,預后越差,從而初步判斷患者預后。
綜上所述,DCG信息量大,且不受時間及地點影響,能夠連續記錄心電圖的變化,在VAP的診斷和預后中具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尹春琳,魏嘉平,郝恒劍,等.變異性心絞痛的臨床特征、診斷評估、處置現狀及預后分析[J].中國循環雜志,2011,26(5):359-362.
[2]滿億.動態心電圖在變異性心絞痛診斷中的價值探討[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0,9(8):626.
[3]陳紀林,高潤霖,姚康寶,等.變異性心絞痛患者冠狀動脈痙攣與血管狹窄病變的關系[J].中華心律失常雜志,2002,6(3):155-156.
[4]沈玉祥,高傳玉,黃克鈞,等.變異性心絞痛臨床表現與冠脈造影的對照分析[J].河南醫學研究,2006,15(1):32-35.
[5]黃立萍,董穎雪,洪麗,等.62例變異性心絞痛患者動態心電圖分析[J].大連醫科大學學報,2012,34(4):359-362.
[6]苗書芳.動態心電圖監測在變異性心絞痛中的應用[J].臨床醫學,2011,31(3):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