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摘 要】臨床教學是醫學生在心理上從學生向臨床醫師轉變的橋梁,是基礎知識向臨床應用的過渡。我們認為在臨床教學工作中應注意從醫德教育,臨床技能培養以及循證醫學的啟蒙入手,目標是使學生以良好的心態,完整的知識體系框架迎接即將到來的臨床實際工作。
【關鍵詞】臨床教學 方法 體會
醫學職業教育的教學目的是培養實用性并具有創新意識,具有獨立思維能力,在醫學知識、醫學護理技術、實踐技能等方面具有較高素質和能力的衛生專業技能人才。其課程設置中的臨床教學是醫學教育過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臨床教學質量的好壞與醫學人才的培養質量有著直接的關系。在醫學教與學中,基礎醫學轉向臨床醫學是一個質的飛躍,這將更加大臨床醫學的教學和學習的難度。那么,怎樣才能夠減輕難度呢?筆者通過這些年臨床課的教學實踐,有如下體會:
1不斷改革和完善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
1.1教學內容要與時俱進
教學內容的改革應隨著醫學領域的不斷發展,特別是隨著分子生物學研究技術的出現、發展和完善,人類基因組計劃工程的不斷深入發展,人們對疾病有了全新的認識,臨床診治和預防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人類疾病種類也日趨增加。另外,近年一些傳染病暴發,如SARS、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現有的教科書和教學大綱已很難及時跟上現代醫學的發展,因此必須緊密結合醫學發展的動態來積極開展臨床醫學教育,這就要求臨床教研室和教師必須根據這些變化及時更新授課內容和調整學時安排,以適應新形勢的需要。
1.2教學方法的新嘗試
1.2.1模仿相聲,有聲有色,導入新課。良好的開端就是成功的一半,導入新課要講究藝術。在上新課時,學生對即將學習的新知識總有一種“新奇感”。恰當地利用學生的這一好奇心理,精心構思,根據教學內容設置一個良好的課堂教學開端,來吸引學生,取得事半加倍的效果。要求我們臨床教學者,在精通自己的專業水平的同時,能夠模仿相聲演員,對一些常見病、多發病的典型癥狀表現得有聲有色。如在學習《支氣管哮喘》時,老師先模仿哮喘患者發出哮鳴音,并做相應端坐呼吸的動作,這樣的開端,既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興趣,又可體現本課時將要學習的內容,使同學們記憶猶新。
1.2.2啟發式教學。“填鴨式”教學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給學生一桶黃金不如給予他獲取黃金的能力。在病因及發病機制的教學中教師應概括講述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還有哪些問題沒有解決,使學生想一想應該怎樣解決。在治療問題的講述中應將目前還不能解決的問題講清楚,啟發他們應該如何辦,使他們感覺有不能解決問題的困惑,鼓勵他們如何創新。
1.2.3圖文(表)式教學。醫學課程內容多、復雜不易記憶,使很多醫學生感覺困惑。如果教師能將復雜的內容歸納、整理,分門別類,學生感覺條理性強,就比較容易記憶。這比以往的教學效果要好很多。
1.2.4巧用通俗易懂語言,增強記憶。想在醫學事業上有所成就的醫學學生,都應努力學好臨床理論知識,但學習臨床知識,大多需要記憶。我們老師通過認真鉆研教材,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把書本中復雜的知識點編成“口訣”“順口溜”,學生讀起來朗朗上口,易于接受和記憶,同學們像記兒歌一樣輕而易舉地掌握了知識,學起來比較輕松自如,教師教起來省勁,效果也令人滿意。如在學習《流行性出血熱》時,將其臨床特點及臨床分期編成:高熱三紅似酒貌,三痛再加蛋白尿,上顎腋下出血點,休克少尿及多尿。心肌梗塞的定位診斷是臨床課中的一個難點,而我在教學中將病理性Q波出現的部位編成口訣:V1、V2看前間,前壁V4和V3;L、I兩導聯,還有V5、V6是側面;V7、V8看后壁,II、III、F觀膈面(下壁)。這樣不但容易理解,而且容易記憶,甚至終生難忘。
1.2.5形象生動的比喻,便于理解。授課之前,要對教學內容進行嚴密的思考,做周密的安排,在熟悉教材的基礎上,明確哪些是重點內容,哪些作一般講解。但學生對教師所講的難點,重點內容,往往會產生迷惑不解,一知半解,甚至誤解。這樣,我們可用形象的比喻來幫助學生理解內容,使抽象的知識形象化,永存于學生的記憶中。如講解腎功能衰竭代償機制及分期時,可比喻在山頂有1000人施工為正常機體生理功能,而負責從山下向山頂工地運送食物的100人相對于維持正常腎功能的腎單位。由于受涼感冒,有25人發生疾病,那么運送食物的任務將由75人承擔,這相當于腎功能不全代償期;由于山路曲折,工作量大,過度勞累,又有25人發病,送飯任務則由50人承擔,此時相當于氮質血癥期;隨后由于勞累又有25人發生疾病,這時送飯任務將由25人承擔,這相當于腎功能衰竭期,由于送飯人員減少,山頂施工人員吃不飽,產生情緒,工作不認真,這相當于出現臨床癥狀;隨著送飯任務的加重發,又有15人生病,這時承擔送飯任務的人不足10人,相對于進入尿毒癥期,這必然導致山頂施工受阻(臨床癥狀加重),甚至罷工(機體死亡)。這樣一來,同學們對腎功能不全代償機制分期理解不言而喻。
2運用參與式教學法
參與式教學法[1]是一種合作式、協助式教學法。要求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協作者和教學情境的創設者、學生活動的伙伴;學生不再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而是自主學習的參與者,問題的發現者、思考者與解決者。運用參與式教學法的過程不僅是知識傳授和技能培養的過程,也是智力開發和創造力生產生成的過程,情感涵養個性形成的過程,也是智力開發和創造力生成的過程,情感涵養和個性形成的過程,良好態度和習慣養成的過程。只有讓學生參與教學過程,才能加強學生內在激勵,積極思考,享受學習樂趣,成為學習的主人。讓他們在活動中理解、掌握和運用所學知識,在活動中創造和發展,才能培養出符合社會需要的合格人才。
3多媒體教學在臨床醫學教學中的應用
作為課堂教學的輔助手段之一,多媒體課件能夠形象、直觀、動態地顯示教學內容[2],以往教學中一些難以理解和講解的內容,通過多媒體教學手段引入了聲音、動畫和視頻,給學生帶來了身臨其境的感受,使單調枯燥的內容變得生動有趣。從而擺脫過去的機械、呆板的學習方法,幫助學生擴展思維,增強課堂教學效果。endprint
4不斷進行教學反思
所謂教學反思,就是對已經結束的教學過程進行回顧和總結,從中找出成功的地方和存在的不足。這種方法有利于我們不斷地積累經驗,及時地發現和彌補教學過程中的缺陷和失誤,從而不斷地提高我們的教學水平。“文無定法”,一篇好的教學反思,不可能是一個固定的模式,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它的基本原則是有感而發,可以就某一細節談自己的深刻見解,也可以縱觀全局論證個人的創意和設想。
4.1 要總結教學過程中巧妙的引入,自然的過渡與銜接,令人回味的結尾。把這些積累下來,有利于今后教學過程中借鑒和運用。
4.2 要總結教學過程中突發的靈感和針對某一問題的巧妙做法。這些東西日積月累,就會使我們逐漸地實現從教書匠到教育家的轉變。
4.3 要總結教學過程中師生配合默契的環節,記下教學雙方的各自閃光之點。因為教學過程本身就是一個師生互動、教學相長的過程,雙方配合默契,說明我們在備課過程中對學生了解的透徹,底碼摸得清楚。記下這些,有利于今后在備課和講課過程中繼續發揚。
5要找出教學過程中的缺陷與不足
教學本身就是一種遺憾的藝術,完美無缺的課是不存在的。盡管我們花費了心血,進行了努力,缺陷與不足仍然在所難免。比如課堂的引入是否達到理想的效果,是否引起了學生的注意;教學過程的過渡是否自然,學生的思路能否跟上過程的變化;教學的結尾是否草率,或者是前緊后松,不能留下回味;教學內容是否完整,有無遺漏的問題;通過學生的表情看出有哪些問題還沒有解決,通過鞏固練習發現哪些問題還要進一步深化和充實等等。關鍵是我們要發現它、認識它、改變它。我們的教學能力就是在彌補缺陷和糾正失誤的過程中不斷提高的。
6加強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
教師是學生的一面鏡子,學生是教師的一個影子。教師本身就是一本書,學生時時刻刻都是從他們身上學習。外在的規范再好,還需教師自身的努力。醫學教育是個不斷進展的過程,作為一名醫學教師,應進行繼續教育,不斷更新思想觀念和學習結構,刻苦鉆研,學習相關學科的知識,隨時了解國內國際最新最先進的醫學動態,不斷充實自己,教給學生最新最好的知識,培養出能夠滿足21世紀需要的合格的醫學專業技術人才。
【參考文獻】
[1]王恒來. 參與式教學法實施體會[J].衛生職業教育,2011(1):66-67.
[2]馬振勇. 多媒體技術在臨床醫學教學中的應用偶得[J].職業教育,2010(8):37.endprint